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经过审慎估算,预备用在支付流民俘虏相关费用的银两,大致在五百万两左右。

给予漕帮东主的报酬,商定约为三百万两。

而投入到武器补给方面的资金,差不多需要八百万两,雇佣车马行、镖局等负责护卫工作的开销,约计二百万两。

如此一番安排之后,余下的约二百万两,大体上是要留作后续进军陕西时使用。

在晋豫地区收拢的流民俘虏,经由股东们共同商议决定,采取由公中出资的方式,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

至于大兴地区的那批流民,就遵循谁家招揽的便归谁家所有的原则。

这般分配究竟是为何呢?

原因其实颇为简单,许多在京为官之人,尤其是那些家境清贫的官员,手头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与粮食去招揽流民。

就拿这一百万俘虏来说,按照股份分配下去,平均每一股能够分得一百人。

哪怕是按照一户家庭来计算,只要能分到二十名青壮劳动力,凭借他们的劳力,差不多也能勉强开垦、种植五百亩的土地,这对于各方势力的恢复与发展而言,都有着不小的助力。

往昔那些在钱财上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大股东们,如今可真是财大气粗,腰包鼓起来后,也终于懂得为小股东们多多思量了。

这里头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那便是他们抢先一步,在皇帝之前收揽了京畿地区的大量流民。

要知道,一旦皇帝手头没有流民可用,极有可能致使大片土地抛荒,无人耕种。

毕竟,这世上有句话说得好,惹天惹地,千万别惹皇帝,皇帝既能给你好处,让你飞黄腾达,要是惹恼了他,给你使点绊子、降点灾祸,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就拿眼下的情况来说,按照皇帝所占的股数,理应分配到十一万俘虏,其中青壮劳力便有两万多人。

有了这些人力,怎么着也能开垦、种植出五十万亩的田地来,是吧?

大家心里都有数,只要皇帝能得到这份应有的“红利”,总不至于跟他们撕破脸皮,双方还能维持表面的和气。

再说朱有建这边,他又怎会在这些事儿上斤斤计较呢?

且看徐州那边,如今聚集着三四十万的人口,再加上北直隶地区那些即将被剔除军队编制的兵员,零零总总加起来得有五十万人之多。

朱有建早有打算,这些人将来可都是要成为佃户的,他还准备给他们每人分配一块自留地,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些人饿死,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心为大明的复兴出一份力。

再者,谈及钱财一事,山东那三位藩王,再加上诸多郡王,以及当地的地主富户、官员士绅们积攒的财富,眼下基本上都落入了流寇之手。

粗略估算下来,这笔财富怎么也得有五千万两白银之巨。

朱有建心里头其实很想把这些钱一股脑儿都装进自己腰包,毕竟大明的工业发展正眼巴巴地指望着这笔资金注入,重建大明海军舰队更是离不开这笔雄厚的财力支持。

哪怕局势恶化到京城都守不住的地步,退而求其次,跑到青岛去搞建设,同样需要大笔的钱财作为支撑。

虽说朱有建有这样的念头,可他也清楚,孔府的钱财估计是得还回去。

那衍圣公家族,向来有着极为敏锐的警觉性,一家老小未雨绸缪,早早地直接逃进了登州府,凭借这一明智之举,成功躲过了流寇的屠戮。

至于外界传言所谓孔府珍贵典籍被烧毁一事,这不过是东昌官府的一厢情愿罢了。

人家孔胤植精明着呢,连沉重的石碑都扛走了,除了那些带不走的房屋建筑物、田地以及大件家具,其他但凡能搬得动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落下。

而且,从头到尾,他们压根儿就没考虑过要不要通知官府和藩王一声,只顾闷头自保。

他们选定的迁移路线,与流寇奔赴徐州的路径大部分重合,为求稳妥,选择了进入莱州府的最短路径。

进入莱州府后,他们马不停蹄,连停留都不敢,直接朝着威海的分家奔去。

当流寇一路打到青州时,孔家早已安然抵达威海,在这些年躲避流寇与鞑子的频繁侵扰中,他们早就跑出经验来了。

在孔家人看来,如果连登州府都无法保证安全,那还不如直接就投降算了,反正只要对手不是流寇,向谁都可以递上降表。

就事论事而言,评判孔家世修降表这件事的是非对错,确实不太容易。

毕竟,孔家递降表向来只认皇帝,有着他们自己的一套准则。就

拿李自成来说,倘若他未曾建立政权、正式称帝,即便孔家一路南逃,也断不会轻易向其投降。

再看多尔衮入关之后,孔家递上降表,名义上可是冲着顺治皇帝去的,反正他们秉持的原则就是只认正统皇帝,不认割据一方的首领。

这事儿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在宋朝那会儿闹出来的乱子。

当时,衍圣公选择跟随南宋朝廷南下,可孔府作为庞大的家族根基,实在难以整体搬走,于是干脆就投降了金国,这么一来,就出现了南北两个衍圣公并存的奇特局面。

后来蒙元灭掉金国,孔府见大势已去,也就认命了,心里寻思着:降谁不是降呢?

历经朱元璋建立大明的风云变幻之后,孔府反倒巧妙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他们宣扬道:

华夏为何在崖山那场惨烈的大战之后依然能够延续不绝?

根源就在于有孔府的存在。

瞧瞧,大元即便武力强盛又能怎样?

最终还不是得老老实实地学习汉文化,遵循儒家的治国方略。

紧接着,他们还炮制出一套理论,宣称:

“王中原者正统也”。

这一理论把历史脉络硬生生地扯回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不久,北魏就分裂了,而后杨坚才有机会横空出世,复兴我大汉民族。

按照孔府的这套说辞,汉族文明得以延续,那可全都是他们孔家的功劳。

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简单、片面吗?

事实上,华夏文明的传承是无数华夏儿女用鲜血、汗水与智慧共同铸就的,绝非孔家一家之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阶层、各个民族都为文化的延续付出了努力,而孔家在某些关键时刻的抉择,也引发过诸多争议,其所谓的“功劳”,亦当全面、客观地审视。

遥想当年,永乐大帝雄才大略,曾一度动了将山东纳入北直隶版图的念头。

那时候,他满心期许能够进一步拓展京畿之地,强化统治根基。

可谁能料到,关键之时,衍圣公站了出来,凭借着孔家在儒林的赫赫威望以及盘根错节的影响力,明确表示不赞同此举。

永乐大帝权衡再三,无奈之下,也只能就此作罢。

就因为这一插曲,使得北直隶的规模始终没能超过南直隶。

没办法,这些儒家读书人,那可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哪怕贵为帝王,你固然有胆量诛杀方孝孺这般硬骨头,可要是真惹恼了全天下的读书人,那后续引发的舆论风暴、统治危机,任谁也吃不消。

再看当下,朱有建倘若真有魄力,把青岛经营成新都,还当真有可能顺势将山东变为直隶之地。

试想一下,连首都都迁移过来了,于情于理,这里都没有不成为直隶的理由。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便会出现北直隶、南直隶、中直隶三足鼎立的格局。

将这三处直隶统一称作京州,听起来是不是也挺顺理成章,没什么毛病吧?

如此布局,既能彰显大明对疆土管控的新格局,或许还能为王朝复兴开辟一条新路,只是这其中的变数与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华夏先祖屹巅峰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楚汉战争重生之铁血战将铁血大明随风遗留抗战之大国崛起步步生莲红楼野心家新贞观造反录贞观清闲人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沙雕网友援北伐特种兵之诡刺东朝英雄传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三国小术士穿越,恶毒奶奶要烧死我天价傻妃:娶一送一穿越水浒收好汉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邪龙狂兵抗日之铁血军工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唐时月强横废太子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秦朝历险记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陈武风云霸道女皇爱上我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梦境归来做才子【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北宋小地主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