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暗自感慨。
李奇的形象更显亲和。”李奇将军不必多礼。”
“你我同为上将,无需以晚辈自称。”
“王简将军过誉了,我虽蒙大王信任,却仍需向二位前辈学习。”
“两位莫要折煞于我。”
李奇语毕,神色恭敬,毫无骄矜。”罢了,就称你李奇吧。”
“桓漪将军提及援北之事,关乎军情要务,咱们速入帐详谈。”
李奇颔首道:“屠睢!”
“末将在!”
屠睢即刻回应。”率五万铁骑于营外驻扎,整备待命。”
话音刚落,一股凛然威势扑面而来,与先前的谦逊判若两人。
这一转变令在场众人无不震惊。
李奇年纪虽轻,却已深谙权谋之道,举手投足间尽显上将风范。”末将领命!”
屠睢领命而去,迅速部署兵马。”二位请。”
李奇笑意盈盈,引路前行。
血虎紧跟其后,那狰狞模样震慑四方。
现两营皆知李奇驯得一血红猛兽为座驾。”请。”
王简与桓漪即刻领路。
众人入大营,直趋中军。
……
中军帐内。
众人都围至李国沙盘之前。
而两大营将领均立于李奇、王简、桓漪之后。
军情要务,自是由上将军决断。”李奇,代地情形,想来军报送达后你已明了?”
王简发问。”是。”
李奇颔首,神情亦显凝重:“李牧不负李国老将之名,善谋战事。
此番于代地布阵,令我大秦面临两难之选。
其一为以高昂代价强攻取城,预计伤亡逾十万,且此仅为估算;其二为持久对峙,然各国必助李牧,对我大秦亦非良策,难以速胜。”
“哈哈。”
“李奇,果然名不虚传,一眼便洞察战局困我大秦之处。”
王简轻笑,直言赞赏。”近一月间,我与王简屡次发起攻城,虽筹备周密,仍损兵折将。
只要我军出击,李牧凭代城固守,左右护卫骑兵便会趁势袭击,使我军腹背受敌。”
“此战,实属艰难。”
“我大秦既不可损耗过多,又不可久拖不决。”
“显然,李牧深谙我大秦弱点。”
桓漪接话道。”李奇。”
“连克庞煖、廉颇两位李国宿将,不知你对此战有何见解?”
王简满怀期待地注视着李奇询问。
桓漪亦然。
当下,
他们已别无他法。
若真有,那便是最后一搏——强攻代城,不计代价拿下。
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愿如此行事。
感受到双方的期待,李奇面无异色,眼神却透着沉思。”此战至关重要。”
“胜败不只在战场厮杀。”
李奇严肃道。”此言何解?”
王简与桓漪齐齐抬头,满是期待。
从当前局势来看,李奇似乎真能找到 ** 李牧之法。”此战。”
“大军威慑次之,攻心为要。”
“具体细节,我不便详述,但我确定,成败全在攻心二字。”
“两位将军是否信任于我?”
李奇抬眸,语气笃定。”信。”
王简、桓漪毫不犹豫答道:“若有破敌之策,赴汤蹈火亦无妨。”
李奇轻笑:“明日起,整军布阵,借军威造势,佯装强攻。
同时,我将亲赴代城之下,设宴与李牧一谈。”
“好!”
王简二人毫无迟疑地答应。
至于李奇前往代城的安全,自是不必担忧。
两军对峙之际,百万士卒目光聚焦。
若有人胆敢使诈,必遭两方唾弃,无论己方还是敌方。
尤其身处高位的统帅,更重视名誉荣辱。”敢问上将军。”
“明日强攻之举,是虚是实?”
王奔按捺不住,出声询问。”重在攻心,而非兵力。”
“明日即见分晓。”
“若攻心不成,唯有强攻。”
李奇说罢。”末将领命。”
面对李奇坚定的眼神,王奔也深感信服。
此时,中军大营中的诸将皆领略到李奇的领军风采。
即便李牧坚守代城,李奇依旧镇定自若,似掌控全局,令所有人感受到他的从容。”这般气度,这般沉稳,无愧上将之名。”
众将心中默念。”诸将听清了吗?”
“明日,我两大营精锐尽出,需展现出一副强攻代城、不惜代价的姿态。”
王简神色凝重,语气沉稳地对众将说道。”诺。”
将领们齐声应答。”李奇。”
“我们都是直爽之人,无需多言。
若能破代城、败李牧,我和桓漪都将欠你一份人情。
此战,我两大营全军皆由你指挥,包括我在内。”
王简目光坚定,郑重其事地对李奇说道。
桓漪亦点头附和:“确实如此。”
毕竟,这次的任务对王简和桓漪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若要击溃李牧,尽管这是灭李的关键一役,但若造成重大伤亡,则功绩也会被过错抵消。”灭李对我同样重要,这可能是我开启驯兽副职业的唯一机会。”
李奇暗自一笑。
身为大秦权贵中的佼佼者,王简与桓漪在朝中权势显赫,若能得他们青睐,日后定会受益匪浅。
次日。
代城外,近六十万秦军严阵以待。
无数披甲将士矗立城下,数百架投石机、弩炮,以及同样数量的临车、数千张云梯整齐排列。
两大营的所有攻城器械均已准备完毕。
战鼓轰鸣,震撼天地。
代城之上,几位将领注视着城头的李牧,神情忧虑。
李牧约莫五十岁上下,较王简等人年轻不少。”上将军,”
一位将领开口,“秦军似已决定全力进攻,不再只是试探。”
在这个年纪便能成为一方上将,足以彰显李牧非凡的能力。
他之所以能统领代地大军,或许与他的身份有关,毕竟他是代地人,若让李地将领接管,必然引发代地人的不满。
李国历史遗留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强攻便强攻吧。”
李牧站定在城头,冷静地看着逼近的秦军锐士,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数月前,他收到诏令后南下增援,却在接近寒郸时得知噩耗:廉颇战死, ** 驾崩。
这表明李国彻底失败,他随即下令班师回朝,并部署防御。
此时,李国宗室尽落李奇之手,代地已无李氏余脉。
李牧明白,无法再扶持新的君主,唯有以死抗争。
众将惊呼:“上将军,秦军派出了人马。”
“那个驾驭猛虎的人,莫非是李奇?”
据情报,秦军上将李奇以猛虎为座驾。
果然,他亲自来到代地。
李牧凝视前方,只见一名身穿铠甲、驾驭血虎之人缓缓行来,身后跟着十余名携带食物和美酒的士兵。”他意欲何为?”
“莫非要劝降?”
李牧皱眉沉思。
此时,李奇距城关仅三十丈,若发箭,必是万箭齐发之势。
然而,李奇神色自若,抬头朗声道:“李牧将军,可愿出城一谈?”
“上将军,此事恐有伏笔。”
“这李奇惯会耍弄心机,不得不防。”
“是啊,在南阳之战,李奇正是以计谋诱使庞煖将军中招,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此人心思深沉,必有隐情,绝不可掉以轻心。”
“属下建议,直接用乱箭射杀……”
几位代地将领听闻李奇邀约后,立即严肃地向李牧进言。
李牧瞪了他们一眼,冷声喝道:“战场上本就讲究兵法谋略,用计亦为常事,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克敌制胜。”
“再说南阳之战,李奇何曾使用诡计?他堂堂正正取胜,而我们派刺客暗害他,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奸计吗?”
众人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若连兵法谋略都算作奸计,那他们派刺客的行为岂非更不堪?
“李奇敢于孤身前来,足见其胆识。
若他怀有恶意,这样的行为才真正让人不齿。”
“打开城门,我亲自出关与他相见。”
“两军交战,士气最为重要。
李奇既敢至此,若我李牧退缩,又如何能让麾下将士保持斗志?”
李牧沉声说道。
随即转身下关。
他独自一人策马直奔城外李奇所在之处。”李牧,特来一谈。”
李牧下马后,面无表情地对李奇说道。
见李牧态度冷淡,李奇并未介意,也从马上下来。
几名随从立刻上前摆好桌椅与坐垫,茶水、烈酒早已备妥。
安排妥当后,李奇身边的随从返回军阵。
此刻,偌大的战场仅余李奇与李牧二人。”请坐。”
李奇坐下后,伸手示意对面的李牧。”嗯。”
李牧简短回应,落座后与李奇相对而坐。”久仰李牧将军威名,今日得以一晤,实乃荣幸。”
李奇微笑举壶,为彼此斟满一杯酒。
李奇威名赫赫,数年间从普通士兵升至上将之位,此等成就举世罕见,更兼其年少成名,更是前无古人。
李牧今日有幸得见,但若李奇欲劝降,实属多余。”李将军客气了,不妨一同饮酒。”
李奇举杯相邀,言辞间充满豪情。
李牧坦然接过酒杯,“自当奉陪。”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饮尽杯中酒。”李将军难道不怕我心存他念?”
李奇轻笑。”以将军之智勇,断不会行此等事。”
李牧镇定回应。”李将军过誉了。”
李奇再次举杯,“倒是有一事不明,敢问将军心中如何看待这天下局势?”
“诸国各有千秋,然秦国情势独特,历代明主奠定了今日基业。
放眼天下,能与其抗衡者寥寥无几。”
李牧略显惆怅,“如今李国大势已去,只盼能以血肉之躯守护故土。”
李奇摇头,轻叹道:“你以为这就是当今天下的局势?”
李牧目光微凝:“难道不是如此吗?”
李奇缓缓道:“你只看到各国割据,秦国拥有统一天下的根基。”
李牧神情一滞。
李奇继续道:“中原大地已被 ** 千年,诸侯纷争延续数百年,其间因战乱死去的同族同胞何止百万千万?你可曾在意过这些?”
“这些年来,虽然各国有界分,但你可曾想过,我们本是同根同源,皆属炎黄一族,却被内耗至如此境地?”
李牧眉头紧锁,默然无语。
李奇注视着他,沉声道:“身为边疆守将,你深知外族的威胁,也明白他们对中原虎视眈眈。
或许现在他们尚无力侵扰,但未来呢?若我辈继续互相残杀,谁又能保证不会崛起一位雄主,整合异族?”
李牧心中震动,他明白李奇所言皆出自真心。
李奇最后说道:“你有忧患意识,这是好事。
但能否超越眼前的格局,看到更深远的意义,这才是关键。”
李牧低头沉思,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在天地之间,在炎黄族的大义面前,他选择守护族群,而非局限于一国一家。”同族之本。”
“异族之患。”
李牧低声呢喃,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思绪。
是的。
李奇所言非虚。
身为边疆统帅,他常年与异族周旋,手刃及指挥大军击溃的异族不胜枚举。
异族也曾屡次败在他的手中。
然而,他也目睹过那些异族在中原大地上肆意杀戮的 ** 。
他们视中原的炎黄子民为草芥,随意屠戮、劫掠,无恶不作。
他们不懂礼仪,只知掠夺。
近年来,与异族的交锋中,李牧清晰地察觉到他们的力量正不断增强,愈发难以对付。
李国推行的胡服骑射虽威力巨大,但起源于草原的异族同样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李国的这一策略正是从异族的战斗方式中改良而来。
李奇的话犹如重锤敲击他的心房,无数因异族 ** 而亡的同族无助的哀号,以及他们不甘离去的身影,在李牧脑海中浮现。
异族之患,绝非空谈,而是确凿的事实。
这一切,李牧都亲历过。
当李牧陷入沉思之际,李奇再度开口。”李牧将军,请看。”
李奇抬手指向代城城墙上身穿红甲的李国将士,随后又指向身后无数身披黑甲的秦军锐士。”你看见了吗?”
李奇问道。
李牧默然无语。”不错。”
“对你来说,我身后这些锐士或许都是敌人,但你是否想过,他们同样是炎黄子孙,与你背后城关中的李军一样,同根同源。”
李奇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蕴含着源自血脉深处的呼唤。
……
ps:求月票。”如今我秦国蓝田大营和函谷大营总计六十万兵力。”
“我所统领的兵马已近百万,其中精锐便有十余万。”
“你的才能确实令人瞩目。
以代城为核心,左右两翼布阵,三十万兵力足以全力一战。
若秦军发起强攻,此战必将激烈无比。”
“双方死伤恐怕都会达到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
“你也清楚,此战注定是一场败局。”
“但你看看身后的李国将士,再看看我的秦军精锐。”
“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
他们更是我华夏族人,血脉相连,同宗同源。”
“一旦开战,便是惨烈厮杀。
数十万性命可能因你的一念之差而消逝。
而我华夏的青壮年也将损失惨重。
到那时,异族联合崛起,颠覆中原,而我们却自相残杀,走向 ** ,这难道是你所希望看到的?”
“难道你想看到华夏后裔在异族欺压下苟延残喘吗?”
“李牧。”
“或许你心中怀有忠诚,有为臣尽节的大义,但你知道什么是族群大义吗?”
“一家一户的兴衰荣辱,又怎能与整个族群的安危相比?”
“当年韩国 ** 时,韩非愿意以死报国,以彰显忠诚。
然而当他明白华夏族群独一无二,族群安危至关重要时,他放弃了赴死。
因为他的心胸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姓,而是面向整个华夏民族。”
“韩非都能做到,身处边疆、深知外敌之害的你,为何不能呢?”
“这片中原大地 ** 已久,战火连绵,我华夏子民饱经战乱。
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漠视百姓疾苦;那些自命高贵的君王,只顾一己私欲,何曾真正关心过天下百姓的生死?”
“这样的 ** 局面该结束了,而唯有秦国能终结乱世,统一天下,让华夏免于战乱,永享太平。”
“在华夏的和平与安定中,一家一户的恩怨又算得了什么?为那些腐朽的权贵赴死,为不顾百姓生死的君王殉葬,值得吗?”
\"当年韩国 ** 时,韩王抛下全城,连同大臣也弃之不顾,仓皇逃窜。”
\"我在攻破寒郸之际,你所效忠的那位,连同他的太子、亲生骨肉都选择了逃避。”
\"击败廉颇之后,我将你所效忠的那位团团围住,你知道吗?为了活命,他甚至提出愿意将整个李地割让给我,只求我能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