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曹爽因司马懿年事已高且德高望重,一直像对待父亲那样尊敬他,凡事不敢独断专行。然而,随着何晏等人得到任用,他们一同拥戴曹爽,劝说曹爽道,如今他手握重权,不应轻易将权力委托给他人。于是,曹爽任命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让何晏掌管官员选拔事务,毕轨担任司隶校尉,李胜出任河南尹,此后许多政事便很少再经由司马懿处理。司马懿见此情形,深知自己在朝中的权力被逐渐架空,为避免与曹爽发生冲突,便称病在家,避开曹爽的锋芒。(当初,司马懿因曹爽是曹魏宗室的重要成员,每次行事都对他礼让三分;曹爽也因司马懿名声显着,在他面前常表现得谦逊有礼,二人的关系在当时颇受称赞。但丁谧、毕轨等人得到任用后,多次对曹爽说:“司马懿心怀大志,且很得民心,不能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从此,曹爽便对司马懿心存猜忌,处处防备。虽然表面上对司马懿还保持着应有的礼节,但朝中诸多事务的决策和施行,都不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司马懿无力与曹爽抗争,又担心招来灾祸,所以只能选择避让。 )
何晏等人专权后,肆意妄为。他们一同瓜分了洛阳、野王典农部的数百顷桑田,还毁坏皇室的汤沐地,将其占为己有,当作自家产业。他们倚仗权势,窃取官府财物,还凭借各种关系向州郡索要财物。相关官员畏惧他们的权势,都不敢违抗他们的旨意。何晏等人与廷尉卢毓向来不和,他们抓住卢毓下属的一点小过错,便罗织罪名,对卢毓进行严厉惩处。他们先让主管官员收缴卢毓的印绶,然后才上奏朝廷。其专横跋扈、作威作福的行径可见一斑。
曹爽生活奢靡,他的饮食、车马、服饰都仿照皇帝的规格;皇宫中才有的奇珍异宝,在他家中堆积如山;后庭妻妾成群,他还私自收纳了先帝的七八名才人,以及将吏、乐师、工匠、鼓吹人员、良家子女等三十三人,都充作自己享乐的伎乐。他甚至伪造诏书,将五十七名才人送往邺台,让先帝的婕妤教导她们学习歌舞技艺。此外,他还擅自取用太乐署的乐器、武库中的禁兵。他在府中修建了地下密室,四周装饰着精美的窗户,经常与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寻欢作乐,肆意放纵。
曹爽的弟弟曹羲对此深感忧虑,多次劝谏曹爽,希望他能收敛行为。曹羲还专门写了三篇文章,详细阐述了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必将导致灾祸和败亡的道理,言辞恳切。由于不敢直接指责曹爽,他便假托告诫其他弟弟,将文章拿给曹爽看。曹爽心里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因此很不高兴。有时曹羲苦口婆心的劝谏不被曹爽采纳,曹羲只能无奈地流着泪起身离开。
与此同时,司马懿一直在暗中为应对局势做准备。正始九年冬天,李胜被外放任荆州刺史,临行前前往司马懿家中拜别。司马懿故意装作病入膏肓的样子,让李胜看到自己虚弱不堪的模样。李胜没有察觉出司马懿是在装病,信以为真。(《魏末传》记载:曹爽等人让李胜去辞别司马懿,同时趁机窥探他的情况。司马懿接见李胜时,李胜向他陈述自己并无什么功劳,却承蒙朝廷格外恩宠,得以担任本州(李胜认为自己将回荆州任职,所以称本州)刺史,特意前来拜别,没想到能受到司马懿的接见。司马懿让两名婢女在旁边伺候,他伸手去拿衣服,衣服却掉落地上;接着又指着嘴巴,表示口渴想要喝水,婢女端来粥后,司马懿颤抖着拿杯子喝粥,粥却顺着他的胸口流了下来。李胜见状,心中怜悯,不禁流下眼泪,对司马懿说:“如今主上年幼,天下都仰仗您。但大家都传言您的旧风疾病发作,没想到您的身体竟然如此糟糕!”司马懿缓缓地说着话,气息微弱,勉强能让人听清,他说:“我年老多病,已经时日无多。你这次屈就并州,并州靠近胡人,你要好好处理事务。恐怕我们以后再也见不到了,真令人难过!”李胜连忙说:“我是要回荆州任职,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装作神志不清,又说:“你刚到并州,可要好好保重自己啊!”说话颠三倒四,就像神志错乱一样。李胜再次强调:“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装作稍微清醒了一些,对李胜说:“我年纪大了,脑子糊涂,听不明白你说的话。你如今要回本州担任刺史,真是年轻有为,希望你能建立功勋。今天与你分别,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我想勉强支撑着身体,为你设个薄宴,咱们就此生死诀别。我让师、昭兄弟与你结为好友,你们可不要疏远,也算是了却我的一番心意。”说完,司马懿声泪俱下,哽咽不止。李胜也长叹一声,回答道:“我一定听从您的教诲,等待朝廷的命令。”李胜告辞出来后,与曹爽等人见面,对他们说:“太傅说话颠三倒四,连杯子都拿不稳,还把方向都弄混了。我说要回荆州,他却一直以为我要去并州。和他慢慢交谈,偶尔他好像清醒一些,才知道我是要回荆州。他还说要设宴为我饯行。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太差了,咱们还是等他安排吧。”说着,李胜又对着曹爽等人流泪说:“太傅的病恐怕难以痊愈了,真是让人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