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昨晚卡审了,今日加更一章(?_?)】
【兄弟们此处打卡签到一下?w?】
朱至澍静静地听着朱由检的数落,片刻之后,突然仰头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朱由检,你还有脸来指责我?
如今放眼整个大明,哪个藩王不是如此行事?
至于为何会如此,这话你不该问我,而该去问问你的老祖宗。
当年的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
朱由检听到朱至澍直呼成祖皇帝名讳,大声呵斥道:“朱至澍,你竟敢直呼成祖皇帝名讳,你当真疯了不成?”
朱至澍却毫不在意,冷笑着说道:“疯了?
我早就疯了!
想当初建文帝削藩,各地藩王人人自危。
朱棣靖难之时,各地藩王出了多少力、帮了多少忙?
远的暂且不说,就说当年宁王麾下的朵颜三卫,何等精锐,最后借给朱棣。
初代宁王得到的许诺是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可结果呢?
朱棣登基后,不仅剥夺宁王兵权,还将他改封到南昌,并且屡屡打压,以至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
这一切,都是你老祖宗朱棣造下的孽!
至于我的先祖初代蜀王,当初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朱棣靖难,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可结果呢?
朱棣登基后,就把所有藩王的兵权都削了。
从此藩王只能混吃等死,不得为官、不得经商、不得参加科举,这不就是把藩王都当成猪来养吗?
底层宗室生活困苦,病死饿死、冻饿而死,这难道是我们的错?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你老祖宗朱棣造成的!
遥想当年太祖年间分封诸王,镇守天下,九大塞王威震边疆。
太祖年间亲王俸禄一万石,皆配备三护卫兵马,而三护卫的粮饷,朝廷每年只调拨一半,仅够勉强糊口。
剩下的都是当年初代秦王、初代晋王,还有你老祖宗初代燕王朱棣,率领九大塞王横扫漠北草原抢夺而来。
想当年,朱家儿郎个个悍不畏死,九大塞王更是骁勇善战。
可这一切,自你老祖宗朱棣登基称帝后,全都变了!
你还大言不惭地指责我,你朱由检也是当朝亲王,将来也要就藩,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下场,还有你后人的下场?”
听到朱至澍这一连串的指责,朱由检微微一愣,片刻后脸色涨得通红,说道:“虽说当年成祖皇帝对你们有所亏欠,但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改善对宗室的待遇。
如今宗室子弟不管是参加科举、从军入伍、经商种田,朝廷都给予照顾。
只要宗室子弟有上进心,也不至于冻死饿死。”
朱至澍听到朱由检的辩解,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道:“接下来你是不是还要告诉我,再过些年,你那所谓的皇兄天启皇帝必会将天下治理出一个‘天启盛世’?
我告诉你,就算真有‘天启盛世’,史书也不会记载朱棣一脉是顺位继承的皇位。
你老祖宗朱棣全家造反,抢了建文帝的皇位,这会儿又在我面前装什么大义凛然,真是虚伪至极!”
听着朱至澍这番话,朱由检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站在一旁的江宁和魏忠贤皆是沉默不语。
他们心里清楚,朱至澍所言句句属实。
大明藩王宗室如今这局面,追根溯源,都是成祖永乐皇帝搞出来的。
当年成祖永乐非法上位,心中对所有藩王都充满了戒备。
他忌惮其他藩王效仿自己起兵夺权,于是将所有藩王的兵权尽数削去。
此后,藩王们虽享有富贵,却失去了自由,如同被圈养的猪一样,只能混吃等死。
朱由检沉默许久,随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身为后人,成祖皇帝当年的所作所为,我实在难以评说。
但说到底,我们都是朱家子孙,这大明江山,不单单是我们这一脉的,更是所有朱家子孙以及天下人的。
皇兄坐在皇位上,不过是替朱家子孙和天下人当家而已。
皇兄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辽东后金作乱,朝廷党争不断。
若不是一众忠臣与皇兄励精图治、力挽狂澜,哪能有如今的局面?
大明要是真亡了,我们这些朱家子孙又怎会有好下场?
王叔,之前我确实有意刁难你,但你也的确做了不少不法之事,甚至还派人行刺我。
虽说事出有因,可追根溯源,当年成祖永乐皇帝的做法确实有错在先。
我也实在不愿手上再沾染朱家人的鲜血。
你写一份请罪折子,回头我带回京城,面呈皇兄,会向他说明一切,到时也会请皇兄下旨恢复你的王爵。”
朱至澍听着朱由检的话,冷笑连连,说道:“区区一个王爵,废了就废了,我朱至澍根本不在乎。
我只是想问你,朱由检,今后大明宗室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别跟我说什么科举为官、从军入伍、种田经商,这些都是空话。
大明宗室人口几十万,你们又能照顾得了多少?
若是宗室子弟科举为官、入伍从军,小富小贵还好。
可一旦做出成绩,有心施展心中抱负,可要是被有心人栽赃陷害,说他们图谋不轨,你朱由检能保证坐在龙椅上的那位不会翻脸无情吗?”
朱至澍这一番话,让朱由检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他心里明白朱至澍说的都是实情,毕竟他们身上都流淌着朱家的血脉,再加上当年成祖永乐皇帝非法上位开了头。
日后宗室子弟不管是科举为官还是从军入伍,若是碌碌无为倒也罢了,还能保全一份富贵。
可一旦做出成绩,就等于有了造反的资本,难免会被猜忌。
就在这时,江宁站了出来,笑着说道:“蜀王殿下,可否听臣一言?”
朱至澍抬眼看向江宁,冷笑一声道:“原来是四省总督江大人,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还有,别再称呼什么蜀王殿下了,如今我不过是一介罪人,当不起这蜀王的称呼。”
见江宁站出来说话,朱由检顿时松了口气,不然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回应朱至澍的问题。
但他也不能翻脸将朱至澍置于死地,毕竟山西已经废了一个代王,四川的蜀王又被废,他可不能一口气把所有大明藩王都逼上绝路。
否则这骂名他朱由检担不起,就连他皇兄朱由校也承受不住。
江宁笑着说道:“当年建文帝削藩,各地藩王人人自危,成祖靖难起兵,夺取皇位后,又削去一众藩王兵权,只给富贵,不给自由。
这些事究竟是对是错,我不做评价,只想谈谈接下来大明藩王宗室的出路。”
朱至澍闻言,冷笑一声道:“那就请江大人赐教。”
江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任何组织,无论是家族还是朝廷,都难免需要有人做出牺牲。
因为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皇位只有一个,国家的财力也并非无穷无尽,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即便宗室皇族也不例外。
资源虽时刻在产生,但同时也在不断消耗,此消彼长之下,总量终归有限。
人要生存,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资源。
科举为官、从军入伍,都需要资源支持。
一旦获得权位,想要施展心中抱负,所需资源更多。
然而朝廷官职数量有限,这才引发党争、造反、叛乱、谋逆等诸多问题。
至于所谓的‘舍己为人’‘成人之美’,不过是牺牲他人为自己换取资源的借口罢了。
任何组织、王朝,都需要有人牺牲,同时也会给予做出牺牲的人荣耀、美名、谥号、尊称等。
但人都没了,这些身后虚名又有何用?
就拿岳武穆来说,他是何等的大英雄,活着时率军北伐,差点直捣黄龙,却被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朝廷,最后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在风波亭。
虽然后来得以平反追封,但他生前却什么都没能享受到。”
朱至澍听江宁说了这么多,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江大人,你说了这么多,该不会是想劝我做出牺牲吧?
我无所谓。
如今王爵被废,财产也都被查抄,就剩这条命了。
只要朝廷有需要,随时拿去便是,我不在乎。
可其他几十万宗室怎么办?”
江宁笑了笑,接着说道:“所以接下来我要跟你说点实际的、人活着就能看到的,而不是那些身后的虚名。
你要知道,天下广袤无垠,大明之外,还有诸多国家和领土。
就我们所知,有漠北草原、南洋诸国,东北的琉球、朝鲜,还有暹罗、交趾、锡兰等国。这些国家大小不一、强弱有别。
宗室子弟若还有当年太祖的英雄气概,大可以打出去,占领这些领土,到时自成一国,岂不是美事一桩?
又何必一直盯着大明这有限的土地呢?
要知道,海外领土和国家数不胜数,莫说如今大明的几十位藩王、几百位郡王、几十万宗室,就是再多十倍,海外的资源也足以供养。
但前提是,宗室和藩王们得有这个胆量。”
江宁这番话,让朱至澍愣在当场,就连朱由检也颇为震惊。
朱由检原本以为江宁又要各种画饼、忽悠,没想到他竟另辟蹊径,将内部矛盾转移出去。
如此一来,大家便不用再盯着大明内部那有限的资源,只要有胆量向外拓展,就能立国一方,雄踞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