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再被填平壕沟,梁军可就攻到城下了。

墙头的赵军疯了般将箭矢泼向天空,落往棘城中被扒开的几条通道。奈何梁军甲士再次发威,他们用大盾顶在头上,甚至将盾架在两边的木桩上,搭起一条条虽不完全严密,却十分有效的通道。

新到的民人飞快地在这些通道中穿梭,将土袋、草包、尸体推入堑壕。

被丘八们从地窖里提出来的邢大郎,就是刚到现场的民人之一。

邢大郎生得颇为魁伟壮硕,家境也算不错,四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小日子也算滋润。

然后汴兵来了,天就塌了。

娃娃被当面摔死,老婆,嘿嘿,不堪回首。

在俘虏营苦挨数日后,今日早起给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就到这里。

求生的本能刺激着邢大郎在战场间穿梭,将能够找到的任何物件丢进堑壕。

他将一只土袋子丢入堑壕,撤到一半,看到两具刚刚倒下的尸首。不,还在喘气,但邢大顾不了那么多了,扛着就走。

再向后是一片毫无遮蔽的空旷地带,箭矢乱飞,穿梭其间等于送死,他必须尽可能地躲在盾牌之下。

那被他扛着的汉子口中冒血,咳着,哭着。

“让俺回去,俺不想死,别把俺丢下去。俺不想死呀!”

但一支利箭扎在这汉的胸口,穿透了肺脏。面对吃饱了早饭的邢大,他毫无抵抗之力,被拖着,拽着,穿过忽明忽暗的盾墙,就在眼前豁然开朗的一瞬,被邢大丢下了堑壕。

邢大今天好像是漫天仙佛附体,已经跑了三趟,居然一根毛都没伤着。

尽管家园被毁,尽管家人横死,但是邢大的求生之念却愈发坚定,他相信,今天自己能活下来。

就在邢大将要回身撤退时,忽觉肩膀被碰,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做的好事,总之,邢大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就向斜前方摔倒,直接滚下了堑壕。

沟底已经被土石、尸首铺了一层,虽然被摔得有点背气,但是邢大依然没有丧失活动能力。但见这厮一个侧滚,躲过了即将埋葬自己的一个草包,径从几根木桩的间隙落进沟底,还压倒了一片扎在沟底的箭矢。

这要是被压住,就全完啦。

尽管邢大这是头次上战场且身份悲催,但他可能有些天才,无师自通地感觉到,靠近敌军营寨方向的箭矢远比这边稀疏。

于是,没有被穿成肉串的邢大一面庆幸老天保佑,一面向堑壕的对面爬行。

稀稀拉拉的羽箭从身侧滑过,扎入泥土。

邢大越爬越顺,眼见就要逃出险地,不禁心中狂喜。

忽然,一支流矢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穿透了邢大的肚子。

这劲矢果然凶残,直接将他贯穿,小半截没入土里。

邢大顿时发觉浑身气力散了大半。靠着惯性,邢大又向前扑了两步,没再有箭矢扎到,但是再想行动却难以出力。

身后是梁军的屠刀,身前是一丈五尺高的土墙。这就是四米半高啊,倒是个斜坡,问题是坡面陡峭平滑,无处着力。

恐惧,绝望,笼罩着邢大。

随着血液流淌,邢大分明感到生命正在一点一滴地逝去。

“老天爷,我不想死,我想活啊!”

就连最后的呐喊都不能出口,不断推进的土袋、尸堆倒下,将他死死压住。

黑,真黑啊!

蓝天上正在飘动的一朵白云,成为这个河北汉子此生最后的记忆。

……

厮杀继续。

随着堑壕被填出数条通道,在将最后的一批民人推下沟壑后,梁军终于动了。

看戏许久的甲士们已经喝饱了水,消化了能量块。伴着鼓点,梁军扛着长梯就往前慢跑。背着几十斤铁甲,想快跑那是不可能地,一个个都跟老狗熊般,就这么地动山摇地向前推进。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

腾踏山岳摧啊。

此前的梁军也向墙头泼洒了不少弩矢,努力压制城头赵军。否则,这点民壮早就完了,还能填平沟壑么。

伴随梁军前进,弩矢更是不要钱般向墙头猛砸,压得墙上赵军难以露头。

五尺土墙加四尺高的女墙,总高也就不到一丈。梁军甲士有的将长梯直接搭上墙头,形成一个缓坡,后面的队友踩着木板木条就往前冲。

有那艺高的,则将梯子顶在后背,架在腋下,双脚踩墙,借着队友助推,舞刀就上了墙头。

都是老混蛋,谁还不会两把绝活。

真是勇勇勇呐。

掘壕立营,哪怕是筑城立营,他终究是营房。

营寨,可以防备突袭,给军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宿处,但他终究不是城啊!

与正经的护城壕相比,营外的堑壕只是一条小土沟。那棘城,那陷马坑,与护城壕亦不可同日而语,阻滞进攻的效果更是远远不如。

这营寨防备草原牧人足够,可是指望这个顶住梁军的进攻就很胡闹。

哪怕是守城,死守不出都是死路一条,何况一个小小的营寨。

一丈多的堑壕太浅。

九尺高的土墙太矮。

八尺宽的墙头太窄。

梁军夹寨挡不住李存勖突袭,赵军的小寨,凭什么挡住不要命的老汴兵。

当身披重甲的汴军跳上墙头,结成小阵。

当墙头的赵军被反推着节节后退、挤落。

当越来越多的梁军站在了土墙顶端。

当寨门都被疯狂的梁军拽到。

赵军,还有什么能够抵抗梁军的刀锋?

当年,回鹘人趁唐朝内乱大占便宜,好像支楞起来了,给曾经的大哥添堵几十年。可是,他们从来就不是这片土地上最靓的仔。

香积寺一战,唐军的主力是边军精锐近十二万,全部助战的胡骑加一块儿也不过三四万,其中,回鹘区区四千骑而已。

总有传说,什么十万回鹘铁骑入塞,起了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屁。

他们只是唐军主力大局抵定的情况下,跟着踹了安庆绪一脚。

在十几万武装到牙齿的唐军面前,四千草原胡骑,算个屁。

充其量,他们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来大唐边军精锐尽失,回鹘曾试图与吐蕃争夺河西,结果呢?

被高原汉子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跟大唐结盟。

即使在回鹘汗国最辉煌的时候,他们内心都很虚,最多仗着唐朝藩镇不靖还要应付吐蕃,在边上敲大唐的竹杠添个堵罢了。

祖宗就怂,至于这些进入中原的内附回鹘,在物华天宝的中华大地安享富贵上百年后,他们,又凭什么阻挡百战余生的汉家儿郎。

大梁,也是中华正朔啊。

……

辽王并没有忽略东面的战场。

让赵兵守东营,真不是他不仗义,恰恰是对赵兵的关照。

西路梁军的渡河点,北岸毫无遮拦,只能野战。赵军是个什么德行辽王心中有数,就是怕他们野战不灵,才让他们守营。

好歹有深沟高垒遮蔽。

那寨子就怼在桥头,一旦梁军过河,即可背营列阵。身后有营寨依靠,墙头有强弓劲弩支援。梁军过河,兵力必定有限。这就占足了地利,按辽王的想法,这两万人守个寨子总还行吧。

背营列阵,阻敌于营外,会死一些人,但唯有如此才能守住营垒。

谁想赵兵如此胆怂,营都不敢出,愣是让梁军大军从容过河,列好了阵势。

站在高邑县城的望楼上,东边梁军的动静尽收眼底。

尽管梁军选在东墙发动进攻,尽管有寨墙遮挡,尽管辽王确实无法直接看到东侧土墙的争夺,但是,用脚趾头想,他也猜得到赵军能打成什么德行。

梁军,不是草原上的草包。

营都不敢出,那还打个锤子。

这猪队友的表现,大大搅乱了辽王的意图。

按他构想,东边拖住,西边顶住。

待梁军渡河部队疲累,他再以甲骑突出。多了不敢想,至少能咬下梁军一块血肉,起码,这过河的几千精锐全得留下。

此时却是东路梁军数万过河,估计赵军这营也守不住了。

若待赵军崩溃,不论溃兵逃散,还是被梁军撵过来添堵,他李大郎都会十分被动。援兵,在派与不派之间左右衡量,直至看到站在赵军营南的梁军都开始涌向寨墙,辽王最终下了决心,对身边的老郑道:“二郎,队伍吃饱了么?”

从清晨开打,数个时辰过去,日头早已过了中天。毅勇军始终没得命令出击,只等到了一顿午饭。郑守义是在城头陪着辽王一起吃的,简简单单半张饼加酱肉,吃了个半饱。

闻言,郑守义欠身叉手道:“请大王行令。”

辽王手指东方,道:“去,接应赵军北撤。向北过桥后,将桥烧了。”

在北面,还有一条槐水,上面有备好的浮桥。辽王可不敢让成德的这群蠢货过来添乱,赶紧让他们过桥滚蛋吧。

辽王估计高邑是保不住了,他很快也得走人。

真是没想到,大年初二,梁贼就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与辽王配合二十年,郑守义完全领会了带头大哥的心意。

照黑爷的看法,早该撤了。

此时得令那还犹豫,立刻下了城头。

毅勇军旋即似两条长龙,从两座城门涌出,在向东行进的路程中,军队熟练地完成了集结编组。

看看自家队伍这行云流水,再看看赵军那帮蠢货,咳,头疼。

辽王送了郑守义远去,目光重新落回城南的激战。

铁林军同梁军厮杀一个上午,辅军都已在轮战。

军队,是一架机器。

强军,则是一个配置合理、运转流畅的精密体系。

作为天下强军,唐军自有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

唐制,一军出征,大约六成战兵,其余四成由厨子、马夫、医官、工匠等等各种技术兵种组成。

唐军能够纵横万里,除了甲械精利、士卒精练,也得益于丰富有效的辅助兵种。正是有了他们,才能在各种条件下,都保障战兵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正是这样的唐军,才能建立起东西南北横跨数万里的煌煌大唐。

可惜随着大唐衰落,军队也就全乱了套。

毕竟,在教育尚不普及的大唐,维持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兵种的代价过于昂贵。一旦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如何能够?

过去打外战,这套体系不要不行。

这百十年都是打内战,其实技术兵种的价值反倒不很突显。

再说了,同行们都烂,也很难显出自己更烂。

只要不是最烂就行。

豹军也是定居营州后,李三苦心经营多年,才重建了辅军系统且有所发展。

比如,大大强化了军医系统,形成了一套别军没有的急救章程。其中特别吸纳了大量的兽医与屠子,既能医人也能管马,一专多能。这帮好汉动手能力极强,接个断胳膊断腿,把肠子肚子装回去缝上,就都很拿手。

如此,就极大地提高了士卒的战场生存能力。

而百战余生的老兵,则反过来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

比如咱们张都将,就曾是个河东屠子出身。

张家本来也算有些家财,但是架不住独眼龙玩命折腾,最后屠子店都开不下去。倒不是弄不来猪羊,主要是当时河东军他不给钱啊,直接明抢谁受得了。

看到河东军募兵,年轻气盛的张屠子咬牙跺脚,决定堕落一把,结果阴差阳错投了豹军。如此从晋阳到了山北,又十分辉煌地打回河东。

张屠子从军医干到辅军都将,这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今天得了军令上阵,张都将其实是满肚子骂娘。

辅军是按牙兵标准操练战技不假,但是,毕竟他不是干上阵这事儿的呀。

倒不是张屠子贪生怕死,主要是觉得没必要。

他们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如此损失太也可惜。

怎奈何辽王治下军令如山,张都将也只能老老实实提刀拼命。

张将军四十不到,正值盛年,顶着铁盔铁甲,指挥军士接应友军轮换。

却见对面有个身长七尺的大汉,领一群精锐十分嚣张,左突右冲,铁林军几次打他不动。

张都将做买卖时杀猪宰羊,从了军拆胳膊卸腿,胆气那是很壮。也就刚上来那片刻有点紧张,被周德威放在外面看了一会儿,已然进入状态。刚刚遵照军令指挥军士们轮转了几回,更是渐入佳境。

要说咱豹军里,屠子的最高峰就数咱郑守义郑大帅了,妥妥的我辈楷模。后进屠子张将军岂能给前辈丢脸?既然又得周德威的将令,张庆亲提了长柄斧,招呼弟兄们就上。

那高个的梁将当然就是李思安了。

尽管将士们不想他冲,奈何辽军也确实难缠,拼命将梁军压在滩头,虽一时无力将梁军推下河,可是想要前进,同样难上加难。

梁军是渡河而来,作战难度终归更大,且辽军人多还是有些优势,至少在交换上就占些便宜。

一个辽兵倒下,至少也得有一个半梁军陪葬,这打得就很吃亏。

李将军在河对岸看着眼皮直跳,心里淌血,这可都是爷爷的本钱呐!

浮桥草就,还晃晃悠悠看着都不把稳,李思安却再等不起,提着刀就过了河,这把谁都拦他不住。

“杀!”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春秋鲁国风云华夏先祖屹巅峰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三国之黄巾神将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楚汉战争重生之铁血战将庶民崛起铁血大明汉宫秋我有一个名将系统随风遗留抗战之大国崛起海上升明帝红楼野心家新贞观造反录贞观清闲人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沙雕网友援北伐特种兵之诡刺东朝英雄传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三国之袁氏天下穿越,恶毒奶奶要烧死我天价傻妃:娶一送一穿越水浒收好汉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我的第三帝国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抗战观察者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邪龙狂兵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唐时月强横废太子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秦朝历险记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陈武风云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