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此刻倒下,就是万劫不复!他借着同伴的拖拽,爆发出惊人的求生意志,猛地翻滚过矮墙,重重摔在墙外的泥地上。
“走!” 仅存的卫兵拼死将他扛起,塞进事先停在隐蔽处接应的一辆破旧汽车后座。引擎轰鸣,汽车如同离弦之箭,在追兵的子弹呼啸中,冲进了阳城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当浑身浴血、昏迷不醒的曾国宇被秘密送回督军府时,整个府邸乃至整个势力集团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绝望。
督军重伤,前线大败,陈绍棠被杀其部众必然疯狂反扑,中央军步步紧逼……大厦将倾!
就在这风雨飘摇、人心涣散之际,一个身影被推到了前台——范铮垣。
这位因双腿残疾,只能依靠轮椅行动的儒雅中年男子,是曾国宇最倚重的智囊,也是肯永远站在他身后的大哥。
他出身名门,虽不善骑马打仗、冲锋陷阵,却有着过人的智慧、沉稳的秉性和一张错综复杂、遍布军政商学各界的人脉关系网。
危难之际,范铮垣没有推辞。
他甚至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沉稳地坐镇在了曾国宇那张象征着权力的巨大书桌后。
他首先严密封锁了曾国宇重伤的消息,对外只说督军染恙需要静养。随后,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协调能力。
他亲自坐轮椅巡视各残部驻地,与各级军官恳谈,分析利害,承诺抚恤,强调守住黔州乡土的责任,并以曾国宇的名义发布稳定军心的命令。他温和却不容置疑的态度,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威望,稳住了濒临崩溃的军心。
他利用家族和个人关系,紧急联络了邻省尚有旧谊的军阀,晓以唇亡齿寒之理,许以重利,恳请他们至少在侧翼施加压力或保持中立,暂时减轻了中央军带来的直接压力。同时,他秘密联络了顺城、遵城等地的绅商巨贾,筹集粮饷军资,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陈绍棠死后群龙无首、急于复仇的阳城势力,范铮垣采取了分化策略。他派出能言善辩的说客,私下接触陈部中并非嫡系或对陈早有不满的中层将领,或利诱、或威逼、或许诺保全其部利益,成功策反了部分力量,大大削弱了对方的报复力度,并制造了其内部混乱。
他审时度势,不再一味硬抗。一方面命令部队收缩至核心区域,凭借险要地形固守待变;另一方面,他利用与南京政府某些派系人物的微妙关系,开始试探性地接触中央军的“接收大员”,释放出“有条件接受整编”的信号,采取拖延战术,为曾国宇的恢复和内部整顿争取宝贵时间。
奇迹般地,在范铮垣这种“以柔克刚”、“合纵连横”的策略下,原本危如累卵的局势,竟然真的被他堪堪稳住!
虽然地盘大幅缩水,外围尽失,但核心区域和主要武装力量得以保全,避免了全军覆没、土崩瓦解的局面。督军府上下,乃至残余的军队,都对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代督军,生出了由衷的敬畏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