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看着宋荷指责自己时狰狞的嘴脸,被惊的退了一步。
这还是她印象中那个乖巧文静的小姑娘吗?
尔雅对宋荷的印象一直都是她儿时渴望读书时的模样。
那时尔雅虽然不喜欢李荣,可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侄女的。
她交代石头不可以因为宋荷是女儿,就不许她读书。
宋荷听到了她的话眼神亮晶晶的看着自己,眼神中满是欢喜和崇拜。
什么时候她就变成了眼前这副模样了呢?
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认知怎么会和李荣一样满脑子想着占便宜,占不到便宜便开始心生怨恨呢?
林氏也没想到孙女在不知不觉中竟被生母影响至此。
她几乎气的要跳起来,浑身颤抖道:
“你闭嘴!你爹教你认那么多字,读那么多书,竟没能让你学会明理吗?”
听到奶奶提起爹教自己读书识字,宋荷眼中终于闪过一抹心虚。
当初她娘看她是个女孩,不喜欢她读书写字,嫌浪费钱。
还是姑姑交代爹,不可以因为自己是女孩,就不让自己识字。
看到宋荷终于闭嘴尔雅心中失望至极。
虽然她一直对宋荷不错,但她也从来没想过因为一点小恩小惠,会让宋荷看重自己这个姑姑多于母亲。
她只是不理解,宋荷明明已经是个大人了,怎么读那么多书还不明理呢?
李荣刺伤林氏一事,宋荷竟能说出都怪自己的话。
自己做错了什么?就因为没有让卫辞娶宋荷,没有让卫辞教春生读书?
女子不让娘家人趴在自己儿子身上吸血是罪大恶极吗?
石头是她的亲弟弟,她日子过好了,让她出点钱帮弟弟一下,她不会拒绝。
可李氏打的是她儿子得主意啊,她拒绝有什么不对?尔雅真的心寒极了。
宋荷指责尔雅的声音引来了石头。
石头跑过来看到女儿正在和母亲还有姐姐对峙,也是头疼不已。
他训斥宋荷:
“滚回你的房间!如果你再为了李氏跟奶奶还有姑姑闹,你就去李家吧!反正你也认不清自己姓什么!”
石头的话让宋荷的眼泪跟不要钱一般往下流,她没想到爹会对她说这么重的话。
现在娘刚进大牢爹对自己的态度就变了。
如果以后爹娶一个后娘回家,那这个家还有自己和弟弟的立足之地吗?
宋荷满心委屈的跑回房间,石头看到尔雅脸色难看心中也不好受。
他走到尔雅面前低声道:
“姐,对不起,都是我没用,让你受委屈了。”
尔雅冷冷的看着石头,心头怒气翻涌:
“我是很委屈,我没想到你的妻子,你的女儿都对我有这么大意见!
你跟李荣同床共枕那么多年,她的心思你会不知道吗?
你若知道为什么没有及时遏止?还是说你跟她想的其实一样?”
闻听此言石头只觉无地自容,他与李荣夫妻多年,李荣的心思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无论是想要把女儿嫁给外甥,还是想要把儿子交给外甥读书,他都是隐隐清楚的。
他也曾制止,可李荣一不如意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他嫌烦就下意识躲开。
甚至主动捂上耳朵,不想管这些事。
原本想着反正姐姐也不常回来,李荣心中想法再多,见不到姐姐都是白想。
他又何曾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呢?
他只是偷个懒,为什么女儿和妻子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呢?
石头想跟尔雅解释,一时竟不知该怎么解释,他张口结舌:
“姐,我…”
尔雅看着石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的样子,只觉更加心寒。
弟弟终究也变了,根本不是她记忆中那个在河边跟她一起读书练字的石头了。
这些年每次回来李氏对她的态度都不变,她都隐隐知道这其中也有石头的责任。
如果石头态度坚决他不会压不住李荣,归根究底是石头懒得管李荣怎么对她。
自己早就不是他最尊敬的姐姐了。
尔雅吐出一口浊气,没再多说什么,只转身去扶林氏躺下,等林氏伤好了她立刻就走。
林氏看到女儿伤心了,忍不住替石头解释:
“二丫,你是不知道那个李荣多能闹腾,你弟弟也是没办法。
之前她想让荷花和小辞结亲你弟弟不同意,她就又哭又闹还带着春生回娘家。
还有荷花,也是她天天在荷花耳边说些有的没的,才让荷花想偏了。
你别跟她一般见识,现在李氏不在了,以后没有她影响,荷花自己会想通的。”
尔雅有心想反驳些什么,但最终她还是什么都没说。
只把林氏扶到床上道:
“娘,你多休息,不要操心了。”
林氏也知道闺女是真伤心了,想安慰尔雅几句也不知道怎么说。
接着心中又开始后悔当年娶了李荣这个搅家精进门。
她这辈子只有一儿一女,想当初闺女和儿子的关系多好。
如今硬是被李荣这个搅家精挑拨的离了心。
林氏越想越恨,恨不能冲进牢里再去把李荣打一顿。
接下来尔雅在宋家安静的照顾林氏,石头眼看着姐姐越来越沉默,也是后悔的不行。
几次私下找尔雅道歉,尔雅都不想搭理他。
等到林氏的伤口渐渐好起来以后,尔雅去宋家村和亲戚告别。
这次卫岳说什么也要陪着她去,尔雅去了大伯二伯家,还去看了二爷爷二奶奶。
二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还挺硬朗,牙齿也都好好的。
二爷爷看到尔雅很高兴,得知卫辞没来又失望又松了口气。
尔雅早就发现二爷爷既喜欢卫辞,又有点怕他。
许是古代讲究达者为先,卫辞虽是二爷爷的晚辈,要喊他一声太姥爷。
但二爷爷一辈子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中。
面对中了状元的卫辞,既喜欢小辈如此争气,又有些下意识的拘束。
尔雅忍不住向二爷爷提起了石头与李氏一事。
她虽然对石头感到失望,也有些生石头的气。
但一想到她走后石头也许会再次娶妻,就忍不住对二爷爷道:
“石头要是再娶媳妇,二爷爷二奶奶你们多给掌掌眼。
什么长相家世都不要紧,这次一定要选个人品端正的。”
二爷爷是宋家族人的族长,他又是石头的启蒙夫子,教石头读书识字。
他说的话对宋氏族人来说,比父母的话还管用些。
听到尔雅的要求,宋大树连连点头:
“人品好最重要,这娶妻不贤毁三代,你们家经过李氏的事,也该长长教训。
你放心吧,将来石头再娶媳妇,我亲自给他掌眼。
我们宋家可不能再娶回来一个刺伤婆母的媳妇了,真是给外人看笑话。”
宋大树是读书人,平时最要脸面。
如今宋家出了一个刺伤婆母的媳妇,他比谁都生气。
二奶奶耳朵不好了,基本上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
以前宋奶奶还在的时候,还会趴在她耳朵上跟她聊说话。
自从宋奶奶去世,她就寂寞多了。
今天见到尔雅与卫岳很开心,但又听不清几人在说什么。
隐约听到几句娶媳妇还以为是卫辞要娶媳妇了,插话道:
“是小辞要娶媳妇了吗?娶哪家的媳妇?”
二爷爷趴在她耳边大声给她解释:
“不是小辞娶媳妇,说石头呢。”
二奶奶不明所以,石头都那么大了,儿子都快十岁了,跟娶媳妇还有啥关系。
二爷爷又不厌其烦的大声解释石头休妻了。
二爷爷是个体面人,一辈子除了真的生了大气,其他时候说话走路都是不疾不徐。
且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讲究一个君子风度。
如今尔雅看到他趴在妻子耳边高声解释,没了所谓君子风度的模样,一点都没觉得哪里不好。
反而觉得夫妻到老能如此,二奶奶才算嫁对人。
不过终日沉浸在无声的世界也太可怕了。
所以尔雅这次来看望两人,除了送绸缎吃食外。
还搜罗了不少对二奶奶的耳朵有益的药材药材,希望能让二奶奶的耳朵有所恢复。
从二爷爷家出来以后,尔雅感叹:
“以后我老了,要是耳聋眼瞎的,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嫌弃我。”
卫岳听到她这话忍不住失笑:
“你才不会耳聋眼花,你就是老了也是个耳聪目明,漂亮的老人家。
到时候你不嫌弃我我就阿弥陀佛了,哪里敢嫌弃你。
这辈子,咱俩只有你嫌弃我的份儿,永远不会有我嫌弃你的时候。”
尔雅闻言心中高兴,嘴上却嘟囔:
“又不是老妖怪,老了还怎么漂亮。”
卫岳环视四周见四下无人,于是抓住了尔雅的手,轻声道:
“在我心里,你永远都跟当年我初见你一样好看。”
说完卫岳许是觉得不好意思,自己的耳朵先红了。
他记得当年尔雅第一次遇见他时看到了蛇,她被蛇吓得花容失色,扭头就跑。
却一头撞到了自己怀里,也撞到了他心里。
这么多年,卫岳最感谢上天的从来都不是上天赐给了他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
而是让他娶了尔雅,自从娶了尔雅他才开始觉得日子过得有盼头。
尔雅听到卫岳的话有些难为情,老夫老妻了突然说这个,但心里偏偏还有些甜丝丝的。
接着她突然十分想念卫辞,想他们一家三口团聚,她对卫岳道:
“咱们快些启程去京城吧。”
卫辞已经走了十几天了,现在应该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了。
如今林氏的伤口已经快大好,平时走路,吃饭都不影响什么,他们也该启程了。
卫岳点了点头:
“行!回去我就联系镖局。”
家里的行李早就收拾的差不多了。
良田什么的卫木匠想着以后也不回来了,想着卖了算了。
可以到青州再买,这样也省的管理不方便。
因为知道亲家宋老三最喜欢买地,卫木匠索性把田地半卖半送给了宋老三。
卫岳让他留了二十亩,给青鸾和青凤一人十亩就当补嫁妆。
周三娘跟着他们进京,心中对女儿定是不放心的。
她们有了田地,周三娘也能安心些。
女子的嫁妆田产是可以登记在官府的。
以后只要青鸾不懦弱到愚蠢妃地步,主动妥协把良田给李家,那李家就抢不走她的田地。
青凤就更不必说,她在孙家的日子比青鸾好一百倍。
周三娘虽然有很多迂腐的毛病,但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看到卫岳临走之前还给她的两个女儿留田产,周三娘激动的热泪盈眶。
如今世道平安,良田越来越贵,一亩良田都能卖到十五两了。
二十亩就是三百两,周三娘一辈子也没挣那么多钱。
卫家发达了不仅没有嫌弃自己,如今上京也愿意带着自己。
走之前还跟她的两个女儿补那么重的嫁妆,周三娘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还这份情。
她只能更加用心的伺候卫木匠,同时她也清楚尔雅和卫岳之所以对她这么好。
都是因为感激他们不在章阳县的日子,一直是她陪在卫木匠身边。
否则卫岳与尔雅哪能安心在青州做生意。
尔雅与卫岳都是闲不住的人,进京以后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生意要做。
尤其是尔雅,此次进京后她不仅要办好花容阁与云衣阁,她还想再学点东西。
还要给卫辞娶媳妇,根本没办法像眼下的那些儿媳妇一般,天天跟在公公婆婆身边孝敬。
京城本就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卫木匠连官话都不会说,也没啥朋友。
有周三娘在身边陪着,他才不会寂寞,日子也好过些。
所以卫岳与尔雅为了安周三娘的心,愿意多出点钱。
收拾好一切后,一家人先坐镖局的车去了青州。
青州的小院有王婶在,一切都整洁干净。
只是王婶有些担忧卫岳和尔雅让她留守青州,以后她可能就难见到儿子了。
所以找尔雅求情,可不可以把她也带去京城。
尔雅本来就没想把王婶丢在青州,王婶是个踏实肯干的人,细心体贴,话也不多,从不出去乱说主人家得是非。
尔雅与卫岳都对她很满意,还想着将来让她照顾卫辞的孩子,自然要把她带去青州的。
只需青州的产业,卫岳早就托了荣老爷帮他找合适的话人管理。
王婶听到尔雅愿意带她去京城顿时松了口气,兴高采烈的干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