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法子?”平远侯夫人急忙追问,只要能救下自己的女儿,不管做什么她都愿意。
她和侯爷就欢欢一个女儿,好不容易看着长大了,实在是不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匈奴是什么地方?尤其侯爷做为武将,要是哪天两国开战,到时候匈奴人会怎么对待欢欢。
远的不说,就这次匈奴吃了败仗,欢欢远嫁和亲匈奴人怎么可能对她没有偏见,更何况欢欢自小在京城娇生惯养,怎么在西北匈奴的苦寒之地生活下来。
“贺三夫人,只要你能让欢欢不用和亲,不管你有什么要求,我们平远侯府都会答应。”平远侯夫人补充道。
李清欢看向徐盈,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像对于徐盈的到来是意料中的事情,徐盈不会眼睁睁看着她远嫁匈奴。
可她明明是帮徐盈,为什么有种又做错事的感觉。
徐盈扫了眼四周没有说话,平远侯立马会意,将厅内所有下人屏退,只留下平原侯夫妇及李清欢和几人。
“贺三夫人请坐。”平远侯说,“不知夫人有什么法子,可解我侯府之危?”
李清欢不能远嫁匈奴和亲。
不仅是因为他舍不得女儿,更是因为这件事还关系到平远侯府的危亡。
武将之女远嫁和亲,多么荒唐的事情,皇上难道不怕手握重兵之人与外族勾结?
可皇上为了昭华公主一句胡闹的择婿,闹出这样的笑话,让欢欢远嫁和亲,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架空侯府权力,彻底斩断这种可能。
李清欢那一箭,算是彻底将平远侯府葬送出去了。
“偷梁换柱!”尽管房间内只剩下几人,但徐盈依旧把声音压的很低,“和亲的圣旨已下,谁也没办法让皇上收回圣旨,我也只能让李小姐不去匈奴。”
平远侯长叹一声,“若是能保下欢欢便是万幸,老夫愿辞官归乡,与妻儿度过余生。”
这些年皇上越发多疑,本就有意打压他这种手握重兵的武将,就算李清欢没有射出那箭,皇上也还是会找借口打压收回他手里的那点兵权。
戎马一生,他牵挂的只有她们母女,只要她们平安无虞,他也愿意早点远离这个是非场。
“怎么个偷梁换柱法?”平远侯夫人问。
“替嫁。”徐盈说:“让别人顶替李小姐的身份远嫁匈奴和亲,而真正的李小姐躲在暗处换个身份继续在你们身边生活。”
“谁会愿意顶替身份远嫁匈奴和亲呢?”李清欢皱紧眉头问,“就是没有人愿意和亲,昭华公主才会用那样的方式去逃和亲。”
最重要的是这个替嫁的人选,不仅要她心甘情愿的替嫁和亲,还要一辈子留在匈奴永远不能回京,要不然平远侯府也就是欺君之罪,那可是诛九族的罪。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要让匈奴人也要满意这个替嫁人选,愿意陪侯府完成这场偷梁换柱的戏码,并让这件事的真相永远见光。
光是这两点,就不可能。
不过徐盈既然找上门来商讨,必然是心中有了人选或者有了办法。
她相信徐盈,像以前一样。
“那昭华公主怎么样?”徐盈问。
“昭华公主……”李清欢轻喃,等脑子反应过来时眼睛瞪的溜圆,“昭华公主不是死了吗?!”
徐盈浅笑,“确实死了啊,只有死人才不会将这件事翻起来,替嫁的事情才能永远不会被人发现。”
在所有人眼里,昭华公主已经死在那场宫宴了,所以她顶替李清欢远嫁和亲再合适不过了。
和亲人选本来就是昭华公主啊。
而且匈奴人和亲,对于李清欢这个世家之女,更愿意要昭华这个真公主。
匈奴人是真的想要和大魏和亲,并不见得,尤其是大败后主动求和,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发泄口,一个把柄,等休养生息后,再以和亲人为借口卷土重来。
与其大败后受屈,不如先低声下气讨好,假意和亲找个人质,再找准时机随便揪出个把柄开战。
此招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对于昭华公主在宫宴上反抗换和亲人选的时候他们并未有太多意见并且是暗中相助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支持的,因为这样等他们发展起来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最完美的借口。
前世昭华公主惨死宫宴,皇上虽重新找世家贵女和亲,而在几年后,匈奴人诋毁和约卷土重来,开战借口便是和亲人选他们要的是真公主,魏国皇帝用假公主糊弄他们。
前世传闻替昭华公主和亲的贵女,在匈奴不到半年被生生折磨死了。
“你的意思是……”李清欢听明白她话里的意思,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所以徐盈是为了她,在宫宴上当众“杀死”了昭华公主,然后又要用昭华公主顶替下要去和亲的她。
那么短的时间,徐盈是怎么做好这个局并且成功实施的。
虽然……虽然她也有猜测,昭华公主的死和徐盈有点关系,因为徐盈从来不是个爱出头的人,昨晚宫宴上当众与昭华公主作对,必然是有目的的。
但她没想到,徐盈做那么大的局,冒这么大的险是为了她。
一想到这儿,李清欢眼眶有些发酸。
徐盈轻嗯一声,但具体情况并明说,因为现在昭华公主的伤势,她也不敢打保票。
所以她做了两手打算,但具体的思路是这样的。
“可是……”平远侯还是有些疑虑,“匈奴人那边不好解释。”
他身份本来就敏感,加上和亲之事更不能和匈奴人多接触,匈奴人怎么会帮他们圆这个谎。
这个法子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配合,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替嫁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不能让匈奴人知道。”徐盈说。
越少人知道才越不容易被发现。
“这怎么可能!”李清欢说,“他们怎么可能吃这个哑巴亏!”
他们可不像魏国这边好糊弄,等他们发现新娘不对,借口闹事可就不好了,到时候就不是替嫁这么简单的事了。
欺君之罪,挑起两国战争,到时候李家可就是整个大魏的罪人了。
“不让匈奴人发现新娘换了人不就好了。”徐盈眯了眯眼,慢声道:“和亲之路,路途遥远,李小姐身娇体弱未能扛过去,病死在和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