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春日的晨光洒在剑南道的崇山峻岭间。益州都督府内,新任剑南道安抚使裴行俭正凝视着沙盘上那些代表部落势力的小旗。西南夷三十六个部落,近半年来已有十二个归附,但剩余的那些仍盘踞在险要之地,时叛时降。

\"报!巂州急件!\"亲兵匆匆闯入,呈上一封插着羽毛的军报。

裴行俭展开一看,眉头顿时紧锁——巂州以南的乌蛮部落袭击了唐军粮队,劫走粮草五百石,杀害押运官兵十七人。

\"传令各营戒备,同时派使者警告乌蛮首领,三日内交出凶手。\"裴行俭沉声道,\"另,飞鸽传书长安,奏请增派山地营。\"

长安城中,李承乾接到军报时正在与兵部商议军制改革。他凝视着地图上剑南道崎岖的地形,忽然问道:\"岭南的藤牌军可还驻扎在泸州?\"

\"回陛下,藤牌军三千人上月刚换防至泸州。\"兵部尚书迅速回答。

\"命其即刻西进,归裴行俭节制。\"李承乾手指划过地图,\"另调安南都护府的山地弩手千人北上。\"

侯君集出列道:\"陛下,是否太过兴师动众?区区蛮族...\"

\"非为剿,实为抚。\"李承乾摇头,\"西南夷反复无常,皆因生计艰难。朕欲先示之以威,再施之以恩。\"

五日后,当乌蛮首领骨力干看到唐军阵列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不仅有两千精锐弩手封锁山谷,更有数百名身着藤甲、手持利刃的山地兵从绝壁攀援而下,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大唐皇帝有令,交出凶手,既往不咎。\"通译高声宣谕,\"若负隅顽抗,玉石俱焚!\"

骨力干环顾四周,发现连往日同盟的白蛮部落都已倒戈,只得绑了三个参与劫掠的头目出降。令他意外的是,唐军并未烧杀掳掠,反而在寨前空地上搭起了粥棚。

\"这是...\"骨力干疑惑地看着热腾腾的粟米粥。

裴行俭亲自解释:\"陛下知尔等缺粮,特命开仓赈济。另赐稻种百石,派农师教授耕种之法。\"

当骨力干得知这些稻种是耐寒的\"百日熟\"品种,特别适合山地种植时,这位剽悍的酋长竟扑通跪地,以生硬的汉语高呼:\"大唐皇帝,真天神也!\"

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立即召开朝会。他命人展示西南夷各部的分布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山川地势、部落势力范围。

\"诸卿,西南不靖,根源在于道路不通、教化不至。\"李承乾指着地图,\"朕欲修筑'西南道',连通益州与交州,沿途设驿站、屯田,渐次归化诸夷。\"

魏征担忧道:\"陛下,西南瘴疠之地,劳民伤财啊!\"

\"魏公请看。\"李承乾命人呈上几份奏报,\"这是巂州刺史的统计,去岁因蛮族劫掠,损失商旅三十七队,折钱二十万贯。若修通道路,不仅可保商旅平安,更能开垦百万亩良田。\"

见群臣仍有疑虑,李承乾抛出了更大胆的计划:\"命裴行俭就地招募归附蛮兵,组建'山地营',月俸与唐军同。另在各部落设'义学',教授汉语农技,子弟优异者可入国子监。\"

这项\"以夷制夷\"的策略很快见效。骨力干归降后,主动请缨劝说邻近部落。不到一月,又有八个部落归附。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献上了珍贵的西南详图——上面标注了各条隐秘的山路和渡口。

夏初时节,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见了西南夷第一批入京的子弟。这些皮肤黝黑的少年穿着崭新的儒服,虽然举止拘谨,但眼中满是好奇与渴望。

\"尔等远道而来,可有所求?\"李承乾温和地问。

为首的少年鼓起勇气:\"回陛下,我们...想学造水车。\"

原来西南山地灌溉艰难,他们最渴求的是水利技术。李承乾当即应允,命将作监专门为这些学子开设\"农工科\",除经史外,重点教授实用技艺。

与此同时,西南道的修筑也正式开始。与以往不同,这次采用了\"分段承包\"的新法——将千里道路分为百段,由归附部落就近承包,官府提供工具粮饷,按进度付款。

\"陛下,巂州段进展神速!\"工部尚书兴奋地报告,\"那些蛮兵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开凿栈道的本事令人叹服。\"

李承乾并不意外:\"各族生于斯长于斯,自然熟知地理。朕要用其所长,化边患为边利。\"

随着道路延伸,一个意外的收获出现了——西南深山中盛产各种珍稀药材。太医署迅速派出采集队,在土着向导带领下,发现了大量未见记载的药用植物。孙思邈如获至宝,亲自编撰《西南药志》。

仲夏时分,岭南传来急报——安南都护府遭到林邑国袭击。这个南海小国趁唐军主力在西南,突然出兵劫掠边境。

\"林邑王好大胆!\"侯君集怒道,\"臣请率水师南下,踏平其国!\"

李承乾却盯着地图沉思良久:\"林邑虽小,但地处要冲。与其劳师远征,不如...\"他忽然指向交州以南的港湾,\"在此筑城屯兵,扼其咽喉。\"

一个宏大的战略逐渐成形:在西南修路的同时,于南部沿海建立一系列军镇,形成陆海夹击之势。李泰接到诏令,立即从岭南水师抽调二十艘战船,配合陆军行动。

令人意外的是,林邑王闻风丧胆,不待唐军集结完毕就遣使谢罪,不仅赔偿损失,还主动提出纳贡。李承乾顺水推舟,准许其请和,但要求开放港口,允许唐商自由贸易。

\"陛下,何不趁势灭其国?\"有武将不解。

\"灭一小国易,收其心难。\"李承乾解释道,\"今许其通商,唐货涌入,久而久之,林邑自会仰慕华风。\"

秋收时节,西南道的首段竣工典礼在益州举行。这条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官道,宽达五丈,沿途设驿站十二座,屯田三十顷。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横跨深涧的藤索桥——采用土着工艺改良而成,可容车马通行。

裴行俭在奏报中详细描述了通车盛况:各族百姓载歌载舞,甚至有百岁老人被儿孙抬来,只为看一眼这\"天路\"。更可喜的是,沿途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编户齐民。

\"西南渐定,当思西北。\"李承乾在朝会上将目光转向另一张地图,\"安西四镇近来如何?\"

兵部立即汇报:自大食退兵后,西域相对平静。但吐蕃近来在青海活动频繁,有东进之意。

\"朕记得吐谷浑故地水草丰美?\"李承乾突然问道。

\"正是。若得此地,可养战马十万...\"

\"传旨安西都护府,秘密联络吐谷浑旧部。\"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同时命陇右军演武,震慑吐蕃。\"

这项战略很快见效。当吐蕃探子发现唐军在青海湖一带频繁活动,且与吐谷浑遗民接触密切时,立即收缩了势力范围。更妙的是,几个摇摆不定的羌族部落见势归附,献上了珍贵的青海地图。

冬雪降临前,李承乾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在西南设立\"羁縻州\",任命归附首领为刺史,但由朝廷派长史辅政。这种\"以夷治夷\"的灵活政策,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

\"陛下,巂州急报!\"一个雪夜,紧急军情打破了宫中的宁静。

李承乾披衣起身,只见奏报上写着:乌蛮残部勾结吐蕃使者,意图叛乱,已被骨力干告发。裴行俭先发制人,一举擒获叛逆者百余人。

\"好个骨力干!\"李承乾拍案赞叹,\"传旨,晋其为巂州司马,赐姓李,入宗正寺属籍。\"

这个决定在西南引起轰动。一个蛮族首领竟获皇姓,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各部落闻风而动,纷纷请求效忠,甚至主动协助清剿叛乱残余。

年关将至,安西都护府送来厚礼——吐蕃赞普迫于压力,遣使求和,不仅归还了劫掠的边民,还答应约束部众。更可喜的是,丝绸之路南道因此更加畅通,去岁商税增加了四成。

贞观二十六年的元日大朝会格外隆重。西南各族、西域诸国、南海邦交的使者济济一堂,用各种口音向大唐皇帝表达敬意。最引人注目的是骨力干——这位昔日的蛮族首领,如今身着绯袍,操着生硬的汉语向李承乾献上西南特产。

\"臣...李骨力,祝陛下...万岁!\"他笨拙却真诚地叩首。

李承乾亲自扶起他:\"爱卿平身。西南安定,卿功不可没。\"

朝会后,李承乾在偏殿召见了几位重臣。墙上挂着最新绘制的《大唐全舆图》,从东北的室韦到西南的吐蕃,从西域的葱岭到南海的群岛,疆域之广前所未有。

\"疆土虽广,守成更难。\"李承乾语重心长,\"朕思之,当设'四夷馆'于各道,专司各族事务。再建'边学',培养通晓夷情的官吏。\"

魏征感慨道:\"陛下不以武力压人,而以德政服心,老臣叹服。\"

\"非朕之能,乃时势使然。\"李承乾摇头,\"各族所求,不过安居乐业。若能满足此愿,谁愿铤而走险?\"

开春后,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启动了——修筑环绕大唐疆域的\"边道系统\"。西南道、青海道、辽东道...这些战略要道将像血管一样,将帝国的力量输送到每个角落。

最艰苦的工程在剑南道与吐蕃交界处。这里山势险峻,气候恶劣,但工匠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栈道悬桥\"相结合的方式,硬是在绝壁上开出一条通路。当地部落称之为\"天梯\",传言有神助。

五月里,李承乾接到裴行俭的密奏——吐蕃内部出现分裂,有贵族暗中联络,愿为唐军向导。与此同时,安西都护府也传来好消息:可萨汗国同意与大唐夹击大食,确保商路安全。

\"陛下,此乃用兵良机!\"侯君集激动地说。

李承乾却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终南山上的积雪:\"兵者,凶器也。朕欲再试一招——传旨,在陇右、剑南设五处'互市',允许吐蕃百姓前来贸易。\"

这项怀柔政策效果出奇地好。当吐蕃牧民发现能用羊毛、马匹换取大唐的粮食、铁器后,对战争的热情骤减。甚至有部落偷偷越过边界,请求内附。

盛夏时节,西南传来捷报——最后一股顽抗的蛮族在逃亡途中坠崖而亡,其部众全部归降。至此,剑南道三十六部落尽数内附,朝廷实际控制区域向南推进三百里。

\"好!\"李承乾在军报上批注,\"命裴行俭就地设立南宁州,筑城屯田。另选部落子弟百人入长安学习,授以官爵。\"

秋风吹过长安时,各国使节再次云集。今年的重头戏是\"边功大阅\"——来自安西的铁骑、岭南的藤牌军、西南的山地营...各支特色部队在朱雀大街列阵行进,展示大唐的军威与包容。

骨力干看得热泪盈眶。这位曾经的蛮族首领,如今已是正五品宁远将军。他指着那些装备精良的山地营士兵,对同来的族人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前程!\"

冬至这天,李承乾登上重修后的长安城墙。举目四望,城外新垦的农田阡陌纵横,远处终南山上的烽燧依稀可见。更远处,是他未曾踏足却已归心的万里疆土。

\"陛下,安西最新舆图送到了。\"马周轻声禀报。

李承乾展开这卷用各色丝线绣成的地图,只见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山川、河流、部落乃至水草分布。最西端的葱岭之外,竟还绣着几个小字:\"大食界\"。

\"善。\"皇帝满意地卷起地图,\"传旨司农寺,选耐寒麦种送安西试种。再命太医署编《边地防病要术》,发往各都护府。\"

夜幕降临,皇城中灯火通明。李承乾在灯下批阅着各边疆州的奏报:辽东的营州奏报新附靺鞨部落请开互市;安南的交州上报林邑商人运来珍稀香料;安西的龟兹请求增派儒生教授经史...

朱笔一道道划过,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正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政令中逐渐成形。这不是依靠铁血征服的帝国,而是通过道路、驿站、互市、学堂这些纽带,将各族各地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

晋阳公主轻轻走进殿内,为皇兄披上外袍:\"夜深了,皇兄该歇息了。\"

李承乾放下朱笔,指着案上的地图:\"兕子,你看这大唐像什么?\"

小公主歪着头想了想:\"像...像一棵大树?\"

\"说得好。\"李承乾欣慰地笑了,\"根在中原,枝叶却可荫庇四方。朕要做的,就是让这棵大树的每片叶子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

窗外,新年的更鼓声隐约传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东海之滨到葱岭雪原,从南海群岛到草原大漠,无数人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他们或许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习俗,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唐子民。而这个身份,将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华夏先祖屹巅峰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崇祯聊天群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楚汉战争重生之铁血战将铁血大明随风遗留抗战之大国崛起妃同儿戏:爱妃未成年红楼野心家新贞观造反录贞观清闲人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沙雕网友援北伐特种兵之诡刺东朝英雄传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穿越,恶毒奶奶要烧死我天价傻妃:娶一送一穿越水浒收好汉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邪龙狂兵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唐时月强横废太子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秦朝历险记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陈武风云霸道女皇爱上我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镇国秦王,我和大明与国同休雾雨长安大唐,我的姑姑是长孙我岳父是朱元璋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