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是周梓桃如今不缺钱不缺粮只缺忠心于她的人。
若她能给这些身无分文走投无路难民一条活路,相信他们肯定会对她感恩戴德忠心于她。
即便当中会有一些刺头,在她绝对的武力下也翻不了天。
之前只想赶紧天下太平好过闲云野鹤生活的周梓桃眼中渐渐有了一些野心。
既然要走上这条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周梓桃不希望周家人成为她的附庸,也不希望还算温馨和睦的周家成了她的一言堂,所以周梓桃在行动之前和家人商量一番她的打算。
没想到年纪最大的周老太第一个出声支持:“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拼一把。”
上河村的祥和早晚会被打破,他们不能再装聋作哑过日子。
桃丫头说得对,等他们有了兵,即使不争夺天下,也不会被其他上位者轻易收割性命,最主要的是有兵就有话语权,他们就再也不是最底层百姓。
“前期我们猥琐发育,比如和那些山匪一样先占山为王。”
周梓桃想到了上河村后连绵不断的大山,这些山可以成为她们的后路,西北边关则是她们的退路。
若有一天后路不保时,再退去西北找李煜他们不迟。
当然为了不与李煜生嫌隙,周梓桃花重金找镖局往西北快马加鞭寄过去一份信禀明情况。
李煜收到周梓桃单独给他寄过来的信时,有些愕然,但还是没告知周梓墨,怀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心思独自打开了信。
当看到周梓桃有收编难民练兵的想法,李煜并没有生出忌惮之心,相反还露出几分赞赏神色。
如今大济朝名存实亡,朝廷不给流离失所的难民开仓放粮不拨地耕种,这些难民十之八九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下反倒生乱,若能寻得明主他们不仅有活下去的希望。还能走上正途。
而且这个时候对走投无路的难民雪中送炭,极容易获得难民们忠心。
哪怕周姑娘初心不是为了百姓,但她的举措让百姓受了益,就是好的。
君子论迹不论心。
李煜生出的野心更多的是为了守护大济百姓,其实对于皇位并不在意,若将来周姑娘比他更适合为君,他也愿意让位给周姑娘。
在他看来,周姑娘出的这个主意十分不错,他们一个在西北发展,顺便守住边关不让外敌趁乱入侵,一个在中原富饶之地厚积薄发,顺便还能收编更多活不下去的百姓。
等到他们实力发展起来再内外夹击结束乱世之争。
不过防止其他势力得知他们是同盟,以后怕是不能再频繁书信往来了。
李煜略微有些遗憾,他的肉脯和肉酱都快吃完了,正想鼓动周梓墨再往上河村书信一封呢。
算了,还是家国大事比口腹之欲更重要。
这天,周老太家帮工薛小九分别在上河村村口和河口镇码头贴了两张写满了字的大纸。
大部分难民不认字,自然对那张纸并不在意,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家道中落沦为难民的识字之人。
他们好奇上前然后惊讶瞪大眼睛,上河村周家竟然在大量招工。
“竟然是招工启事。”
有人不小心出了声,立刻吸引来一群不识字的难民围过来,想要他念一念招什么工。
那人本来不太想说,怕人多了他应聘不上,谁知周家招工启事上面要招五百工匠,且识字者优先录用。
而且周家不限本地外地户籍的人,也就说连他们这些难民也招。
那人顿时放心了,便大声为不识字的难民们念了出来。
周家要招的工种繁多,有要会做饭的,会盖房子的,会打猎的,会武术的,会针线女红的,会行医看病的,会识字读书的,甚至还招擅长开荒种地的等等。
上面说但凡年满十五岁四十岁以下的人被录用,每日早晚各有一碗稀粥和两张玉米饼,再加五文钱。
十到十五岁的小工每日早晚各有一碗稀粥和两个个窝头,只有三文钱工钱。
就连什么都不会的五到十岁的童工和四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老者也有录用机会,只不过他们只有饭食没有工钱。
连年纪小和年老的都招,周家是开善堂的吧,而且周家竟然需要五百多名工匠。
他们不是也有机会了。
不行得赶紧去上河村,去晚了估计就招满了。
周家当然不是开善堂的,周梓桃认为年纪小的学东西更快,而且从小训练更有服从性。
年纪大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能拖着年迈的身体逃荒到这里,有的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聪明机智。
曹操诗句里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周梓桃不可能一直掏钱掏粮养着这些人,她还需要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老者教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如何在深山里开荒种地,如何打猎等生存技能。
刚贴出招工启事没多久,周家大门外围满了前来招工的人。
他们有一大半是难民,一小半是上河村村民和附近村庄的人。
周梓桃带着薛家兄妹和周大伯走出来。
“桃丫头,你家招这么多工匠准备干什么啊?”宋村长媳妇杜氏好奇问道。
“我在山里发现一处汤池,打算在那里修建个汤池庄子。”
周梓桃如今已经说谎都不带脸红的了,“听说贵人们最爱泡汤池。”
“原来如此。”杜氏刚开始不理解花这么钱在深山里建庄子意义何在,当听说贵人们喜欢后,就明白了。
如果能讨好贵人,周家不也能水涨船高吗?贵人们手指缝漏点,就够周家建庄子的花费,以后不都是赚的。
况且如今难民遍地都是,害得河口镇码头工钱一降再降,毕竟本地人嫌工钱低不干,还有那些难民们排队等着上工。
有的黑心东家甚至只用管难民两顿稀饭,就可以让他们干一天活。
周家如今不仅管饭,还有五到三文钱,虽然不多,但可以给家人买两张粗粮饼子吃了,起码一家人不用一起饿死。
也有家里粮食不够过冬的村里人来应聘。
他们看到周梓桃纷纷笑着打招呼套近乎。
周梓桃却丝毫不讲情面的把宋赖子和周二狗等几个懒汉剔除出去。
宋赖子不服:“桃丫头,咱们好得是一个村的,不用村里人用这些喜欢偷鸡摸狗的难民不合适吧!”
“是啊,是啊,桃丫头,我们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咱们之间的情分不比那些难民深啊,而且知根知底用着放心啊!”
周梓桃冷冷瞥他们一眼:“是你们招工还是我招工?”
村里人:……
桃丫头脸冷下来的样子好可怕,让他们心里毛毛的,再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