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十八年,二月初五。

科举会试第三场。

文墀宫。

一列列全副武装的禁军,手握刀剑,身披铠甲,庄重地守卫着文墀宫的四周。

这一年,是大明的科举年。

自洪武五年科举以来,因朱元璋认为录取的举人与进士缺乏实际才能,于是暂停了科举制度,至今已有十年未开科举。

直到洪武十五年才重新宣布恢复科举考试,历经两年半的童试、院试、乡试,如今终于迎来了科举的大试环节。

此次参加会试的举人多达万人。

随着一声响亮的锣鸣,考场外的举人们依次进入这稍显局促的考场,经过一番严格的检查后,夏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坐在座位上的夏白目光清澈明亮。

此时文墀宫内虽然有些嘈杂,但在夏白耳中却如同静谧无声。

他轻声呢喃着,内心愈发坚定。

“启迪青年。”

“*而非奴仆!”

“前行而非固守!”

“进取而非退缩!”

“开放而非封闭!”

“务实而非空谈!”

“科学而非幻想!”

……

随着这些话语低声回荡,夏白的眼神愈加坚毅,那份斗志与拼搏精神也在逐渐增强。

他渴望成为官员。

这一点毋庸置疑。

前世,自大学时期起,他就积极备考公务员考试;来到大明后,依旧不懈努力地准备科举。

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弱冠之年,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接连通过童试、院试和乡试,直至今日站在会试的殿堂之上。

尽管占据了一定的地利优势——北方地区文化氛围较为薄弱——但这也离不开他的个人付出。

来到大明多年,坚持不懈地复习迎考,他追求的并非仅仅只是进士头衔,而是怀抱更远大的理想。

他立志为百姓谋福祉,为华夏谋求长久安定繁荣的局面。

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他义无反顾。

这也是身为穿越者的他们应当肩负并完成的伟大使命。

他承袭了先人的荫庇,才能昂首挺胸地立于世间,这背后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以鲜血铺路换来的成果。

这一切来之不易。

他绝不会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就妄自菲薄,更不会甘愿沦为旧时代的爪牙,助纣为虐。

他做不到这些。

他也明白得很。

只要顺利回答完最后一场的“策问”,他便能在此次科举中高中进士,步入仕途,成为大明的官员。

自从洪武十七年《科举成式》颁布之后,中国的科举制度便彻底进入了八股文的时代。

他在会试中的前两次考试里,已经完成了三篇《四书》、四篇《五经》和一篇以“诏诰表”形式写成的文章。

据他所知,自今年起,天下科举对最后一场“策问”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人们更关注的是第一场的八股文。

“策问”的好坏只是锦上添花,只要文章通顺无误,进士及第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确实渴望入仕,但明朝的官职并非他心中理想的官职,这与其说是为官,不如说是在为朱家充当奴仆。

他的脊梁是由无数*浴血奋战、以生命筑起的,绝不能因权势*而弯曲。

若贪图名利,便会失去自我。

即便怀揣造福苍生的抱负,也难免被旧时代的污秽侵蚀,最终沦为其中的一部分。

失去尊严或许能换来飞黄腾达,荣华富贵,但这样的人终究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走狗,一生都抬不起头。

他与宋濂截然不同。

历史上,宋濂屈服了。当他写下《送陈庭学序》时,他的命运便已注定。

既然歌功颂德,“如今圣主兴起,天下安定,四海归一”,又怎能坚守初心呢?

朱元璋需要的不只是宋濂这样一个文坛领袖,更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剑。

而他有自己的信仰。

他拒绝跪拜,也不愿为奴。

他作为当代的脊梁,承载着太多的期望,背负着无数热血与牺牲,也寄托着未来世代的深切期盼。

他放下笔,抬头望向高墙。

庄严的高墙上,透过窗户洒入一抹红色的阳光,这鲜红的颜色在这压抑的考场里显得尤为醒目。

他从未否认过。

明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

重铸山河,再塑中华。

兴盛超越唐宋,远超汉唐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于紫禁之顶,创立大明,定年号洪武,此等伟业,当永载史册。

一个出身贫寒之人,凭手中利剑,成就非凡功勋,团结南北,如此丰功伟绩,应被世代铭记。

然而,明朝体制扭曲,经济与文化受压制,重农轻商,对华夏长远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害。

明朝建立正当其时,因朱元璋本为平民;明朝衰败亦由此起,皆因这位平民出身者。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仍抱持平民思维,视百官为自家佃农,视万民为私产奴隶。

夏白同样是平民出身。

不同的是,他来自未来。

身为同为平民,他不愿屈从于现世皇权之下,更不甘心沦为旧制度帮凶。

他决心挺直腰杆,不负先人期待,照亮旧时代,引领新时代。

他希望当代人也能挺身而起。

历经穿越,他需具备应有的傲气,亦需展现现代人的骨气,怎可趋炎附势,为一时利益放弃原则?

初临此世,他便立下誓言:

这一生,宁做乞丐,不做奴仆!

他参与科举,只为改造明朝,即便失败,也要成为黑暗时代中的一束光,守住穿越者的信念。

浩瀚华夏,千秋江河。

如日东升,似月恒久。

他回过神来,凝视面前宣纸,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

夏白执笔,开始书写,所答并非策问内容,而是开辟了一个全新主题。

“借鉴往昔,有益治理之道。”

“自宋代始,国家兴衰逐渐趋同。”

“宋朝因幼主得国,又因幼主失国;元代以武力夺天下,亦以武力失天下。”

“大明一代,因农事兴起,也必将因农事衰亡。”

“因其不恤民情!”

---

考场中其他举子还在思考如何下笔、如何通过策问展示治国才能时,夏白已运笔如飞。

片刻后,他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简单浏览一遍,满意地点点头。

他知道。

夏白将自己撰写的这份“策问”卷呈上之后,必定会在礼部乃至整个天下引起轩然*,他也因此将在京城声名鹊起。

然而,究竟是何种名声,他并不知晓,也毫不在意。

自从来到大明,目睹了当代种种暴虐无道与昏暗*,他的心中早已只剩下一个念头——改变历史的轨迹。

即便是在大明,封建制度巅峰时期、洪武朝这样的背景下,他依旧无所畏惧。

穿越至此,总该为世间做些事情,总该具备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情。

他的决定,是与历史上那些先贤并肩而立,纵有分歧,但只要目标达成,便是坦途一条。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改造大明!

即便失败,葬身于这腐朽的社会,他也毫无遗憾和愧疚。

他来过,抗争过,已然足够。

夏白抬起头,望向透过高窗洒入的阳光,忽然想起曾在电影《建军大业》中看到的一句台词。

“那些经历战火洗礼的灵魂,将与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

“无比荣耀!”

如今,他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他低下头,眼中光芒闪烁,内心热血沸腾,说道:“逝者的价值由生者赋予,我此刻的努力同样意义非凡!”

夏白嘴角浮现一丝笑意,继续在宣纸上书写着对朱元璋而言是逆向内容的“策问”。

……

“洪武帝出身卑微,看似最体恤百姓,实则对民众最为冷漠。”

“他对天下百姓缺乏真正的理解。”

“洪武帝仅有爱民之心,却无实际行动,将天下据为己有,打着爱民的幌子,实则施行虐民的政策。”

“视百官如长工,视万民如家奴。”

……

夏白并非一味地批判。

他参与科举,并非为了发泄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也不是单纯的义愤填膺,而是真心想要改变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虽然言语间不乏冒犯之处,但更多的是痛心疾首,渴望看到社会有所作为。

正午时分。

会试第三场结束铃声响起。

夏白的“策问”早已完成,也提前整理好了考桌上的宣纸,听到清脆的钟声后,他径直站起,将答卷交给门口的收卷官,随人流走出文墀宫。

文墀宫外……

夏白停下脚步,回首望了一眼。他唇角微扬,露出一抹笃定的笑意,语气铿锵:“十年磨剑,只为今日出鞘;纵不能乘风破浪,亦不失英雄本色。”

“这一回。”

“定要在污浊尘世闯出一番天地。”

夏白转过身,扫视四周,随后迈步走向贡院内属于自己的那间号舍。

会试的考场设在文墀宫,与乡试相同,每三天考一场,总共三场。因此在这短短九日之内,他们只能栖息于官府分配的号舍之中。衣食住行皆在此间解决,且一切物资还需自行筹备。官府并未提供任何补给。

如今三年一度的会试虽已结束,后续的阅卷工作自然也不会由他们决定,此时他们该退出这场角逐了。

放榜通常在科举结束后第十日进行。在这期间,他们需要自行寻找住宿之处,但作为举人,他们无需为此多费周折。早在他们赴京之前,已有许多人提前在京城安家,或是由各地商人集资购置房产,作为同乡的聚会之所,这种场所被称为“会馆”。

京师汇聚四方人士,各乡都有各自的会馆。

应天府所建的多数会馆,主要是为同乡官员、士绅以及参加会试的举人们提供聚会交流的场所,基于地域关系搭建,不仅便于人员管理,也帮助早期入仕者积累声誉与人脉。

因此,这类会馆一直备受推崇。

夏白随身携带的行李十分简单,仅有一些剩余的干粮和几件换洗衣物,稍作整理后便背起包裹离开了号舍。

门外此刻热闹非凡。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压在所有人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往日沉默寡言的人们也逐渐活跃起来。

然而,与其他考生的喧嚣相比,夏白等人的气氛依旧略显低沉。这是因为活跃的考生多来自南方,他们数量庞大,自古以来便瞧不起北方考生,言语间不乏对北方人的轻蔑与嘲讽。

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的现象。

自大明设立科举以来,南方考生在录取名单中的比例始终远超北方。就连赐进士及第的第一甲,也一直被南方学子占据,未曾旁落。

第二甲中的赐进士出身者,多数也是南方人,北方考生通常只能出现在赐同进士出身的第三甲名单里。

此外,浙江与淮西的势力在朝堂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这些来自南方的学子愈发骄矜,对北方学子则多有轻视之意。

初到应天府时,夏白便听到了街头巷尾传唱的一首童谣:

黄练花,花练黄!

其中,“黄”指的是黄子澄,“练”指练子宁,“花”则是花纶,而这三人仿佛命中注定,将成为状元、榜眼、探花的最佳人选。

尽管名次可能略有变化,但整体顺序似乎已成定局。

令夏白惊讶的是,这首童谣不仅广泛流传,连参加科举考试的其他考生也纷纷认同,都认为状元、榜眼、探花必定出自这三人之手。

这足以证明,他们的文学才华远超他人,否则不会如此受到推崇。

“黄兄,看来这次的新科状元非你莫属啊!”

“哪里哪里,花兄过誉了。依我之见,花兄和练兄更胜一筹,与二位相比,我最多只能算探花了。”

“黄兄又在取笑我了,满城皆知那句‘黄练花,花练黄’,我练子宁一次都没排在前面。”

“状元之位断然轮不到我。”

黄子澄、练子宁、花纶三人互相调侃,嘴上说着谦虚的话,眼中却透着志在必得的决心与斗志。

对于新科状元这个称号,他们早已在背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绝不可能轻易放弃。

这是大明科举中断十年后首次开考,上万名举子共同参与,意义非凡。

他们怎能不心动?

黄子澄环顾四周,目光一转,高声说道:“花兄、练兄,我记得上一次科举,朝廷录取了一百二十人,其中南方士子占了八十几人,北方不过三十来人。”

“经历了这十年的准备,两位觉得这次北方会有多少人能进入三甲呢?”

花纶瞥了黄子澄一眼,又扫了一眼旁边敢怒不敢言的北方学子,嘴角浮现一丝轻蔑,说道:“恐怕连南方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北方与胡虏纠缠太深,早已失去文化之心,一群未曾真正接受文学熏陶的人,即便再给他们十年又有什么用?”

练子宁冷笑附和道:“依我看,二甲都不一定能有北方考生,即便有,也只是末流罢了。”

黄子澄点头赞同:“北方始终与我们不同,离蛮夷太近,离先贤太远,或许他们如今已不再适合读书治学了。”

三人你一言我一句,引得周围一片笑声与喝彩声,唯独北方学子面色阴沉,却又无计可施。

因为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确实考不过。

夏白瞥了一眼那三位众星拱月般的人物,眉头微皱之际,忽而耳边传来一声问候。

“夏贤弟,此番考试感觉如何?”

亦舒读书推荐阅读:把后宫当成副本春秋鲁国风云华夏先祖屹巅峰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靠复制,带领帝国崛起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三国: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三国之黄巾神将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楚汉战争重生之铁血战将庶民崛起铁血大明汉宫秋我有一个名将系统随风遗留抗战之大国崛起海上升明帝红楼野心家新贞观造反录贞观清闲人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沙雕网友援北伐特种兵之诡刺东朝英雄传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三国之袁氏天下穿越,恶毒奶奶要烧死我天价傻妃:娶一送一穿越水浒收好汉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抗战观察者三国从杀入长安开始邪龙狂兵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唐时月强横废太子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秦朝历险记三国之龙腾幽州,开局三千骑兵陈武风云
亦舒读书搜藏榜: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统计大明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崛起的家族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三国:与曹操拜把子荡宋荣耀大中华蜀汉权臣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纯情小妞很霸道幼儿老师闯异界三国之吕布天下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绥阳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之周氏天子燕颂公主别这样,有人看着呢龙主三国晚明海枭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召唤之极品太子爷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把后宫当成副本舌尖上的大唐穿越红楼:开局有点苟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人在三国,横扫诸天天才神医宠妃琅琊榜史料本:筹谋十二年签到在红楼妃朕莫属大明:开局朱元璋逼我结拜朕真的不务正业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革秦寒门崛起笔趣阁极品帝师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亦舒读书最新小说: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