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珍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妈,大学跟小学初中不同的,不过我可以去请教四嫂。”
这四嫂也是王玉燕。
韩母知道这个四嫂。
赵家不少人在京市这边工作。
“这也行。”
这定下日子。
等赵云海一回来,两家就在一家饭店包厢见面了。
这一次有赵爷爷赵奶奶,还有赵大队长和赵母,外加赵云舒。
“伯父,伯母,这是我爷爷,这是奶奶,这是我大伯,这是我大伯娘。”
韩父韩母一一打招呼起来。
虽然小海的父母没有来,但是他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他们都来了,可以说,在京市这边的赵家长辈基本上都来了。
这相互打了招呼之后,就商讨婚事来了。
毕竟他们今天可是来商讨这事的。
彩礼有哪些。
还有聘金多少。
甚至要办多少桌。
等等。
而赵云舒看向韩志远就问了起来,“复习的怎么样?”
“赵姐姐,我复习的还不错,上一次月考,考的不错,一本大学还是有机会的。”
他考不上清大和京大,但是京市的理工大学还是有机会的。
“那就祝你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谢谢,赵姐姐。”
他这短短半年,厚着脸皮去请教,但是不的不说,这接触之后,他真的觉得赵云舒很是厉害。
而这边还在商讨婚事。
最后定下来,在京市这边办一场,在老家那边办一场。
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外加一台电视。
聘金688。
给女方准备嫁衣一套。
女方这边准备棉被六床、给男方准备一套衣服,还有其他的东西。
两家没有闹起来,还是很和谐的。
这商讨好了,服务员就上菜了。
这婚期也就定下了。
赵奶奶可是带了日历本来的。
这吃了饭之后,又聊了起来。
“你们要不要去拍婚纱照?”
赵云舒也是看到如今不少年轻人结婚,都穿婚纱,甚至拍照。
“婚纱照?”
赵云海最近太忙了,还真的不知道这个婚纱照的事情。
“对呀,你和珍珍可以去拍一组。”
拍一组?
“那个,小柚子不是在学拍摄吗?要不,让小柚子给我们拍几张照片?”
转头对着 韩父韩母说,“虽然小柚子还小,但是他非常有天赋,比一般照相馆里面的拍照都还好。”
“小柚子的确很有天赋,不过给你们拍婚纱照,小柚子也没有拍过,你们自己商量。”
拍摄可以当成是小柚子的爱好。
“这个可以。”
韩晓珍也是见过小柚子的。
出了饭店之后,赵云舒与他们告辞之后,就打开车门,让几位长辈上了车,才开车离开。
“这车不便宜吧?”
“是不便宜。”
赵云海嘿嘿一笑,立即转移话题。
婚事商量下来了。
“妮妮,珍珍怕也要进入小学亦或者初中教书,这怎么把她弄到我们这边小学?”
毕竟赵云海买的一进四合院在这边。
如果分配的学校,不在这边,就有一些远了。
“奶,我知道这事,我已经处理这事了,等珍珍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四嫂他们学校。”
已经处理这事了?
“妮妮,费了不少人情吧?”
“没有费什么人情。”
就是给他们小学校长的小儿子出了几套试卷。
他们学校都是要收文理科方面的老师的。
赵大队长和赵母对视了一眼。
如果不是闺女说了出来,他们都不知道这事。
赵云舒也不是傻子,有时候人情还是可以用的,何况校长也是顺手人情的。
韩晓珍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完全能教小学。
这小学是清大附属小学。
“真的没有费人情?”
“那小学是我们大学的附属小学,之前开会的时候见过那校长。”
几位长辈,没有再问了。
不过他们都知道,要人家办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怎么来我这里了?”
向天鸣看向赵云舒,这半年,她博士毕业,还成为了讲师,不少学生,都喜欢去听她的课。
“老师,我来看看你,顺便邀请你参加婚礼。”
参加婚礼?
“你不是已经结婚了,难道你们再办婚事?”
赵云舒无奈一笑,“是我堂弟赵云海的婚礼,他最近经常出差,我就替他给你送喜帖,你可是我们的老师。”
喜帖?
“新娘子是京市本地姑娘?”
“算是本地姑娘。”
“她即将成为我们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
老师?
“我一定会去的。”
他不少学生都留在京市,当然也有回原籍地的。
“老师,我先去上课了。”
而韩晓珍得知自己分配的学校,都愣了一下。
回去跟父母说了这事。
“爸妈,是不是姐那边帮忙了?”
她可不是什么学校都能分配去的。
“应该是,那学校可是京市有名的小学,可不是谁都能去读的,多去跟你那个四嫂学习。”
韩母韩父对视了一眼,这位小海的堂姐可不简单 。
居然能影响到分配。
看来,他们虽然不是京市本地人,但是也非常有能力。
韩晓珍大学毕业了,而韩志远也参加高考了。
而赵云海暂时也不用出差了,暂时休息了。
基本上全国不少军医院都安装上ct了,甚至不少省医院和市医院也安装上了。
忙了几个月,暂时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赵同学,有人看到你经常去找机械专业的赵老师,那赵老师是不是你姐?”
“这个问题,我也想要问,而且班上还有同学看到哪赵老师给你送东西?”
大壮虽然说自己有京市亲戚,但是从未告诉班上同学和舍友们,赵云舒是他姑姑。
“赵老师不是我姐,她是我小姑姑。”
一句话瞬间让舍友们震惊的不行。
什么?
小姑姑?
“亲的?”
大壮点头,“是亲的,我奶奶是我小姑姑的母亲。”
“你小子,居然瞒着这么大的事情,不过你这事情,我们会给你瞒着,不过你以后的吃的,可要分哥几个一点尝尝。”
他们是学生,有补贴,甚至家里还给他们生活费,但还是要省着。
零食这些吃的和水果,基本上很少买。
“我哪一次没有分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