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嫂子那番关于“红旗青年农场”和“厉害女娃娃”的无心之言,让苏麦子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她几乎可以肯定,那个“厉害的女娃娃”,很可能就是她们正在秘密调查的“张兰”!
这个发现让她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调查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不安的是,一个立过功、受过表彰的先进人物,怎么会和许副营长的“历史问题”以及那份被划掉的记录联系在一起?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秘密和更大的疑团。
当务之急,是必须确认那个女知青的身份!
但是,如何确认呢?直接去问李嫂子的丈夫老张?不行,太冒险了,万一引起他的警觉,甚至传到顾沉舟耳朵里,后果难料。
苏麦子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从“官方记录”入手。既然那个女知青当年因为抗洪抢险救人而受过表彰,那么,理论上应该会有相关的文字记录留存下来。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顾沉舟书房里那些落满灰尘的旧报纸和文件。上次她只找到了关于顾沉舟和许建国受表彰的简短通报,或许,在更早或者更晚一些的报纸、或者某些内部学习材料里,会有关于那次抗洪抢险更详细的报道,或者关于先进知青的宣传文章?
接下来的几天,苏麦子一有空闲,就偷偷溜进书房,像只勤劳的小老鼠一样,在故纸堆里仔细翻找。她翻阅了大量六十年代初期的报纸以及一些刊物,眼睛都快看花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一份已经发黄变脆的、标注着“内部学习资料”的旧文件汇编里,苏麦子找到了关于那次豫省黄泛区抗洪抢险的专题报道!
这篇报道比之前看到的通报要详细得多,不仅描述了洪水的凶猛和抢险的艰辛,还重点宣传了几个在抢险中表现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苏麦子的心怦怦直跳,手指微微颤抖着,在那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中仔细搜寻。
顾沉舟、许建国……然后,她的目光猛地定格在了一个名字上——
张兰!
果然是她!
报道中介绍了这位名叫张兰的女知青。说她来自S市,年纪轻轻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洪水中不顾个人安危,奋勇跳入激流,救起了一名落水的儿童。事后,她被评为“抗洪抢险模范”,受到了公社和县里的联合表彰,还被树立为广大知青学习的榜样!报道旁边甚至还配了一张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孩梳着两条大辫子,脸上带着坚毅的笑容,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找到了!终于确认了!那个被划掉的名字,那个“厉害的女娃娃”,就是张兰!一个曾经的英雄模范!
然而,巨大的喜悦过后,更深的疑云却笼罩了苏麦子的心头。
既然张兰是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先进人物,为什么她的名字会和许副营长可能存在的“历史问题”联系在一起?为什么那份记录上要刻意划掉她的名字?
这完全不合逻辑!
难道……当年的事情另有隐情?或者,张兰后来……出了什么事?
苏麦子看着报道中那个笑容灿烂、眼神坚定的女孩,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她隐隐感觉到,这个名叫张兰的女人,她的故事,绝不仅仅是报纸上描写的那么简单。
她和许建国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
她和顾沉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集?(既然顾和许当时都在场,张兰又是那次事件的英雄,他们不可能不认识)
为什么现在对许建国的审查,会牵扯到她?甚至需要刻意抹去她的名字?
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像滚雪球一样,在苏麦子脑海里越滚越大。
这个意外的发现,不仅没有让她松一口气,反而让整件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疑云重重。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触碰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甚至可能非常危险的秘密核心。这个秘密,不仅关系到几个人的命运,甚至可能牵扯到更深层次的……某些不愿意被揭开的往事。
苏麦子将那份内部学习资料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心里却再也无法平静。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确认“张兰”的身份了。她必须想办法,弄清楚当年在那个红旗公社青年农场,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背后,到底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
而这个真相,或许就藏在顾沉舟那紧闭的心门之后。她该如何才能撬开那道门,或者找到其他的突破口呢?
前方的道路,似乎更加曲折和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