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回家后卫岳连忙迎了上去打听情况。
看到妻子一脸疲累,他立刻询问:
“这是怎么了?何家人不好相处吗?”
尔雅摇了摇头:
“没有,只是我抄了一下午的经书脑子疼。”
经书很多地方特别绕口,笔画多难写,读起来又拗口,所以抄写的时候要格外专心。
尤其是尔雅这种头一回抄写的人,更加要集中注意力。
卫岳闻言不解:
“你们不是去烧香吗?怎么还抄起来经书了?”
尔雅不想对卫岳说那么多,只道:
“都到寺庙了,抄本经书不正常吗。”
卫岳皱眉:
“你不是最爱护眼睛吗?经书字小又难抄,你抄它干嘛!
何家人怎么样?好相处吗?你跟她们能不能处的来?”
尔雅不是爱挑事的人,虽然在寺庙时郭夫人有点拿姿态。
但俗话说得好,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
时下人就是认为嫁女儿要高姿态,以免女儿将来被婆家轻视。
所以尔雅也能理解郭夫人,她脸上扬起笑容,一副对何家姑娘很满意的样子:
“挺好的,何家的女儿长的极好,落落大方,跟咱们儿子挺般配。
至于郭夫人,看着也不是个难相处的。”
听尔雅这么说卫岳才松口气:
“那就好,你们处的来就好,”
尔雅这几天那么隆重的模样到底影响了卫岳。
他生怕何家人不好相处再为难人,他是想让儿子娶个好媳妇不错,但也不希望尔雅受儿媳妇的气。
等卫辞下值回家,也第一时间询问尔雅:
“娘,你今天见何家人感觉怎么样?”
尔雅更没有向卫辞告状的意思,她也不想让卫辞心里膈应的慌,依旧笑着道:
“挺好的,何家姑娘生的极好,娘挺喜欢的。”
听到尔雅说喜欢卫辞才彻底满意。
如果尔雅不喜欢何家的姑娘,那对方就是再好卫辞也不会娶的。
虽然这么说有点妈宝男,可卫辞本来就没有恋爱的心思。
他娶媳妇就两点要求,一是对方与他前程有益,二是母亲满意。
至于对方是丑是俊,性子如何,都不在卫辞的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对方只要达到自己的要求,他都会尊重对方,将她视为自己下半生唯一的伴侣。
现在母亲已经表示满意,那这门婚事卫辞也十分满意了。
打发走卫辞后,尔雅想着赶快把说了给何太夫人绣的经书绣出来。
一本经书而已,也没什么难度,自然不能太拖沓。
卫岳看尔雅从寺庙抄完经书回来又开始绣经书十分不解:
“你什么时候对经书这么着迷了?又是抄又是绣的。”
尔雅向卫岳解释:
“何太夫人前两天不是病了吗?我想着咱们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
我给何太夫人绣本经书,也算一点心意。”
卫岳闻言若有所思的点头,心道高门大户的女儿真的不好娶。
但转头他就托荣家的关系收了一支百年的山参。
想着到时候跟妻子绣的经书一起送过去,省的何家到时候不拿尔雅绣的经书当回事。
尔雅是刺绣的高手,绣经书这种事对她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虽然花了点时间,但完全不费心神。
待经书绣好,卫岳并着山参一起送了过去。
何家收到礼物十分满意,觉得卫家人做事真的体面。
不愧是能养出卫辞的父母,这下就连郭夫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就在何家想着挑个日子跟卫家定下时,卫何两家在谈婚事的事居然已经传出了风声。
尔雅听到风声大惊,她不知道这风声是怎么传出来的。
在婚事没确定之前,他们卫家就是在没品,也不可能把这事透露出去。
万一此事不成这不是坏人家女方的名声呢。
尔雅立刻去了文家,想要托王夫人向何家解释。
没想到王夫人听到尔雅的来意后却微微一笑,安慰她道:
“放心吧,此事跟咱们没关系,何家人也怪不到咱们的,一切都是天意。”
尔雅不理解王夫人的意思,连忙询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王夫人向尔雅解释:
“那天在普度寺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咱们有上天庇佑。
咱们那天去普度寺,你猜我看到了谁?”
说到这王夫人神秘一笑,在尔雅好奇的目光中继续说道:
“大理寺丞的肖大人的夫人卢氏,瞒京谁不知,她在闺中时就是个大嘴巴。
凡事最爱添油加醋,捕风捉影,要不是因为这个毛病。
卢氏那么高的出身也不会下嫁一个七品小官。
看到她我就猜到,只要让卢氏看到咱们和郭夫人说话,她就一定会大嘴巴瞎说。
果然被我猜准了,现在有了卢氏到处乱说。
何家人为了名声一定会急着跟咱们定下来。”
尔雅闻言恍然大悟,那天刚到普度寺时,王夫人的确跟自己说过上天庇佑的话。
她当时还想追问,但两人在外面说话不方便,王夫人就没细讲。
可是尔雅觉得完全没必要啊,何家人要真不满意这桩婚事,她也不想上赶着非要娶。
她虽然愿意为了娶儿媳妇低头,但完全没有逼对方非嫁给卫辞的意思。
王夫人看出了尔雅的想法,怕她误会,又解释说:
“你放心,卢氏在京中的口碑不算好,她说的话信的人根本不多。
如果何家人真不喜欢卫辞,咱们跟着一起解释,这件事能说的清的。
若他们满意这桩婚事,那咱们也能快点定下来。
否则那何掌院可是个极看重通胜风水的人。
等他找人算日子,没半年这桩婚事别想定下来。
俗话说夜长梦多,婚事还是早办早好。”
听到王夫人这么说尔雅才松了口气,不过她还是怕何家人误会,想着还是去何家解释一番的好。
王夫人却不以为意道:
“不用,以何家人在京中的耳目,他们定能查的清的。”
正如王夫人所料,何家一开始听到风声的确十分生气。
也最先怀疑是不是卫家走漏了风声,好在何家人做事严谨。
他们派人去查,很快查出原来那天在普度寺,郭夫人与王夫人和尔雅见面被卢氏看到了。
卢氏大嘴巴立刻就往外传两家可能是在谈婚事。
得知不是卫家人的问题,何家人只能加快与卫家接触的速度,尽快将婚事定下来。
何掌院非常喜欢易经,他这个人很迷信通胜风水,做啥事都喜欢查查黄历。
更何况是孙女订婚这么大的事,下定之前,卫家也要下聘。
尔雅开始在京中四处奔走,为卫辞筹备聘礼。
这一天她出门逛街,刚踏进一家皮毛店,居然再次偶遇了秦妙清。
这下尔雅更加觉得她每次出门都跟踪她的人是秦妙清派的。
但她并未表现出来,在秦妙清看到她就迎上来,亲热的喊着:
“宋姨,好巧,我们真是有缘。”
尔雅也露出笑意,柔声道:
“秦姑娘,又见面了。”
秦妙清主动上前挽住了尔雅的手臂,询问她:
“宋姨,你要买什么皮毛啊?我可以给你出出主意。”
尔雅见状眼神微闪,这个秦小姐很显然是冲着卫辞来的。
如今京中已经传出卫家与何家要结亲的风声,秦小姐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尔雅不知秦妙清之所以没反应是因为她根本没听到卫辞要结亲的风声。
秦妙清是王爷的女儿,皇室宗亲的社交圈子多是勋贵。
和清流圈子不怎么接触,卫辞与何家结亲自然不在她们的讨论范围内。
秦妙清虽然重生了一场,但她是庶女,又没什么人脉。
多亏靖南王妃人宽和,她知会一声能从王府出来走走已经很好了。
没自己的势力也没有人脉,消息自然不灵通。
且她前世的记忆还告诉她,卫辞成婚很晚,至少要两年以后呢。
秦妙清才能不慌不忙的还在接触尔雅。
尔雅搞不懂秦妙清的想法也不追究,她笑着向秦妙清解释:
“我也不是真心想买什么皮毛,只是有些人脉,想做点绸缎布匹的生意,如今先四处走走看看。”
听尔雅这么一说,秦妙清想起前世卫辞的母亲似乎的确做生意很厉害。
卫家出身底层,没有深厚的底蕴,前世卫辞的妻子嫁到卫家之前,人人都说她的日子要苦两年,先苦后甜。
可后来无论是卫家下聘,还是卫家的衣食嚼用,都没有比旁人差什么。
后来时间长了外人才渐渐知道,卫辞的母亲有一手极好的刺绣功夫。
且她还十分擅长做生意,开了许多生意兴盛的铺子。
这让很多女眷都后悔不已,原以为嫁到卫家是一件风险高的投资,结果却是掉到了福窝里。
就算有些人背后嚼舌根说她俗,就会打算盘,被铜臭腌入味又怎样呢。
手里有钱,日子好过比什么都强。
思及这些,秦妙清决定在尔雅面前也显露点自己的从商天赋。
她想起前世距现在不久后,南街那边长隆街道的慕客茶居会请来一位十分漂亮的琵琶女。
琵琶女色艺双绝,虽然平时只在茶馆弹琵琶,却为茶楼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客人。
美色在什么时候都是一项丰富的资源。
茶楼那边引流一多,整个长隆街道人流量都多了起来。
受茶馆影响,长隆街道的商家都跟着赚了钱。
她何不建议宋姨把店铺开到长隆街道去,等将来宋姨的店铺受益赚了钱,定会感谢自己的。
秦妙清立刻对尔雅道:
“宋姨,我看长隆街道的位置就不错,十分适合做生意。
现在那边店面也不算贵,不如咱俩合作在长隆街道开一家绸缎庄。
我出一半资金只占三成,你看如何?”
尔雅的店铺早就选好址如今都装修好了。
从江南进的绸缎都运完了,再过几天就开业。
眼下故意跟秦妙清提起开店也只是想套她的话。
现在听她这么推崇长隆街道,尔雅猜测她定是知道什么。
心里想着过两天就到长隆街道买个店面,嘴上却说:
“长隆街道我倒没去看过,我原想着在长安街开家首饰店。
但那里有个金楼,首饰生意做的极大,听说背后的主人也很有来头。
我这初到京城什么也不懂,也不知开个首饰店会不会得罪金楼背后的主子。”
金楼是太子妃张氏的陪嫁铺子,靠山当然是太子。
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秦妙清绝不会不清楚。
听到尔雅提起金楼秦妙清眼神中闪过一抹不屑,什么金楼。
等过几年太子倒台,这金楼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这几年太子风头正盛,能不得罪太子妃还是不要得罪。
秦妙清笑着点点头:
“金楼的确有些来历,宋姨避开他们也好。
但是我说的长隆街道宋姨一定要好好考虑考虑,我是真心想和宋姨一起做生意的。”
尔雅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
“好,等我去长隆街道先看看,我这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了解。
也不知道哪些人哪些铺子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听到尔雅这么说,秦妙清立刻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信息告诉了她。
尔雅把秦妙清说的信息都一一记下,直觉告诉她。
把秦妙清说的这些消息通通告诉卫辞,卫辞一定能分析出东西。
接着尔雅选了一件上好的白狐皮买下送给了秦妙清。
秦妙清虽然不缺什么白狐皮,但尔雅送她东西,就是喜欢她的意思。
她又惊又喜,连忙拒绝:
“宋姨,这怎么能行,上次您就送了我一只镯子,现在又送我狐皮,我怎么好一直要您的东西。”
尔雅却坚持让她收下,她用了一个秦妙清无法拒绝的说法:
“宋姨喜欢你,觉得和你有缘,所以才送你东西。
你要是不喜欢宋姨,那这白狐皮你就不要收。”
听到尔雅这么说,秦妙清喜不自胜,立刻收下了。
不管怎么说她给尔雅提供了消息,尔雅送她东西,一是感谢。
二是想着就算以后两人相交的消息传出去。
她也不能让人挑出理,花点小钱免以后的麻烦。
以后外人知道秦妙清曾帮过她,在听说她又送镯子又送皮毛,也不能说自己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