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宁的话,让王树梅厂内的人,暗暗撇嘴。
依照她这样提高价格的要求,鬼才会创汇成功!
谢长宁看出王树梅厂子里的人对她不满,谢长宁看看天色,准备出去吃饭,“嫂子,我就先走了,后续有什么需要,你再去招待所叫我,老李知道我住哪间房。”
“诶!好!”
等谢长宁离开,其他人才围到王树梅跟前,叽叽喳喳的说着对谢长宁的不满。
王树梅皱眉,“好了!”
被喝止的众人,惊讶的看着王树梅。
“谢厂长没过来之前,我们摊位连人都没有,你们怎么好意思埋怨恩人的!?”
被王树梅呵斥,其他人张张唇,有些不好意思再辩驳、
还是其中一个男子不甘心得开口:“就算如此,她也不能当我们厂的家,她凭什么在对方有意购买的时候不降价!?”
“就是!”
他这句话说出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王树梅冷下脸,她冷冷的看向对方,“我让的,你对我有什么不满吗?”
男子被王树梅噎住。
他能有什么不满?他就是觉得,来这么多人,一套都没有卖出去,觉得丢人!
白来这么多人!
“你就听她的吧,我看到时候你顶着零蛋回去,怎么跟厂内的人交代!”
“好啊!既然选择不听,那就把这些瓷器都撤下去,按照之前的样子摆放,到时候我回去就可以跟厂长和其他人交代了。”
王树梅的话,再次让男子噎住。
既然选择求人家帮助,就不能挑挑拣拣。
谢长宁最开始也询问过她的意见,是她自己要的,有什么结果她都能接受!
其他人见王树梅态度很强硬,而且,谢长宁的话确实吸引来不少外国佬,他们就只能在旁边说风凉话。
“我丑话说前头,如果明日当真如谢厂长说的开张,你们几个的表现,我回去都会告诉厂长,到时候如何处理你们,我就不知道了。”
王树梅才不会让自己被欺负。
其他人本来不想帮忙了,如今一听王树梅要告状,他们就不得不动起来,开始整理。
哪怕他们很不高兴!
看到他们如此,王树梅露出满意的笑容。
早这样不就好了?
不过——
王树梅看着自己动也不动的零蛋,多多少少都有些惆怅。
别看她在工人面前一副镇定模样,实际上,她内心也慌得一批。
之前,有人关注到王树梅这边的动静,瞧见王树梅用这么简单的餐具摆的餐具套组,心中都升起几分心思。
就想着看看王树梅这边的动静。
要是不错的话,他们就找附近的厂家连夜定制一套。
当他们看到王树梅这里,雷声大雨点小之后,就只剩下嗤笑了。
想走不寻常的路,没想到一下砸自己的脚了。
大家都在旁边看王树梅的笑话,只有刚开始想帮助王树梅的女厂长安慰她,“大姐,放心吧,谢厂长是个能人,她让你这么做一定有这样做的缘由。”
“而且,她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王树梅的展台如何摆放时,她一直在关注,发现谢长宁懂得很多,所以,她决定,等这次秋交会结束之后,她要请谢厂长来做她们厂的技术顾问!
这位热心的女厂长,是来自辽省沈城的,距离春城坐火车也就四个小时左右,很方便。
她的决定,王树梅不清楚,只是对女厂长露出僵硬的笑。
“希望吧。”
谁都不知道,她这次的压力有多大。
这次是她们厂第一次被选中来参加广交会,能不能参加第二次秋交会,就看这一次了。
要真是——
想想,王树梅决定转移注意力,成与不成,都不是她能左右的。
她不是没看到其他摊位上的各厂情况。
他们疯狂压价,将价格打到对最低,是创汇了,但是也赔钱了。
吵闹的一天过去,第二天,王树梅带着没什么精神的工人们来到展台,继续今天的摆摊。
没想到,她刚来不久,于春和就带着谢长宁过来了。
王树梅是认识于春和的。
“于局,您怎么过来了?”
“有人举报小谢乱指导,我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有人举报?
王树梅愣住,完全没想过,会有人到于春和的跟前举报谢长宁。
谢长宁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想法,毕竟,拜托她的王树梅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她手下人的身上。
那些人偷偷举报她,王树梅应当不知情。
不然,她昨天表现就不会是那个样子。
王树梅脸色瞬间涨红,她不好意思的跟谢长宁道歉,“长宁妹子,我没想到,我的求助会给你引来这样的麻烦,是我不对,我回去会好好反省。”
她没说如何处置举报的人,毕竟,她现在还不知道是谁举报。
于春和摆摆手,“事情我听小谢说过了,准备来听听你们的说法。”
不能只听一家之言。
工人们在后方安静如鸡,好似事情不是他们惹出来的一样。
王树梅将事情当着工人们的面都说了一遍,没有一丝的偏颇,说完,她还转头看向后方的工人,“我记得,我昨天要求摆回带花的餐具,你们怎么都不同意呢?”
王树梅脸色非常不好。
她觉得,她这个副厂长的脸,都被她的工人们踩到了脚下。
“您说会将这件事跟厂长说,我们当然不敢说话。”昨天出头的男子,今天再次开口。
他一张口,就相当于承认,是他们举报的没有错。
王树梅点头,“当然,我不仅要跟厂长说,还要将你们今天做的事情告诉厂长,她有知情权。”
男子喉间一梗。
“您说就是了,厂长知道,一定不会赞同你的做法。”
“哼!你怎么知道,我没跟厂长通过气呢?”
王树梅冷笑一声,觉得这个男工人是个刺头,准备回去修理修理。
她深深地看几人一眼。
就在王树梅准备说话的时候,外面传来皮鞋踢踏的声音,几人应声看去,就见最开始来问的高卢鸡国人来到几人的摊位跟前。
为首的男子,深深看谢长宁一眼,开口道,“你们的厂子规模多大,日产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