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字叔业,是京兆新丰人。他自幼便展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颇具才学,尤其在《春秋左传》的研究上造诣颇深。建安初年,他在郡中为官,先是被推举为计掾,之后又响应州里的征召。当时州府中,从参军事以下有一百多人,唯有贾洪和冯翊人严苞(字文通)的才学最为突出。
贾洪先后担任过三个县的县令,每到一处,他都会积极行动,腾挪出房舍作为学馆,还亲自为学生授课,致力于当地的教育事业。后来马超发动叛乱,他劫持了贾洪,带着他前往华阴,并迫使贾洪撰写声讨敌方的露布文。贾洪无奈之下,只好按照马超的要求完成了写作。当时司徒钟繇在东方,看到这篇露布文后,立刻认出这是贾洪的手笔,说道:“这肯定是贾洪写的。” 等到马超被击败逃走,曹操征召贾洪,让他暂任军谋掾一职。但由于贾洪之前为马超撰写过露布文,所以曹操没有立即给他正式的官职。直到后来,他才外调担任阴泉县长。延康年间,又转任白马王相。贾洪很擅长谈天说地、开玩笑,白马王曹彪也十分喜爱文学,常常将贾洪视为老师,对他的尊崇甚至超过了对三卿的礼遇。几年后,贾洪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多岁,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惋惜,觉得他的官职没有达到二千石的级别。而严苞也先后担任过两个县的县令,黄初年间,凭借着高超的才学被调入朝廷担任秘书丞,多次向朝廷进献文赋,魏文帝对他的才华感到十分惊异。后来他外调担任西平太守,最终在任上去世。
薛夏,字宣声,是天水人,他学识渊博,富有才学。天水当地原本有姜、阎、任、赵四大家族,在郡中向来地位显赫,备受推崇。而薛夏出身单门小户,却不肯向这四大家族屈服。四大家族因此想要联合起来整治他,薛夏只好逃离家乡,向东前往京城。曹操早就听闻薛夏的名声,所以对他非常礼遇。后来四大家族又指使人在远处诬陷薛夏,相关文书被移送至颍川,薛夏因此遭到逮捕入狱。当时曹操已经在冀州,听说薛夏被家乡的人诬陷关押,拍着手说:“薛夏没有罪,不过是汉阳的那些家伙想要杀他罢了!” 于是他命令颍川方面释放薛夏,并征召他担任军谋掾。魏文帝也很欣赏薛夏的才华,黄初年间,任命他为秘书丞。文帝每次和薛夏一起探讨书传典籍,常常一谈就是一整天。文帝每次称呼薛夏时,都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 “薛君”。薛夏生活十分贫困,文帝看到他衣服单薄,便脱下自己穿的袍子赐给他。后来征东将军曹休来朝见文帝,当时文帝正和薛夏交谈商议事情,外面禀报说曹休到了,文帝便将曹休引入殿内。大家坐定后,文帝看着薛夏,对曹休说:“这位是秘书丞、天水的薛宣声,你应该和他好好交谈一番。” 薛夏受到的礼遇竟然到了如此程度。不久,文帝打算重用薛夏,却恰逢文帝去世。到了太和年间,薛夏曾因为公事需要将文书移交给兰台。兰台方面自认为是中央机构,而秘书署只是一般的官署,就认为薛夏无权将文书移交给他们,还想要追究负责此事的人。薛夏回应说:“兰台是外台,秘书是内阁,台和阁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互相移交呢?” 兰台方面理屈词穷,无法反驳。从此以后,文书移交就成为了惯例。几年后,薛夏因病去世,文帝下令让他的儿子不要返回天水。
隗禧,字子牙,是京兆人,出身寒门。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初平年间,三辅地区战乱频繁,隗禧为躲避战乱,向南客居荆州。即便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依然背着经书,每当在采集野生谷物的空闲时间,就会诵读学习。曹操平定荆州后,征召隗禧担任军谋掾。黄初年间,他担任谯王的郎中。谯王早就听说隗禧是儒者,常常虚心向他求学。隗禧也恭恭敬敬地教导谯王,因此得到了谯王很多赏赐。后来隗禧因病回到家乡,被授予郎中一职。他八十多岁时,因年老在家闲居,但前来向他求学的人依然很多。隗禧不仅精通经书,还擅长星象之学,他常常仰望天空,叹息着对鱼豢说:“天下的战乱还没有平息,这可怎么办呢?” 鱼豢也曾向隗禧请教《左氏传》,隗禧回答说:“想要了解幽深细微的道理,没有比《易经》更好的;想要知晓人伦纲纪,没有比《礼记》更好的;想要多认识山川草木的名称,没有比《诗经》更好的。《左氏传》不过是记载相互攻伐的书罢了,不值得精心钻研。” 鱼豢于是又向他请教《诗经》,隗禧讲解齐、韩、鲁、毛四家的义理,不用看原文,就能流畅地背诵讲解。他还撰写了对各种经书的注解,有几十万字,可惜还没来得及抄写整理,就患上了耳聋,几年后便因病去世了。另外,邯郸淳的事迹记载在《王粲传》中,苏林的事迹记载在《刘邵、高堂隆传》中,乐详的事迹记载在《杜畿传》中。鱼豢感慨道:学习对于人的作用,就好像蓝色染料浸染白色的布料一样!所以即使是孔子,也说 “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何况是普通人呢!而且世人之所以不重视学习,一定是因为看到有人 “能诵读《诗经》三百篇,却不能在外交场合应对自如” 的缘故。我认为这只是下等的情况罢了,不能用这个来衡量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如果资质相当,再加上学习文化知识,那就会有所成就。如今这几位贤能的人,都是我所了解的。考察他们的才能,确实不是特别卓越。但他们因为坚守学习,从未停止,所以在上受到帝王的嘉奖,在下成为国家的名儒,这难道不是因为学习的缘故吗?由此看来,学习怎么可以停止呢!
评说:钟繇通达事理,有治理才能;华歆清廉纯正,品德高尚;王朗文采丰富,学识渊博,他们确实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曹魏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先后登上了三公的高位,真是显赫啊!王肃为人正直,见多识广,能够承担重任!(刘寔认为王肃在侍奉上级方面过于恭谨,却喜欢下属奉承自己,这是他的第一个矛盾之处;他生性贪图荣华富贵,却又不随便附和他人,这是第二个矛盾之处;他吝惜财物,却在自身修养方面没有污点,这是第三个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