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同意议和,是因各地援军尚未抵达,唯有以此方式安抚梁山军队。
赵佶答道:“你性格刚烈,若去恐惹怒贼寇。”
李纲高声说道:“眼下贼寇气势正盛,而朝廷大军未至,形势严峻,不得不与贼寇议和。”
“然而议和也需谨慎,若得当,则国势可安,否则隐患无穷,宗社安危在此一举!我担忧李棁过于软弱,恐误大事。”
“梁山贼寇贪婪成性,得知朝廷派人议和,必会提出过分要求,试探朝廷态度。”
“若朝廷不动摇,妥善应对,他们自会收敛退去;若朝廷惊慌,答应所有要求,贼寇便会以为朝廷无能,更生觊觎之心,如此则隐患难消。”
李纲的分析合情合理,但赵佶因局势混乱,心情烦闷,见李纲激动,便有些不悦。
不过李纲掌管守城事务,赵佶只得压下情绪,说道:“爱卿所言,朕均已明白,无需多虑。”
李纲看出赵佶敷衍之意,失望之下告退离去。
随后,赵佶召来李棁,嘱咐道:“此次前去,务必尽力与梁山议和,见到徐悟锋时,就说朕愿封他为齐王,永镇山东。”
李棁胆小怕事,一听要与贼寇议和,顿时吓得浑身发软,但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李棁离开后,赵佶又唤来太子赵桓,让他准备去慰劳将士。
赵佶抵达艮岳,拜见仙师林灵素,问道:“仙师,梁山叛军逼近京城,可有退敌之策?”
林灵素虽内心忐忑,仍强作镇定答道:“陛下明察,非臣无能为力。
一者天意警示陛下,二者叛军因太子而来,若令太子出面与贼首交涉,叛军自会撤退。”
林灵素这样说,实因他对太子赵桓心存芥蒂。
当年,他主张将佛寺改为道观,佛祖改为天尊,僧侣改称道士,此举引发赵桓不满。
赵桓曾上朝与他辩驳,并召胡僧及五台山僧道坚等人斗法,从此二人结怨。
此外,林灵素仗着赵佶的信任,得势后行事张扬,不仅排挤僧人,还与蔡京等人交恶。
早先,林灵素称蔡京、王黼为天界仙人下凡,助赵佶治国;后来因争权夺利,彼此互揭短处。
几年前京城大旱,蔡京命他祈雨,他未能应验,蔡京便弹劾他狂妄无礼,请求治罪。
然而,林灵素初到京师便显现出非凡气度,毫不畏惧蔡京与童贯的压力,反指责二人是邪魔转世,建议斩杀。
期间,杨、梁二人多次在赵佶面前诋毁林灵素,均未成功。
赵佶听后半信半疑,心想以赵桓的性格,仅凭言语怎能吓退叛军?但他对林灵素极为信任,遂表态道:“朕已遣使与梁山议和,若不成,则让太子前往。”
林灵素巧言安慰道:“陛下无须忧虑,此乃天意试炼,挺过去便如凤凰涅盘,大宋亦将兴盛。”这话正合赵佶心意,他喜形于色,道:“望如仙师所言。”
赵佶沉浸于虚幻时,太子赵桓奉命带领内侍和慰问品,随同李纲前往城头。
天已渐暗,赵桓登临城头,只见地面满是坑洼,四处散落着石弹。
防 ** 的木楼大半毁坏,那高大的城楼也破损严重,似随时可能坍塌,部分区域还留有火烧痕迹。
城墙下倚靠着众多负伤的士兵,他们多因石弹碎片四溅而受伤,若直接被石弹击中,怕是早已命丧黄泉。
赵桓震惊不已,尤其是见到不远处士兵用铁锹清理碎肉时,顿时恶心难耐。
赵桓掩住口鼻,将犒赏事宜交给李纲后,疾步下城,在墙角呕吐不止。
李纲脸色凝重,示意内侍宣读圣旨,分发宫内珍品——美酒、银碗及彩绢等物,以示朝廷嘉奖。
此举果然奏效,先前士气低迷的军士重新振作,接过赏赐后更是欢呼雀跃。
李纲稍作鼓舞,随后走下城头,发现赵桓脸色苍白,忙问:“殿下身体可安?”
“尚……尚好。”赵桓掏出丝帕遮住唇口,回忆起刚才场景,疑惑道:“敌军石炮真有这般威力?”
李纲苦笑答道:“贼寇石炮设于两百步外,竟能投掷百斤石弹,我军弓箭无法企及,仅能用床弩反击。”
赵桓愣神片刻,忧心忡忡地说:“这般被动挨打,难以还击,如何是好?长此以往,守城士卒怎能坚持?”
眼下形势严峻,李纲不敢说半句泄气话,只能坚定表态:\"殿下尽可安心,臣即便肝脑涂地,也要确保城池不失。”
赵桓本就缺乏决断,听罢李纲之言,顿感宽慰。
他随即派人犒赏将士,随后返回宫中复命。
与此同时,由李棁、郑望之、李邺三人带领的议和使团抵达了青城。
徐悟锋得知此事后,转向陈东问道:\"这位李棁究竟是何许人也?\"
陈东答道:\"此人现任同知枢密院事,为人胆怯且善于逢迎,不知官家为何选他参与议和。”
朱武微微一笑:\"如今赵宋朝中无人可用,不然怎会派这样的人物前来谈判?国公,是否要见见此人?\"
\"不必急着行动。”
徐悟锋摆手示意陈东:\"你去安排他们的住处,暂且晾着他们,同时查探城内守备情况及负责守城者是谁。”
\"遵命!\"陈东领命离去。
随后,徐悟锋唤来李逵,低声嘱咐一番,李逵便兴冲冲地出发了。
当晚,东京城外再次响起密集的喊杀声。
李逵、项充、李衮分兵十路,于城外敲锣击鼓,虚张声势,意在迷惑敌军。
这是梁山军常用的扰敌之策,虽声势浩大,却并无实际威胁。
然而,李纲丝毫不敢松懈,严令守军枕戈待旦,昼夜警惕,以防敌军偷袭,这般紧张状态让士兵们疲惫不堪。
次日清晨,梁山军吃过早饭后,再度发起攻势。
此次除石弹外,还使用了改良版的**弹。
这种 ** 不同于昨日燃烧的木头,而是类似官军所用的烟火球,只是纯度更高,威力更猛。
当炽热的火光划破长空时,仿佛流星划过天际。
随着一颗颗火弹坠落,轰鸣声震耳欲聋,浓烟在南熏门一带弥漫开来,徐悟锋目睹此景,眉头微皱。
这种 ** 由双层外壳构成,内层为纸制,除了填充一些特殊物质外,还加入大量铁砂、碎铁与瓷片。
外层则是木质结构,再以藤条缠绕加固。
整颗 ** 大小如西瓜,重量达五斤。
当它 ** 时,木壳碎裂飞散,其破坏力丝毫不逊于锋利的刀片或箭头。
而内部隐藏的铁砂、碎铁及瓷片,更是加剧了 ** 效果。
这些 ** 用粗布包裹,装入竹筒内,外部连接火绳,藤条经过桐油浸泡处理,确保只需一 ** 星即刻点燃。
这样一个尺寸的 ** ,在特定范围内造成的破坏力十分显着, ** 声让南熏门内外的守军陷入混乱。
此外,徐悟锋特意在 ** 中混入生石灰,一旦引爆,即便无法直接击中敌人,漫天飞散的石灰也能让人睁不开眼。
同时, ** 产生的巨大噪音可能使人暂时失聪。
此 ** 制作工艺简单,除核心部分成本较高外,其余材料价格低廉,因此深得徐悟锋青睐。
火弹与石弹交替使用,给守城士兵带来沉重打击,之前因犒赏而提升的士气迅速消退。
李纲对此颇为焦虑,如今城中兵力不足,想起何灌失败的教训,他不敢贸然出击,只能命人将长牌竖立于城垛间,权作防御措施。
幸好汴梁城规模宏大,城墙绵延,敌军无法全面覆盖进攻。
李纲心中震惊,他对这种 ** 并不陌生,宋军也有类似武器,名为霹雳炮。
然而,霹雳炮虽声势浩大,实际威力却有限,即便靠近也不会轻易伤人。
相比之下,梁山的这种 ** 远胜霹雳炮,李纲亲眼见到一名士兵被直接炸飞。
此时,徐悟锋下令发动佯攻,在火弹与石弹的掩护下,步兵组成阵型逼近城头,摆出进攻姿态。
尽管只是虚张声势,射向城头的密集箭雨却是实实在在的。
一波波箭矢呼啸而来,顿时让城头上的守军哀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