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道:“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将这台打玉米机的设计图纸上报,让机械厂加大生产力度,制造更多这样的打玉米机子,从而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吴凯旋的决定无疑是对黎语桐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
最后,吴凯旋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此,我要特别表彰陆亦寒同志、黎语桐同志和秦可可同志。他们在技术交流会上表现出色,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创意。因此,我决定给予他们每人100块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话音未落,全场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纷纷向这三位优秀的同志表示祝贺。
在回家路上,秦可可捧着荣誉证书,兴奋的不行。
“陆大哥,桐桐,我这都是跟着你们沾光了,还弄了个荣誉证书,不错不错!”
黎语桐好笑的看了她一眼,“你不是跟着我们沾光了,在我们组装这台机器的时候,你一个人承担起了我们两个人的活,这荣誉证书你拿的不亏。”
陆亦寒也认同的点头,“可可,你也不错,你们两个一个主文,一个主武,互相配合,是一对完美的搭档。”
要说最高兴的要属王铁柱了,因为有了黎语桐组装的这台打玉米机子,公社给他们羊角槐大队颁发了先进大队的荣誉证书。
这可把其他大队的大队长羡慕坏了。
“哎呀我去,王大队长这下子支楞起来了,你们村要是发达了,可别忘了拉扯我们牛角弯一把呀。”
牛角弯大队的大队长牛建设口气要多酸有多酸。
“是呀,王大队长,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的,就有这么大的魄力,支持知青搞发明创造,我老陈佩服呀!”
陈家庄的大队长陈春明也是羡慕不已。
王铁柱打着哈哈,“我说两位大队长,这话怎么说的,你们村不是也有知识青年吗,挖掘一下他们的潜能,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回到大队后,王铁柱大张旗鼓地把荣誉证书挂在了大队部最显眼的位置。
王铁柱作为退伍军人,最注重集体荣誉感,这个先进大队的荣誉证书,比他得了两百块钱的奖励更让他兴奋。
看着那红彤彤的证书,他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黎语桐他们几个。
有句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依,他们高兴,就有人不高兴了。
这不牛家弯的大队长牛建设,回到村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哼!王铁柱一个生瓜蛋子,凭什么能得到公社书记的器重,还不是仗着他们村知青的发明创造吗,要是他们羊角槐没有了这个荣誉,我看你王铁柱还能嘚瑟的起来吗?”
于是,他偷偷跑到公社找到吴凯旋,“吴书记,我怎么就那么不相信一个小小的知青能有那么聪明的大脑呢,能设计出打玉米机子,我怀疑呀,她很有可能是抄袭了人家其他人的发明创造。您说是不是?”
吴凯旋一听,也觉得有理,暂且不说是不是他们个人组装,就有人提出疑问这一点,他们就走答疑解惑的义务。
于是他立马派出调查组,前去羊角槐大队调查。
调查人员找到黎语桐他们,严肃地说明了情况。
黎语桐不慌不忙,拿出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草稿和记录,详细地讲解了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陆亦寒和秦可可也在一旁帮忙佐证。
调查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这确实是他们的原创成果。
真金不怕火炼,事情的结局是牛建设被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而黎语桐他们的名气更响了。
很快秋播开始了,每年撒种的时候,都是王大爷撒种子,他老人家能把种子均匀的洒落在田地里,能保证小麦的出苗率。
今年也不例外,他把竹笼挂在左臂弯,右手伸进竹笼里去抓小麦种子。
都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王大爷种了一辈子庄稼了,一伸手就感觉今年的种子有些不一样。
他抓了一把在手里,拿到眼前仔细检查,新一检查让他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这些种子颗粒饱满,表面光滑,一看就是精品好货,他们村的田地里可产不出这么好的种子。
心里虽然疑惑,但还是没有多说,卖力的把所有的种子均匀的撒在了田地里。
一边撒一边在心里嘀咕,我老头子从年轻的时候就跟土地种子打交道,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颗粒饱满的小麦种子,难道是因为那女娃娃组装了打玉米机器,公社给奖励的?
王大爷正想着,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喊他:“王大爷,今年这种子咋样啊?”
王大爷直起腰,笑着回应:“这种子好得很呐,我活这么大岁数都少见。”
这时,同村的老李头走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啊,这种子是公社专门给咱羊角槐大队的,就因为咱有黎语桐他们搞出了打玉米机,公社看重咱,想让咱来年大丰收呢。”
王大爷一听,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播种结束后,大家都对这一批种子满怀期待。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地里渐渐冒出了嫩绿的麦苗,那麦苗格外的茁壮,仿佛预示着来年羊角槐大队会有一个大丰收。
王大爷看着那绿油油的麦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逢人就说:“多亏了语桐那女娃娃,咱这日子啊,肯定越过越好!”
被王大爷夸奖的黎语桐,这会正在跟王铁柱等几个村干部在测试面粉厂和酱醋厂,还有红薯加工厂所需要的机器呢。
这个机器都是她跟陆亦寒在兮兮的指导下完成的,秦可可也有帮忙在旁边递零件,拧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