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小弟子一脸困惑地跑来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是想不通那个阳明病,脉浮,无汗还喘得厉害的,怎么一发汗就好了呢?这背后的方剂是啥呀?”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还挺上道儿,于是故作高深地说:“哦,你问的这个啊,那可是咱们中医里的经典案例。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这时候啊,就得用上麻黄汤!”
小弟子一听麻黄汤,眼睛立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张仲景仙师呢,也就顺势开始了我的“爆笑麻黄汤讲解大会”。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麻黄汤这四味药,那可是个个都是宝。麻黄三两(换算成现代就是15克),这家伙可是发汗解表的高手,能把咱们体内的寒气给逼出来。桂枝三两(也是15克),它呢,不仅能助麻黄发汗,还能温通经络,让气血运行得更顺畅。甘草一两(5克),别看它用量少,作用可大了去了,它能调和诸药,让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抗病。最后啊,还有杏仁七十枚(这个嘛,咱们为了方便,就大约算成35克吧),它能宣肺平喘,让咱们喘得厉害的肺啊,能舒舒服服地喘口气。”
小弟子一听,乐了:“师父,你这说得跟唱戏似的,还个个都是宝,齐心协力抗病,真有趣!”
张仲景仙师嘿嘿一笑:“这还不算呢,咱们还得知道这麻黄汤是怎么做出来的。首先啊,你得把这麻黄给处理好,去节,然后跟九升水(咱们现在为了方便,就用大约900毫升水吧)一起煮。煮到水少了二升(大约400毫升)的时候,得赶紧把上面的沫沫给撇掉,要不这汤喝起来可就不爽口了。然后呢,再把桂枝、甘草、杏仁这些小伙伴们给加进去,继续煮。煮到最后,剩下二升半(大约250毫升)的汤,这麻黄汤就算做好了。”
小弟子一听,眉头一皱:“师父,这煮起来好麻烦啊,得多久才能喝上啊?”
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急啥呀,好东西都值得等待。你煮的时候,记得要用小火慢炖,就像炖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材的精华都给炖出来。而且啊,这喝汤也有讲究,得温服八合(大约80毫升),然后盖上被子,微微出点汗,这药力就算发挥到极致了。记住啊,这汗可不能出得太多,要不然病可就好不了了。就像咱们跑步一样,微微出汗是最舒服的,要是出得满头大汗,那就容易感冒了。”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师父,你这说得太有道理了!”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还有啊,这麻黄汤可不是一次喝完就完事儿了。你得根据病情来决定喝多少。要是喝了一次,汗出病就好了,那就不用再喝了。要是汗没出,那就得继续喝,按照前面的方法来。要是病情比较重,那就得一天一夜都喝着,时时观察病情变化。记住啊,这麻黄汤虽然好,但也不能多喝,要不然这汗出得太多了,人可就虚了。”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师父,你这说得太详细了,我都记住了!”
张仲景仙师呢,也就趁机开始了他的“中医理论小课堂”:“其实啊,这麻黄汤之所以能治疗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是因为它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根据不同的病情来用不同的药。这麻黄汤啊,就是专门对付这种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的病症的。所以啊,咱们学中医啊,不仅要记住药方,更要理解其中的中医理论,这样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小弟子一听,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师父,你这说得太好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理论!”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那叫一个美啊,这徒弟真是孺子可教也!于是呢,就继续他的“爆笑讲解大会”。
“其实啊,这麻黄汤不仅能治疗阳明病,还能治疗其他好多病症呢。比如说啊,你要是得了风寒感冒,头疼身痛,鼻塞流涕的,这时候啊,喝上一碗麻黄汤,保证你立马舒服多了。还有啊,你要是得了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的,这麻黄汤也能帮你宣肺平喘,让你呼吸顺畅。不过啊,这麻黄汤虽然好,但也有它的禁忌。比如说啊,你要是得了风热感冒,发热咽痛,口渴喜饮的,这时候啊,就不能喝麻黄汤了,要不然这病可就越治越重了。所以啊,咱们用麻黄汤啊,一定要辨证施治,千万不能乱用。”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师父,你这说得太对了,我以后一定要小心用药,不能乱用!”
张仲景仙师呢,也就趁机给他打了个预防针:“还有啊,这麻黄汤虽然好,但也不能长期喝。要不然啊,这汗出得太多了,人可就虚了。就像咱们跑步一样,偶尔跑跑步能锻炼身体,但要是天天跑,跑得满头大汗的,那身体可就吃不消了。所以啊,咱们用药啊,也得有个度,不能滥用。”
小弟子一听,连连称是:“师父,你这说得太有道理了,我以后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度!”
张仲景仙师呢,也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不错不错,你这徒弟啊,真是孺子可教也!好了啊,这麻黄汤啊,咱们就讲到这里了。你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啊,尽管来问我!”
小弟子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师父啊,我还有好多问题呢!比如说啊,这麻黄汤里的麻黄啊,它为什么能发汗解表呢?还有啊,这桂枝啊,它为什么能温通经络呢?还有还有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那叫一个美啊,这徒弟啊,真是求知若渴啊!于是呢,就开始了他的“中医知识大讲堂”……
“来来来,咱们先说这麻黄啊。你知道麻黄为啥能发汗解表吗?因为它就像咱们冬天穿的大棉袄一样,能把咱们体内的寒气给逼出来。你想啊,冬天咱们要是穿少了,是不是就容易感冒啊?这时候啊,你要是喝上一碗麻黄汤,那就相当于穿上了一件大棉袄,把体内的寒气都给逼出来了,这感冒啊,自然也就好了!”
小弟子一听,哈哈大笑:“师父,你这比喻太形象了,我以后记麻黄就记它是大棉袄!”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道:“再说这桂枝啊。桂枝为啥能温通经络呢?因为它就像咱们家里的暖气一样,能让咱们体内的气血运行得更顺畅。你想啊,冬天咱们家里要是没有暖气啊,是不是就感觉手脚冰凉的啊?这时候啊,你要是喝上一碗有桂枝的麻黄汤啊,那就相当于给家里装上了暖气啊,这气血啊,自然就运行得顺畅多了!”
小弟子一听,又乐了:“师父,你这比喻太贴切了,我以后记桂枝就记它是家里的暖气!”
张仲景仙师呢,也就趁机继续他的“爆笑讲解”。
“还有啊,这甘草啊,它就像咱们家里的和事佬一样,能让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抗病。你想啊,家里要是有矛盾了啊,是不是就得有个和事佬来调解一下啊?要不然啊,这矛盾越来越大啊,家里可就乱套了!咱们体内的药材也是这样啊,要是有矛盾了啊,这药效可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啊,这甘草啊,就是来当这个和事佬的!让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抗病!”
小弟子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师父啊,你这比喻太逗了!我以后记甘草就记它是家里的和事佬!”
张仲景仙师呢,也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不错不错!你这徒弟啊真是聪明绝顶啊!好了啊咱们继续说啊!这杏仁啊它为啥能宣肺平喘呢?因为它就像咱们家里的空气净化器一样,能把咱们肺里的浊气都给排出去!你想啊咱们家里要是有空气污染了,是不是就得开个空气净化器?要不然,这空气越来越差,咱们可就得憋死了!咱们肺里也是这样,要是有浊气,就得用杏仁来宣肺平喘把这浊气都给排出去!”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一脸好奇地问:“师父啊,我想知道那个阳明病,要是发热还出汗,这到底是咋回事儿?有没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搞定它?”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求知欲爆棚啊!于是他故作深沉,摸了摸下巴上那几根稀疏的胡子,慢悠悠地说:“哦,你问这个啊,阳明病嘛,发热还出汗,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热气在往外冒,就像烧开的水壶盖子上的蒸汽一样,热气在往外越,所以啊,这时候就不会发黄疸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原来这样啊!那要是只有头上出汗,身上却一滴汗都没有,汗水还只流到脖子上就停了,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心想这小子还挺会举一反三嘛,于是解释道:“哈哈,你问得好!要是只有头上出汗,身上却干巴巴的,再加上小便不畅快,老是觉得口渴想喝水,那这就说明啊,身体里的热气被堵住了,没法顺畅地往外排,这就像是一条被堵住的下水道,水都积在里面,没法流走。时间一长,这些热气就会在身体里捣乱,搞得你身体发黄,这时候啊,就得请出我们的茵陈蒿汤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更亮了,好像看到了什么宝贝一样:“茵陈蒿汤?这名字听起来就好厉害!师父,快跟我说说,这方子到底是怎么配的?”
张仲景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茵陈蒿汤啊,那可是个老方子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方子很简单,就三味药:茵陈蒿、栀子和大黄。茵陈蒿呢,得用上六两(换算成现代计量,大概就是30克),栀子得来个十四枚(咱们也别管它是大是小了,大概估摸着算,差不多是21克吧),大黄嘛,二两(也就是10克)就够了。这三味药啊,那可是各有所长,配合起来,那可是威力无穷啊!”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快冒绿光了,好像看到了什么绝世武功秘籍一样:“师父,快说说,这三味药到底有啥神奇的地方?”
张仲景仙师嘿嘿一笑,开始逐一揭秘:“先说这茵陈蒿吧,它可是个清热利湿的高手,就像是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能把身体里的湿热之气给一扫而空。再来说说这栀子,它呢,就像是个灭火器,能把身体里那些熊熊燃烧的火气给扑灭掉,还能利尿,让身体里的湿气随着小便一起排出去。最后这大黄啊,那可真是个猛将,它不仅能清热泻火,还能通肠导滞,让那些被堵住的热气有个出路,从大肠里排出去。这三味药配合起来,那就是清热利湿、通肠导滞的三重奏,让身体里的热气无处遁形!”
小弟子听得那叫一个入迷啊,好像完全沉浸在了中医的奇妙世界里:“师父,那这三味药到底是怎么煮的呢?是不是跟炖肉一样,得掌握好火候和时间?”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心想这小子还真是个细心人:“没错,煮药也跟炖肉差不多,得掌握好火候和时间。先把茵陈蒿放水里煮,得煮到水少了一半左右,然后再把栀子和大黄加进去,继续煮,煮到只剩下一小锅药水就行了。这药水啊,得趁热喝,分三次喝,每次喝之前都得摇一摇,让药渣子沉底,只喝上面的清液。喝下去之后啊,你会觉得小便变得特别畅快,颜色也变得跟皂荚汁似的,红红的,那就是热气在往外排呢!一晚上下来,你就能感觉到身体轻松多了,黄疸也会慢慢退去。”
小弟子一听,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师父,这方子听起来真是太神奇了!我以后要是遇到了阳明病发热汗出的病人,是不是就可以用这个方子来治啦?”
张仲景仙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当然可以啦!不过啊,你得记住,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虽然这个方子对阳明病发热汗出的病人很有效,但要是遇到了其他情况,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所以啊,你还得继续好好学习,把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都掌握得滚瓜烂熟才行!”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好像得到了什么珍贵的宝藏一样:“师父,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大中医!”
张仲景仙师看着他那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心里也是一阵欣慰:“好啊!那我就等着看你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啦!不过啊,在此之前,你还是得先把基础打牢才行。这样吧,我给你出个题,考考你对这三味药的理解。你说说看,茵陈蒿、栀子和大黄,它们各自除了清热利湿、利尿灭火、通肠导滞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小弟子一听,眉头一皱,开始冥思苦想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眼睛一亮,开口说道:“师父,我想起来了!茵陈蒿除了清热利湿之外,还能疏肝解郁,对肝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栀子呢,除了利尿灭火之外,还能凉血解毒,对血热引起的各种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大黄呢,除了通肠导滞之外,还能活血化瘀,对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这小子还真是聪明绝顶,一点就透!于是我笑眯眯地说:“不错不错!看来你对这三味药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继续努力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