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距离张教授领着陈朝阳踏入计算机机房,已然过去了整整三十分钟。在这短暂而漫长的半小时里,计算机机房里的气氛异常凝重,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机房内,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围坐在一起,他们个个都是青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权威人物,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平日里或许各自忙碌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但此刻,在接到张教授的紧急通知后,他们无一例外,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地赶来,只为共同见证这个即将诞生的奇迹。
陈朝阳端坐在一台计算机前,他的神情显得异常镇定自若,似乎对即将到来的考验胸有成竹。他静静地凝视着电脑屏幕,手指轻触键盘,随时准备接受张教授的指令。
终于,张教授环顾四周,确认之前通知的那些教授都已悉数到齐。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说道:“诸位,今天我特意邀请大家来到这里,是因为这位陈朝阳同学掌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计算机编程技术。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共同验证一下这种全新的技术是否真的可行。”
话音刚落,机房内便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老教授们纷纷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好奇与质疑。在他们看来,一个年仅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能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编程技术?不过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罢了。
张教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向陈朝阳,说道:“朝阳,你准备好了吗?”
陈朝阳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张教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迈步走到一旁的黑板前,拿起一支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个复杂的算法题目。
这个题目是关于数据排序的,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十万条随机数据进行排序,同时还要确保排序的准确性。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对算法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
张教授写完题目后,转过身来,对陈朝阳说道:“好了,年轻人,你可以开始了。”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透露出对陈朝阳的信任和期待。
听到张教授的话,陈朝阳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复一下。然后,他将双手放在键盘上,准备开始解题。
就在这时,一群老教授们纷纷围拢过来,站在陈朝阳的身后。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电脑屏幕上,似乎想要透过那小小的屏幕,看到陈朝阳内心的思考过程。
陈朝阳并没有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题目和代码上。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敲击着,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弹奏一首美妙的乐曲。随着他的操作,屏幕上的代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一行行、一列列,整齐而有序。
老教授们看着屏幕上不断涌现的代码,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简洁高效的代码书写方式,每一行代码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蕴含着独特的逻辑和深意。看似简单的代码,却又暗藏玄机,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陈朝阳终于完成了代码的书写。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地按下了运行键。
屏幕上瞬间闪烁起来,数据像流水一般在屏幕上跳动着,展示着排序的过程。老教授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跳动越来越快,仿佛在瞬间就完成了排序。老教授们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他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上的结果。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老教授忍不住惊呼出声,“传统的排序算法至少需要几十分钟才能完成这么大数量的数据排序,他居然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张教授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看着陈朝阳,眼中充满了赞赏和期待。
“诸位,这还只是开始。”张教授说道,“朝阳,接下来请你展示一下你所说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陈朝阳再次点了点头,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着,重新开始编写代码。这一次,他要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图形界面程序——一个能够绘制各种几何图形的软件。
在 1994 年那个时候,图形界面编程才刚刚崭露头角,大多数的程序依然是基于传统的文本界面来运行的。然而,陈朝阳即将要展示的内容,毫无疑问是一项具有非凡前瞻性的技术。
当他开始不断地输入代码时,屏幕上的变化也逐渐显现出来。起初,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和框架,但随着代码的不断完善,一个简洁而美观的图形界面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
陈朝阳的手指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个圆形。这个圆形的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用最细腻的笔触绘制而成。接着,他继续操作,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如同变魔术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屏幕上。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图形并非只是静态的图像,它们可以被随意移动、缩放,甚至改变颜色。陈朝阳熟练地操作着鼠标,将这些图形自由组合,创造出各种奇妙的图案和效果。
老教授们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们从未想过,计算机程序竟然可以如此直观、便捷地与用户进行交互。
其中一位研究了多年图形学的老教授,激动得几乎站了起来,他声音颤抖地说道:“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啊!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然而,考验远未结束。张教授面无表情地再次走到黑板前,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嘎吱”的声音,仿佛在预示着接下来的题目会有多么困难。随着他的笔触,一个更为复杂的题目出现在了黑板上:“现在,我需要你编写一个网络通信程序,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个题目一出,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1994年的中国,互联网才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络通信技术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老教授们纷纷摇头,他们认为这个题目对于陈朝阳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然而,面对众人的质疑,陈朝阳却没有丝毫退缩。他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双眼凝视着黑板上的题目,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他的脑海中,前世关于网络编程的知识如潮水般涌现。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要实现网络通信,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难题,比如网络协议的选择、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等等。
但是,陈朝阳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相信,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努力,一定能够完成这个挑战。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下一行行代码。
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陈朝阳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着,一行行代码如行云流水般涌现出来。
他首先构建了一个简洁而高效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模型,这个模型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台计算机,使得它们能够相互通信。接着,他运用套接字编程技术,精心地编织着数据传输的通道,确保信息能够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准确无误地传递。
当他终于点击运行按钮的那一刻,整个机房都仿佛屏住了呼吸。两台计算机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开始默契地传输着数据,屏幕上的数字和字符如流星般快速闪烁。
“太不可思议了!”一位研究网络技术多年的老教授不禁失声赞叹,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讶和钦佩,“我原本以为这个题目至少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没想到他竟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做到了。而且,他的代码不仅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如此巧妙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此时,机房内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被惊叹和兴奋所取代。老教授们纷纷围拢过来,将陈朝阳紧紧地包围在中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陈朝阳才华的赞赏。
面对老教授们如潮水般涌来的问题,陈朝阳显得格外从容和自信。他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技术原理讲解得透彻明了。他的回答不仅让老教授们对他的知识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他们对这个年轻的学生刮目相看。
张教授站在机房中央,凝视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他深知,自己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陈朝阳,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他的才华和潜力让人惊叹不已,如果能够得到悉心培养,将来必定会在计算机领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老教授突然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机房内引爆。“陈同学,”老教授的声音带着些许质疑,“你的这些技术确实令人惊叹,但我们如何能够确定这些技术不是你从其他地方抄袭来的呢?毕竟,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这个问题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瞬间在机房内引起了一阵骚动。学生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老教授的质疑表示出各种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疑问,而另一些人则对陈朝阳表示同情和支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质疑,陈朝阳并没有生气或慌张。他保持着平静的态度,缓缓地说道:“教授,我理解您的质疑。如果您愿意,我可以现场再编写一个全新的程序,展示我的编程思路和技巧,以此来证明这些技术确实是我自己所掌握的,而不是抄袭他人的成果。这样,您就能彻底打消疑虑了。”
老教授面带微笑地点点头,表示对这个题目很满意,接着说道:“好,那我就出一个题目:编写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能够实现简单的语音识别和回应。”
这个题目在 1994 年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当时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应用的案例可谓是凤毛麟角。然而,面对如此困难的题目,陈朝阳却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陈朝阳深知,要在这个时代成功实现语音识别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许多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限制。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开始重新梳理思路。
在他的脑海中,前世关于语音识别的基础知识如潮水般涌现。他回忆起那些曾经学习过的理论和方法,虽然这些知识在当时可能还不够成熟,但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陈朝阳明白,要实现语音识别,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提取语音特征的模型。于是,他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各种语音特征提取的算法和技术,并结合当前的硬件条件,选择了一种相对简单但有效的方法。
在确定了语音特征提取模型之后,陈朝阳开始着手设计模式匹配算法,以实现对语音的识别。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调试,他不断地优化代码,调整参数,力求使识别结果更加准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朝阳完全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他全神贯注地编写着每一行代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他的代码终于逐渐完善。
当他完成最后一行代码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个麦克风,对着计算机说出了一句简单的问候:“你好”。
计算机沉默了片刻,然后用机械但清晰的声音回应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机房内再次响起了一阵惊呼。虽然这个语音识别系统还很简陋,但在 1994 年,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老教授们纷纷鼓掌,那位提出质疑的老教授也不得不承认:“陈同学,我不得不说,你确实是一个天才。你的技术和思路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水平。”
考验结束后,老教授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陈朝阳的技术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一致认为,陈朝阳掌握的这些技术将会对计算机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张教授看着陈朝阳,眼中满是赞许和期待:“朝阳,你今天的表现让我们所有人都大开眼界。我希望你能够将你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朝阳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张教授,我很荣幸能够得到您的认可。我愿意和各位教授一起努力,推动我们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