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归园田…抱朴守真…”守拙斋主轻轻重复了一遍,缓缓摇头,那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是,也不是。拙者,非愚钝,乃自知也。知己之不足,知世之艰险,知力之所及,亦知力所不能及。守此一‘知’,方为‘守拙’。”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轩外的夜色,望向不可知的远方。
“老夫观案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此乃天授之器,世所罕有。然,器利易折,慧极必伤。案首可知,你这‘过目不忘’之能,若用之不当,或张扬过甚,非福,乃祸也?”
李明悚然一惊!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深藏心底的隐忧!能力越强,越容易遭人忌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他之前行事低调,也正是出于这种顾虑。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李明郑重应道,后背已然惊出一层冷汗。这位守拙斋主,一开口便直指他心中最深的隐忧!
“至于那幅画…”守拙斋主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聚焦在李明脸上,“‘云溪’非别号,亦非暗指,乃是一处地名。就在这江宁府治下。”
李明精神一振,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请先生明示!”
守拙斋主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却没有立刻说出答案。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轩外流淌的河水,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悲悯:
“案首可知,京中如今因漕运改制,吵得天翻地覆?海运?河运?看似争论的是路径,实则争的是国运,争的是…百万漕工的身家性命,和沿途千万黎庶的饭碗啊。”
他忽然将话题引向了朝堂之争!李明的心猛地提了起来。果然!这位守拙斋主深夜相邀,绝不仅仅是为了谈一幅画!
“云溪…”守拙斋主收回目光,直视李明,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幽光闪动,“便是这漕运之争下,一个微不足道,却又足以管中窥豹、见微知着的…缩影之地。”
他放下茶杯,杯底与紫檀桌面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夫邀案首前来,一是想亲眼看看,这位连中三元、身负异禀的少年英才,究竟是何等样人。二来…”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丝冰冷的锋芒:
“是想请案首,在离开江宁府之前,替老夫去这‘云溪’之地,亲眼看看,亲耳听听。看看这‘改漕’与‘清淤’的滔天争论之下,那些真正被这漕运大潮裹挟、无力发声的蝼蚁众生,究竟…过得是怎样的日子!”
轩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潺潺的水声,和炉上茶壶轻微的嘶鸣。
李明只觉得一股寒意混合着巨大的责任感,瞬间攫住了他。云溪…竟然是漕运之争的一个缩影?守拙斋主是要他去微服私访,体察真正的民情?
他刚想开口询问细节,守拙斋主却抬了抬手,示意他噤声。
守拙斋主的目光越过李明,投向轩门的方向,那沉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寒冰乍裂般的凝重。
“看来,老夫这‘听涛’小筑,今晚…不止一位客人。”他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轩外幽静的庭院里,突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绝非风吹草动的——衣袂破空之声!
守拙斋主那句“不止一位客人”话音刚落,李明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衣袂破空之声虽轻,但在寂静的庭院中如同惊雷!他猛地转头看向轩门方向,浑身肌肉下意识地绷紧。难道有埋伏?是针对守拙斋主,还是…冲着自己来的?
守拙斋主脸上那丝冰裂般的凝重却已消失,重新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沉静。他没有丝毫惊慌,只是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目光淡淡地投向轩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脚步声响起,沉稳而有力,并非偷袭者的鬼祟。一个高大健硕的身影出现在轩门口,挡住了门外些许的光线。来人同样穿着深灰色的布衣,但材质明显更挺括,身形如标枪般笔直,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他先是对着守拙斋主的方向,极其恭敬地躬身一礼,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一种行伍特有的气息。
然后,他才转向李明,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李案首安好。小人乃东宫内卫副统领,赵戈。奉太子殿下口谕,特来为案首贺院试小三元之喜。”
东宫!太子殿下!
李明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刚刚还在谈论漕运和云溪,怎么东宫的人突然就冒出来了?还是直接找到这漱玉轩?难道太子殿下一直在关注自己?还是说…与二姐有关?
他下意识地看向守拙斋主。守拙斋主神色平静,仿佛对东宫来人的出现毫不意外,只是对着赵戈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并未多言。
李明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连忙起身,对着赵戈方向郑重一揖:“学生李明,惶恐之至!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谕示?”
赵戈并未进门,只是站在门槛外,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扁平物件,双手托着,递向李明:
“殿下闻知案首连中小三元,天资卓绝,勤勉可嘉,甚为欣喜。特赐下新刊《东宫辑录·策论篇》一册,乃殿下闲暇时与东宫属官探讨经世之道的笔录心得,嘱案首闲暇翻阅,或有所得。殿下言:望案首戒骄戒躁,潜心向学,来日金殿夺魁,为国效力。”
太子的亲笔策论心得?!
这份“贺礼”,意义之重,远超金银珠宝!这不仅仅是赏赐,更是一种期许,一种来自帝国未来最高权力者的、无声的认可和招揽!尤其是在李家二姐刚刚得了太子青眼之后,这份赏赐背后的政治意味,简直呼之欲出!
李明只觉得手中的锦缎包裹变得滚烫!他深吸一口气,强抑激动,双手接过,高举过顶,深深一揖:“学生李明,叩谢太子殿下隆恩!殿下期许,学生铭感五内,定当悬梁刺股,不负殿下厚望!”
“案首免礼。”赵戈微微侧身,不受全礼,继续道,“殿下还有一言:‘积微斋中偶得,亦是缘分。守拙先生乃当世大贤,案首既有机缘,当虚心请教,必有所获。’”
pS:求催更,求书架,请各位大大们不要养书,每天固定3章,你们的催更就是作者的动力,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