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早朝上,充满腥风血雨。
几个御史联合发难,弹劾刑部和大理寺,重点弹劾唐风年。
“启禀皇上,这次的冤假错案影响重大,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尸位素餐,理应通通革职查办。”
“特别是大理寺卿唐风年!据微臣调查,真凶之一名叫马千里,与唐风年的关系非同一般。”
“马千里的父亲是唐风年的幕僚——马师爷,两家人同吃同住多年。”
“这次的冤假错案中,无辜者被冤枉,被迫顶罪,是不是唐风年故意为之?”
“这种徇私枉法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微臣为官多年,头一次见到如此丧心病狂的案子,以及如此张冠李戴、草菅人命的包庇。”
“微臣认为,应该严惩大理寺卿唐风年,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
御史们义正辞严,唾沫横飞,语气铿锵有力,充满愤怒。
他们仿佛铁面无私的判官,手拿利剑,代表世间正义,准备消灭邪恶。在他们的话语中,唐风年就是那个邪恶的大魔头,坏到极点,简直就是官场中的斯文败类。
其他官员们顿时乱成一窝蜂,窃窃私语。
有些官员大吃一惊,不敢相信。
“唐大人居然是这种人?”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有些官员添油加醋,火上浇油。
“啧啧,某人总算遭报应了。”
“活该!该死!”
“居然故意包庇灭门案的真凶,他不怕凶手把他家给灭了吗?”
“本官突然有个大胆的猜测,那个真凶马千里是不是唐大人的打手?”
“这么一说,凶手灭门是唐风年在幕后指使的?太可怕了!”
有些官员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轻轻摇头,暗忖:有唐大人在前面顶雷,但愿刑部这次能全身而退。
……
皇帝挑起剑眉,眼神瞬间一亮,仿佛无聊时,突然遇到提神醒脑的趣事。
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摩挲,一副正在看戏的模样。
此时此刻,唐风年正站在文武百官的队伍中,面对同僚的指指点点、打量和议论,他并未慌乱。
毕竟真凶马千里和胡大汉是李居逸和乖宝抓获的,也是他们最先发现那些冤假错案。
唐风年早就收到乖宝的亲笔信。
乖宝甚至把案卷抄了一遍,寄给唐风年看。关于案发经过、抓捕过程、人证物证……唐风年已经了解得十分详细。
所以,他早有准备,绝非任人宰割的鱼肉。
不远处的彭大人正在偷笑,小声说:“你看他,无话可说,心虚,默认了。”
旁边的官员连连点头。
等弹劾的官员把话说得差不多时,皇帝炯炯有神地盯着唐风年,严肃地问:“唐爱卿,御史的弹劾是否属实?”
唐风年不再沉默,果断从宽广的衣袖中掏出早就写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做出往前递的姿势,冷静地说:“回禀皇上,关于冤假错案,微臣作为大理寺卿,难辞其咎。”
“微臣一直在反思,以后如何杜绝冤假错案,如何赔偿无辜者。具体情况,都写在奏折上。”
“至于真凶马千里与微臣的关系,其实比御史们说的更复杂。”
“马千里的父亲马师爷曾经是我的幕僚。多年前,马千里就被马师爷送回田州老家,并非在我家长大。后来,马师爷的父亲去世,他带着妻女回田州奔丧,就再也没有来过京城。”
“这些年,马师爷在田州做账房先生,不再做幕僚。”
“而且,据我所知,他早就与马千里断绝父子关系,甚至把马千里从族谱上除名,还去官府正式改过户籍册,我有亲笔信为证。”
“最关键的是——这次马千里和胡大汉在岳县被抓捕,岳县正是我的老家。”
“当时,马千里持刀挟持我岳父,我岳母为了救夫,与他打斗,甚至伤到手掌,幸好有帮工帮忙,最终把马千里擒获。”
“这些详情,乃小女写信告诉我。破获马千里和胡大汉连环案的岳县县令,是小女的丈夫。”
“本案确实与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心甘情愿接受吏部的调查,无条件配合。”
太监总管王卷极有眼色,走过去,把唐风年手里的奏折接过来,然后递给皇帝看。
皇帝粗略地翻一翻那封奏折,脸色转冷,暗忖:寡人第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案子,确实该好好查一查。冤假错案,必须由官员担责,否则难以平息沸腾的民怨。朕虽欣赏唐风年,但绝不能在文武百官面前偏袒他,否则此事传到民间,恐怕生出谣言,说唐风年包庇马千里,朕又包庇唐风年,朕岂不变成百姓口中的昏君?
皇帝作为九五至尊,天天接受别人的三跪九叩,听太监和官员们拍马屁,他比任何人更爱面子,爱惜名声。
他只想听“明君”、“英明神武”、“千古流芳”等话。如果谁骂他昏君,他就想砍掉那人的脑袋,扣上“造反”的罪名,甚至让那人的全家连坐。
此时此刻,他把唐风年那封工工整整的奏折摔到地上,怒气冲冲地命令:“查!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朕倒要看看,刑部和大理寺究竟有多少尸位素餐的庸官?”
“特别是大理寺卿唐风年,朕命令你回家去面壁思过,直到案子彻底查清楚为止!”
“退朝!”
唐风年毫无怨言,恭恭敬敬地行礼,说:“微臣遵旨。”
其他官员们面面相觑,纷纷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的马屁声如同山呼海啸。
太监总管王卷悄悄把地上的奏折捡起来,暗忖:皇上平时可喜欢看唐大人写的奏折了,还多次让十六皇子拜读,夸赞唐大人写得有理有据。皇上说,在文武百官中,唐大人的废话最少,所以比较顺眼。
哎!这次的情况真是太严重了,所以唐大人的奏折变得不顺眼了。
这就像负心汉移情别恋,喜新厌旧一样,官运亨通的唐大人要失宠了。
可惜,可惜啊……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王卷一边琢磨,一边轻轻摇头,顺便拍掉奏折上看不见的灰尘。
在他看来,唐大人这次肯定要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