张绣屯驻在南阳,贾诩私下与他结交,张绣得知后,派人前来迎接贾诩。贾诩准备动身前往,有人对他说:“段煨待你如此优厚,你为何要离开呢?”贾诩回答:“段煨生性多疑,对我已有猜忌之意。他虽表面礼数周全,但不可依赖,时间久了,我恐怕会被他算计。我离开,他必定高兴,还会指望我在外面为他结交强大的援手,也必然会厚待我的妻儿。张绣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他也很希望得到我,如此一来,我的家人和自身都能得以保全。”贾诩于是前往张绣处,张绣对他行子孙之礼,十分恭敬,而段煨果然对贾诩的家人照顾有加。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傅子》记载:贾诩南下面见刘表,刘表以宾客之礼相待。贾诩评价道:“刘表有太平盛世三公之才,但他不能洞察局势变化,生性多疑且优柔寡断,难有大的作为。” )
曹操多次征讨张绣,有一次,曹军突然撤军,张绣见状,亲自率军追击。贾诩赶忙劝阻张绣:“不能追,追上去必定战败!”张绣不听,执意进兵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而回。贾诩又对张绣说:“赶紧再次追击,这次再战一定能取胜!”张绣愧疚地说:“之前没听您的话,才落到这般田地。如今已然战败,为何还要再追?”贾诩解释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赶快去追,必定有利可图。”张绣相信了贾诩的话,于是收拢散兵,再次追击。这一战,果然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张绣十分疑惑,问贾诩:“我率精兵追击撤退的曹军,您说会失败;后来我带着败军去攻打士气正盛的曹军,您却说能取胜。结果都如您所料,为何看似违背常理的判断却都应验了呢?”贾诩回答:“这很容易理解。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与曹公相比,仍有差距。曹军虽然刚刚撤退,但曹公必定会亲自断后;您的追兵虽精锐,但将领比不上曹公,曹军士兵也士气高昂,所以我知道此战必败。曹公攻打您,一直没有失策之处,此次他兵力未竭却突然撤退,肯定是后方有变故。他已经打败过您,此时必定轻装快速前进,即便留下将领断后,这些将领虽勇,却不是您的对手,所以您即便用败兵出战,也能取胜。”张绣听后,对贾诩心服口服。
此后,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袁绍派人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希望结成联盟。张绣有意答应,贾诩却在张绣面前,毫不避讳地对袁绍的使者说:“回去替我向袁本初道谢,他连自家兄弟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天下的贤才呢?”张绣又惊又怕,忙说道:“何至于如此直言!”私下里,他又问贾诩:“若真如此,我们该归附谁呢?”贾诩说:“不如归附曹公。”张绣十分不解:“袁绍势力强大,曹操相对弱小,而且我与曹操还有仇怨,怎么能归附他呢?”贾诩分析道:“这正是我们应该归附曹操的原因。其一,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归附他顺应大义。其二,袁绍强盛,我们以少量兵力归附他,必定不会得到他的重视;而曹操势力相对较弱,得到我们的归附,他必定欣喜万分。其三,有称霸天下志向的人,必然会放下私人恩怨,向四海彰显自己的贤德。曹公正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归附他。将军您不必再犹豫!”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领部众归附曹操。曹操见到张绣和贾诩,十分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在天下赢得信誉、备受敬重的,正是你啊!”曹操上表举荐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又升任他为冀州牧。当时冀州尚未平定,贾诩便留下来参与司空府的军事事务。
袁绍在官渡围困曹操,曹操的粮草即将耗尽,他向贾诩询问破敌之计。贾诩说:“您在明智、勇敢、用人、决断方面都胜过袁绍,拥有这四点优势,却半年都未能平定战局,只是因为您过于求稳,总想万无一失。若能抓住战机,当机立断,很快就能决出胜负。”曹操称善,于是集中兵力出击,包围并攻打袁绍三十多里外的营寨,大获全胜。袁绍的军队全面溃败,河北地区得以平定。曹操兼任冀州牧后,调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破荆州,打算顺江东下,攻打孙权。贾诩劝谏道:“明公您先前打败袁氏,如今又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势浩大。如果能凭借旧楚之地的富饶,犒赏将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么不用兴师动众,江东孙权也会前来归服。”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执意进军,结果战事不利。(臣松之认为,贾诩的这条计谋,并不符合当时的形势。当时,韩遂、马超等人在关右地区对曹操虎视眈眈,曹操不可能安稳地坐守郢都,以此来威慑并怀柔吴会地区,这是显而易见的。荆州之地,是孙权和刘备必定争夺的战略要地。荆州百姓长久以来既敬服刘备的雄才大略,又忌惮孙权的军事谋略,绝非曹操麾下将领能够轻易抵御。所以,曹仁驻守江陵时,很快就战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安抚百姓,指望江东归服呢?当时曹操刚刚平定江、汉地区,声威震慑扬、越之地,还可借助刘表留下的水战器具和荆楚之地的水军力量,这实在是震动江东、廓清局势的大好时机。不趁此时攻打东吴,更待何时?至于赤壁之战的失败,或许是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因为军中突发大规模疫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南风助力,火势蔓延,才导致大败。这是天意,并非人力所能左右。如此看来,曹操东下进攻东吴,并非失策。贾诩的这条计策,并不恰当。后来曹操平定张鲁,蜀中一日之内多次惊扰,刘备即便斩杀了一些制造恐慌的人,也无法阻止这种局面。曹操因为没有采纳刘晔的计策,错失了一举拿下蜀中的机会,一旦错失良机,便追悔莫及,这与此次事件类似。世人都认为刘晔的计策正确,如此一来,更能看出贾诩建议的不妥之处。 )
曹操后来与韩遂、马超在渭南交战,马超等人请求割地求和,并愿意送质子以示诚意。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他们。曹操又询问贾诩破敌之计,贾诩说:“只需离间他们即可。”曹操立刻心领神会,完全采用了贾诩的计谋。相关内容记载在《武帝纪》中。最终曹操击败韩遂、马超,这都得益于贾诩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