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好局势,若错失实属可惜。”换个角度,若你是李奇,在未接到王诏的情况下,你会贸然出兵攻李吗?”
王简环视帐中诸将。”父亲,我想我会。”
王奔答道。”但我更倾向于攻魏,毕竟李魏两国虽近韩境,但魏国更邻近,且国力较弱,攻魏定能建奇功。”
王奔补充道。”我也这么认为,但在当前形势下,我首先会考虑攻魏,毕竟魏国更易得手。”
李信附和道。”如此说来——”
“若李奇将军未得王诏,即便出兵也会选择攻魏而非攻李,这对我们的战局并无益处。”
王奔神情凝重地说。”罢了。”
王简抬手示意安静。
众将皆望向王简。
王简语气坚定地说:“本将信任李奇,坚信他能抓住这次机会,对李国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给李国一个措手不及。”
王奔疑惑地问:“父亲,您为何如此确信?您从未见过李奇将军啊。”
王简答道:“虽然我未见过他,但近两年李奇的事迹和战功广为流传。
我不完全了解他,但我清楚,他知道大王的抱负。”
帐内的将领们沉默不语,他们对李奇能否准确判断局势、主动出击仍存疑虑。
他们认为,若是按常理,李奇应该选择进攻魏国,因为那更有利可图。
而进攻李国,则可能因时机不当陷入困境。
一旦被李国包围,又失去魏国的支援,这支军队将处境危险。
因此,他们认为李奇即便出兵,也不会贸然攻打李国,而是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王简微微一笑:“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奇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话音刚落,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报告声。”报!”
一名斥候快步进入营帐,面色严肃地说道:“上将军,李国边境有变。”
王简目光一沉:“李营发生了什么?”
斥候回答:“据我们侦察,李营近日操练声音减弱,炊烟稀少。
我们靠近查看后发现,李军已撤离,仅留下少量兵力制造假象。”
“廉颇率军撤退了吗?”
王简神情骤变,震惊不已。”父亲,廉颇绝不会平白无故撤军,必定是李国发生了重大变故。”
王奔立即说道。”我们大军在此,廉颇一旦撤退,就等于把边关拱手让人,李国的边城也必然失守。”
王奔立刻道。”是李奇。”
王简肯定地说完,径直走到帐中地图前。”韩军从境内出兵攻打李国,首先便攻陷了晋阳。
而晋阳之上……”
王简凝视地图,眼中惊喜愈加深浓。”晋阳之上仅有一座名为安阳的小城,但越过安阳,便是李国都城寒郸。”
李信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显然,他也有所领悟。”妙哉。”
“大妙。”
王简回过神,兴奋地高呼。”李奇果然不负大王期望。”
“他出兵攻李了,且已攻破晋阳,兵临寒郸。
若非如此,廉颇怎会撤守边境。”
王简大声说道,语气充满振奋与激动。
廉颇一撤,函谷大军便可趁势东进,攻打李国城池。
如今大王已下令灭李,出兵已是定局。
原计划需等桓漪大军会合后一起攻李,但现在不必再等。
廉颇撤了,李国边境空虚,正是出击良机。”李奇。”
“年纪轻轻,却实至名归。”
“此番局势,他抓住最佳时机,攻破晋阳,兵临寒郸。”
王简高声赞叹,对李奇满是赞赏。”李奇。”
“我不及他。”
“他无愧于我秦国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无愧于大王的信任与厚待。”
王奔与李信对视一眼,皆有所感。”廉颇这老谋深算之人,撤军也被他瞒过。
他确实不负当年与武安君对阵而不败的威名,但即便掩饰得再好,也为时已晚。”
王简冷笑道。
随即下令:
“李信。”
“末将在。”
“召集五万铁骑,随我踏破李军边寨。”
“末将遵命。”
“王奔。”
“末将在。”
“调集十万大军,即刻东征李国。”
“诸将听令,整备军旅,准备伐李。”
“李奇为我大秦争取到如此良机,若我不把握,岂非笑谈?此番函谷大营无需等待桓漪,首功已被李奇夺得,接下来便是我们函谷大营建功之时。”
王简高声下令。”末将领命。”
众将齐声应诺。
……
寒郸。
龙台宫内,李奇端 ** 阶之上,面前站着众多将领。
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座如今显得冷清。”将军。”
“咸阳使者已至。”
“携大王旨意前来。”
李青来到李奇身旁,恭敬禀报。”嗯。”
李奇点头,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南阳台一役后,秦王必定不会轻慢有功之人,今日或许便是晋升之时。
随即。
李奇起身站起,目光带着希冀望向殿外。
大殿内诸将亦随之站起,满含敬意。
几名秦宫禁卫踏入殿内。
他们是王宫侍卫,也是秦王近身亲信,此次奉命传旨,足见秦王对李奇重视。
见到李奇,禁卫们亦心生敬佩。
为首的禁卫,爵位标识十二级,身份显赫。”秦王诏。”
禁卫首领持诏高呼。”臣李奇恭迎王诏。”
“臣等恭迎王诏。”
李奇俯身一拜,左右将领皆随之一拜。”李奇镇守韩地,稳固疆域,使我大秦韩地无失,功勋卓着。
南阳台之战,斩杀魏泰,击杀庞煖,歼敌十八万,为秦立下不世之功。”
“现。”
“晋李奇爵位两级,授少上造,官升一级,封为上将军。”
“望你勤勉,为大秦建功立业,助我朝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此外,李奇麾下可扩编至三十万大军,军中立功者,李卿可依其功劳提拔。”
“寡人已下令,调动蓝田、函谷两地共六十万大军东进,务求灭李,盼你能竭尽全力,再创辉煌。”
禁卫将领高声宣读王诏,声音在龙台宫内回荡。
秦王的诏书首次在此处响起,意义非凡。”臣李奇,接旨。”
“谢大王恩典。”
李奇面露喜色,大声答谢。
麾下众将亦是情绪激昂。
李奇被授予上将军之职,可扩编大军。
上将军之下,可设三位统领十万大军的主将。
屠睢、章寒等人首先进入李奇视野,有望被提拔为主将,其余将领亦有望晋升。”上将军。”
“此为王诏。”
禁卫将领走到李奇面前,递上诏书,眼神充满敬意。
他虽年纪轻轻,但在秦军之中地位崇高,李奇更是深受将士敬仰。”多谢将军费心。”
李奇谦逊接过诏书,郑重握于手中。”久仰上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实乃荣幸。”
禁卫将领感慨说道。”还未请教将军尊姓大名?”
李奇对这位气宇轩昂的将领生出好奇。
侍奉秦始皇的禁卫将领应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末将任嚣。”
听到询问,任嚣激动回答。
毕竟,李奇新晋上将军,屡获战功,已是军中传奇。”任将军,幸会。”
李奇拱手致意。”上将军如此客气,实在令末将惶恐。”
秦之上将军,位高权重。
回顾大秦,原设三席,今增一人,乃李奇。
李奇为大秦第四位上将军,年方弱冠,实乃当世最年轻者。
其才智谋略,或不止于此,将来有望比肩昔日战神白起。”任嚣……是他。”
“历史记载他平定岭南百越,镇守一方,难怪秦王派他领兵,足见秦王信任,禁卫之职,忠心自是毋庸置疑。”
任嚣闻声转身,李奇已认出此人。”将军莫要拘谨,本将非刻板之人。”
说着拍了拍任嚣肩头。”上将军果真与众不同。”
任嚣释然一笑。”此前仅识蒙武上将军,其余两位尚未谋面。”
李奇笑言。”上将军日后定有机会。”
任嚣道,“灭李之后,您必凯旋还朝,受王重赏。
王言及您为国忘私,连妻儿生产亦未归家,心中有愧,故承诺战后让您返乡休整。”
“秦王果然非凡,魄力与手腕皆超群,千古一帝,名副其实。”
李奇沉思片刻,问,“王还有何嘱托?”
“王命你全权处理军中事务,对敌国之人亦有生杀之权。”
任嚣继续传达王旨,“另,雍城外百里之地已赐为您的封地,家人无须挂怀。”
“王赐我升赏功臣,可有约束?”
李奇略作沉吟,突然问道。”回禀上将军,大王有旨,允许您在军中提拔有功之将,无需顾忌。”
任嚣答道。”任将军在宫中担任何职?”
李奇继续问道。”回上将军,末将现任禁卫副统领。”
任嚣恭敬地回答。”算算时日,李国的主力大军应已接近寒郸,恐怕你现在难以返回。”
李奇目光微转,随即说道。”若上将军有所差遣,末将定当竭力效命。”
任嚣立刻回应,语气充满热忱。”蒙大王信赖,我才得以今日的地位。”
“寒郸现已攻克,敌军溃散,接下来我需应对李国主力的攻势,只要坚守待援,便能完成灭李大业。”
“如今我已晋升上将军,麾下需有三位十万主将,不知任将军是否愿意加入我的阵营,成为我的部将之一,为大秦效力?”
李奇正色对任嚣说道。
这正是他的意图。
听闻此言,任嚣激动不已。”能跟随上将军左右,实乃末将莫大的荣幸。”
“末将愿留在上将军帐下,随您一同为大秦效力。”
任嚣深深一拜,满心诚恳。
宫廷中的职位虽尊贵,却非任嚣所求。
作为禁卫副统领,虽位居高位,但与战场上的建功立业相比,显得过于平静。
然而,今日李奇的邀请,任嚣岂能推辞?
况且任嚣深信,日后归京后,只要李奇有意,他必将长久留于其麾下。
毕竟,当今大王对李奇的信任尽人皆知。”很好。”
李奇见任嚣答应,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意。
李奇招揽任嚣有两个原因:一是任嚣确是一员良将,才华不低于屠睢或章寒,否则历史不会记载他受秦始皇派遣平定百越并建立功勋;二是任嚣性格刚逸,值得重用。
秦始皇对任嚣极为信任,将其留在军中,便是表明自己对他的依赖与忠心。
这种安排也是臣子向君主展现忠诚的一种方式。
李奇深谙此理,因此才能步步高升。
他明白有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时机。
他转身问道:“屠睢、章寒何在?”
屠睢和章寒闻言出列,面露兴奋之色。
作为李奇的心腹,他们早已渴望更高的地位。
李奇宣布:“本将因受大王重用,现获封上将之职。
你们二人多年来追随本将,屡建奇功,今日特升你们为十万大军主将,官爵连升两级。”
二人听后激动跪拜:“末将定竭力报效,誓死追随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