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碎雪粒,如砂砾般肆无忌惮地拍打着北京紫禁城的红墙金瓦。

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越却略显孤寂的声响,御道两侧的汉白玉栏杆覆着薄霜,映着灰沉的天色,更添几分萧瑟。

今年的春节,永乐大帝朱棣依旧过得清冷而孤寂。

二儿子汉王朱高煦自就藩乐安州后,根本没有依例返京朝贺,而是依旧躲在自己的封地暗自捣鼓着不可见人的阴谋。汉王夫妻二人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即便他们屡屡违背礼制,觊觎帝位,可皇帝心中还是挂念着他们,时常会不自觉地望向东边方向,期盼着能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偷偷返京。

朱棣的小儿子朱高燧今年冬天也遭逢厄运,不幸染上疾病。整个春节期间,他都只能卧病在床,连起身行礼都难以做到,更无法前来拜见朱棣。每日清晨,朱棣总会让内侍拿来赵王的病情折子,反复翻看,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担忧与心疼。

初七清晨,天色未明,朱棣便早早起身。在宫人们的服侍下简单用过早膳后,帝王饶有兴致地拿起长剑,在殿前空地舞了片刻。

剑身划破晨雾,剑穗翻飞间,依稀还能窥见当年那个纵横沙场的永乐皇帝的英姿。

舞完剑,在贴身太监王忠的服侍下,主仆二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奉天殿门口。冬日的阳光微弱地洒在他们身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谈论着天文地理,言语间却难掩几分寂寥。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急促的呼喊声突然打破了宫中的宁静。

一个身着边军卫所军官服饰的士卒,在几个锦衣卫的簇拥下,一路小跑,朝着奉天殿方向狂奔而来。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惊起了宫墙之上的一群寒鸦。

奉天门门口的侍卫们,一眼就瞥见此人背上醒目的飞龙旗,那是只有传递紧急军情才能使用的标识。

侍卫们二话不说,立刻放行。

朱棣和王忠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都看到了不安的神色。正月刚过,边关就发来急报,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了朱棣的心头。

“皇上——”

满头大汗的传信军官径直跪在奉天殿的阶下,一路疾驰让他气喘吁吁,胸前剧烈起伏。

王忠三步并作两步,赶忙上前接过信笺,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恭敬地递到朱棣手中。

朱棣起初面色平静如水,可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他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读到关键处,不禁勃然大怒,猛地将信笺摔在地上,倚着石柱冷哼出声:“真是一群孽畜,一群背信弃义的孽畜!”

帝王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发颤,眼中满是燃烧着的熊熊怒火。

王忠从帝王微微颤抖的身躯可以看出朱棣的愤怒与无奈,于是连忙快步上前扶住皇帝的胳膊,又一只手轻轻抚着他的后背,试图让他平息怒火。

“朕不碍事。”朱棣倔强地推开王忠的手,眼神中满是不甘与坚毅,“去通知在京所有四品以上官员,要他们辰时三刻之前都来大殿里议事!谁也不能少!”

辰时三刻,奉天殿内气氛凝重。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惶恐不安地站在殿内,位于文武百官前列。朱高炽把自己的身躯挺得笔直,目光不时望向龙椅上的父亲,心中满是担忧。

听到王忠抑扬顿挫地朗读声,朱高炽这才明白发生何事:

正月初六拂晓,阿鲁台率领鞑靼部大举进犯大同,此次袭扰边关的兵力竟有三万余人,远超先前历次规模。他们的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由分说就把大同周边城市村庄劫掠一空,把不少百姓抓走做了奴隶。大同守将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展开坚决反击,目前战况胶着,因而特别发出六百里加急文书通报京师。

“陛下,臣等以为凭借大同镇的守军,坚壁清野、死守据点,敌军不出半月便会无功而返。”以杨荣为首的一众文官纷纷给出观点和对策,他们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却难以打破这压抑的氛围。

在一番激烈争吵后,朱棣依据众人意见,采纳了杨荣的对策选择按兵不动,同时给大同守军增加补给,并调动周边部队火速赶往,支援友军。

正月初八未时,凄厉的马蹄声再次撕裂紫禁城的静谧。

三封样式各异却内容相同的六百里加急战报呈至御案,此时朱棣正在对着舆图推演大同防线,指节还无意识叩击着宣府重镇的标记。

王忠接过其中一份战报时指尖微微发颤——封蜡上凝固的血珠,昭示着这份战报穿越百里生死路的惨烈。

奉天殿的铜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却掩不住空气中骤然弥漫的肃杀。

文武百官再次聚集在奉天殿,虽然不知此次战况如何,但从皇帝凝重的面色,群臣也能看出前线战事应该吃紧。

王忠也不顾群臣的反应,尖细的嗓音兀自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大同总兵急奏!正月初七丑时至卯时,鞑靼部约有三万大军分多路突入长城,东路游击将军阙忠所部与敌血战于聚乐堡……”

随着战况细节的展开,不少文官攥紧朝笏的手指开始微微发白,武将们袍服下的肌肉则变得紧绷如弦。

最震撼的噩耗如重锤砸落:

游击将军阙忠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直至力竭坠马。他临终前死死攥着染血的军旗,喉咙里挤出的最后话语竟是“保住粮道”。

当王忠念到“全军二千二百人死战不退,仅存五百三十七人”时,殿外突然卷进一阵狂风,将烛火吹得明灭不定,不少文官都忍不住发出压抑的抽气声。

朱棣的指节捏得发白,龙椅扶手传来细微的吱呀声。这位曾数次率军征战漠北的帝王,此刻眼底翻涌着比塞北狂沙更汹涌的怒涛。

朱棣想起永乐八年亲征漠北时,阙忠还是一个在中军帐斟酒的小旗,如今却化作战报上一行冰冷的文字。

“追封阙忠为忠勇伯,允许子孙后代世袭罔替!所有阵亡将士赏银双倍!\"朱棣猛地踹开脚边的矮凳,震得地砖嗡嗡作响,\"所部其余幸存者全都就地晋升两级,再按照朝廷旧制进行赏赐!\"

满殿称颂声中,朱高炽却注意到父亲扶案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然皇帝对群臣此时此刻的歌功颂德并不满意,甚至心有怨气。

\"够了!\"朱棣突然暴喝,洪亮的声音在梁间回响,久久不散,满朝文武顿时安静下来,\"粉饰太平的话留着给死人说!\"

帝王抓起案上战报,狠狠甩在群臣面前空地上,信纸展开时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阿鲁台这条老狗,去年刚递降表,今年就敢带着三万狼崽子撕破盟约!\"帝王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众人,\"他哪来的胆子?背后是不是有瓦剌人在捣鬼?\"

朱高炽望着父亲剧烈起伏的胸膛,忽然想起乾清宫墙角僻静处堆积的药渣——太医院每日熬煮的人参黄芪,怎么也填不满征战岁月里留下的病根。

殿外晨光渐浓,寒风卷着雪粒扑在窗棂上,将帝王的身影映得愈发佝偻。

此刻的朱棣,不再是史书上威风八面的永乐大帝,而是个被岁月与战火折磨得疲惫不堪,却仍要为江山社稷撑起一片天的老人。

奉天殿内鎏金蟠龙柱上,烛火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将群臣的影子投映在青砖地面,似群魔乱舞。

夏元吉率先撩起绯色官袍重重跪伏在地,象牙笏板叩击金砖发出清脆声响:\"陛下天纵神武,昔年四出漠北犁庭扫穴,四海宾服。如今阿鲁台这跳梁小丑居然犯我边境,若陛下御驾亲征,必能以雷霆之势,让这些胡虏知晓天威不可犯!此番出征,定能一举荡平鞑靼,为我大明子孙开创万世太平基业!\"

夏元吉刻意拖长尾音的颂词,在空旷大殿内激起阵阵回响,尾音中饱含的谄媚之意,让不少文官微微皱眉。

朱棣半阖的眼眸微微睁开,枯瘦的手指摩挲腰间玉带,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转瞬即逝的神色,却被素来善于察言观色的胡濙敏锐捕捉。

这位礼部尚书立刻趋前半步,腰间玉带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声音激昂:“夏大人所言极是!陛下龙旗所指,漠北冰雪亦当消融,何愁鞑靼不灭?我等皆愿追随陛下左右共赴沙场,扬我大明国威!”

胡滢身后数位御史也纷纷附和,此起彼伏的赞颂声如同谄媚的浪潮,在大殿内翻涌。

朱高炽望着父亲挺直的脊背,却注意到那龙袍下隐隐透出的疲惫。

“且慢!\"杨荣突然跨出班列,绯袍下摆扫过满地碎玉般的光斑,官帽上的梁冠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杨荣手持奏疏,神色严肃:\"兵法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鞑靼乃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来去如风。陛下四次北征虽重创其部,但草原茫茫,若彼等故技重施,以逸待劳诱我深入,我军深入大漠,粮草补给困难,恐将陷入险境。如今陛下即使再次御驾亲征,若他们望风而逃,消失得无影无踪,届时又该去哪里寻找他们的主力决战?还望陛下三思!\"

话音未落,夏元吉已涨红着脸打断:\"杨大人莫非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陛下用兵如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父皇,容儿臣以实情相呈。\"朱高炽望着父亲眉间渐聚的阴云,手心也渐渐渗出冷汗。

但他仍然快步上前,宽大的袍袖垂落,如同展翅寒鸦:\"户部现存粮草仅够十万大军三月之需。漠北路途遥远,转运途中不仅损耗巨大,且需征调大量民夫车马,劳民伤财。若倾国远征,国库难以支撑,百姓亦将不堪重负。\"

朱高炽的声音很快淹没在文官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杨士奇更是举手疾呼:\"大同防线固若金汤,守将皆是经验丰富的百战之兵。朝廷只需做好后勤补给,增派饷银器械,据城坚守,待敌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何须劳陛下万金之躯涉险!\"

武将们也不甘示弱,英国公张辅率先出列,这位跟随朱棣南征北战、身经百战的英国公,身姿挺拔如松:\"末将愿领二十万大军,决战于大同关外,定斩阿鲁台首级献于阙下!我大明将士,皆怀报国之心,定能与敌寇一决高下,扬我军威!\"

朱勇等一众武官纷纷开口响应。

朱棣猛地拍案而起,龙纹案几上的铜龟烛台剧烈震颤,烛泪飞溅在战报的字上,宛如鲜血绽放。

\"二十万大军?\"朱棣的声音冷若冰霜,没有丝毫感情,冰冷的目光扫过张辅陡然发白的脸庞,\"当年邱福何尝不是自信满满?率领十万大军北征,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说到此处,帝王的声音愈发严厉,充满了愤怒与失望,\"朕要是手底下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这样的帅才,何需亲自奔赴漠北苦寒之地?把军队交到你们手上,不过是第二个邱福罢了!\"

殿内温度骤降,一片死寂。

战场上死人堆里摸爬滚打惯了的一众武官,听到邱福这个名字,全都被吓得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永乐初年,邱福轻敌冒进,十万大军在漠北全军覆没的惨剧,至今仍然让所有人为之胆寒,那是大明军队难以磨灭的伤痛。

朱勇等人低下头,心中暗自思索,除了龙椅上这位历经无数战役、威震四海的永乐大帝,殿内确实没有什么人有能力指挥几十万大军横行漠北,更别提扫平骁勇善战、来去如风的鞑靼部。

奉天殿外,几只惊起的寒鸦掠过琉璃瓦。君臣对峙的剪影投在金砖地上,碎成满地斑驳,也为这场激烈的争论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华夏先祖屹巅峰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楚汉战争重生之铁血战将铁血大明随风遗留大清隐龙过境小兵抗战之大国崛起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红楼野心家新贞观造反录贞观清闲人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沙雕网友援北伐特种兵之诡刺肤施梦记东朝英雄传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穿越,恶毒奶奶要烧死我天价傻妃:娶一送一穿越水浒收好汉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唐朝工科生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唐时月强横废太子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秦朝历险记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陈武风云霸道女皇爱上我红楼之挽天倾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逆天换明三国重生马孟起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镇国秦王,我和大明与国同休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