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就是能担任六部主事、知县等等了,回乡是地方官迎接,家族都会受到庇护。
本朝最承认的就是科举入仕,进士晋升也更快,比家乡的地方官品级还大呢。
宋婉君这般说了。
“新柔,你现在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祝新柔唯有沉默。
科举有千百种不好,但只要一朝中了进士,那么就是出身无碍,天然有了自己的一批同榜友人,这就形成了自己的庇护。
除去宗室,科举是这天下人最快的晋升法子,也是最公平的法子。
一个农家子,若是极有天资,只需要考试,就能成为一地父母官。
比如常逸阳,出身寻常,耕读之家,家中缺少钱财,但是他一朝中了举人,就能和各地举人结交,进了云麓书院。
最后到了宋婉君的面前。
祝新柔愕然,“他出身寻常?”
可是她看着穿着不像啊。
宋婉君轻笑了一声,“这般有天赋的人,邱院长都说他必定中举,他难道缺少资助的人吗?
这种麒麟子,是藏不住自身的光,自然是会引得无数人想要上前结交,只图在他还没有发迹前,结下一个善缘。”
“新柔,这就是科举能带来的好处,你说还有比这更直白、更公正的法子吗?”
“所以啊,这世间最轻便的一事就是读书,读成了,他和自己的亲眷都能进了士族。
你说寻常人一辈子能受多少委屈?
进士这两字,就能让他出入都受人尊重,就算不做官,回乡治学那也是本地父母官尊重的人物,寻常百姓受到的委屈和他是没关系了。
外出游历,他们遇见官府,见了官老爷都是以礼相交。
纵然真遇到了大难,他们还能求助同年(同榜进士)救一救自己。
三年科举才取了多少人,这些同年往后必定有人登高位,乃至入阁,寻常人有机会给这些宰相高官写一封书信,陈述自己的冤情吗?
他们可以,因为他们是同年!
若是对同年冤屈视而不见,看着他在自己家乡蒙冤而死,御史都能喷死他们!
更不必说,进士必然能在青史留上一笔。”
“就算是启昭不想做官,中一个举人那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告诉我为什么不让他读书?”
“这世间有最好的路,为什么一开始要走难的路?若是你二哥没有那个天资,我就认了,但绝不能一开始就让他走了歪路。”
祝新柔默默点头。
宋婉君,“你背的道德经如何了?”
祝新柔道,“娘亲指的那几张已经背得差不多了。”
“不要差不多,你必须烂熟于心,旁人说什么,你就能立刻拿出下一句应对!”
常逸阳和能旭教孩子教的头疼。
祝启昭不用说,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偏偏他有天赋,这两人爱才就越发对他严加管教。
七岁的祝绍庭却是读书进展太快,他们设题考校了一番,竟然是已经有童生的水准了,就算是秀才,那也是在可进可不进之间。
他们自诩有天赋,但是面对祝绍庭,也不由得心中生出无限感慨,甚至有了几分酸楚。
想我当年寒窗苦读,他怎么能闻一知十啊?
真的是越教越心酸,可是又对着这样的读书种子,说不教吧?他们委实舍不得放手,甚至生出了一种遗憾。
若是他在晚上几十年出身,等我中了进士做了高官,一定要把此人收做我的关门弟子!
如此,这爱才的两人,就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教导祝家兄弟两人读书。
至于最小的祝新柔,能旭两人想着女孩子不用科举,认些字就好,委实不用逼得太过。
可是她为什么抱着一本道德经啊?
祝新柔正色道,“娘不拘着我读些闲书,两位夫子是觉得不妥吗?”
常逸阳和能旭:……倒不是不妥,如果是考科举的人,现在研究道德经确实不行,这么想来……还是很不对啊?
为什么一个三岁孩子会研究这种经书啊?
你看的闲书不该是一些童谣、故事书吗?
祝新柔心中哭唧唧,面上只能表示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而且读出了一些趣味。
她这最后一句话说得不假,她确实有了些感悟。
常逸阳和能旭只能道,“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字,可以来问我们。”
至于说不懂的意思来问他们……嗯,其实他们是奔着世间功利而去,委实是没钻研过道家经典,更不敢随意解释,免得误人子弟。
一路上,船行经了几个州府,也停驻了不少码头,拜访了不少人家。
今天又是停靠码头的一天。
祝新柔原以为和往常一样,只意外的是娘竟然带着她们去了一家酒楼吃饭。
“此处临江,最初是修建在北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题词。”
下面又传来了一阵吵闹声,在她们的下一层就是本地的文人聚会,在这里写诗作画。
祝新柔听着娘亲讲解,专注和手中的鸭子奋战。
宋婉君斜倚在窗边,窗外就是大运河,河上舟楫往来,两侧人声鼎沸,是盛世场景。
她端着酒杯小酌,里面是果子酒,不醉人。
楼下的吵闹声透着大开的窗户时不时涌上来,不知何时,突然间声音停止了,紧接着是更大的喧哗声,方道子三个字出现的频率最多。
“新柔,过来。”
宋婉君招了招手,看着女儿嘴角的油光,笑出了声。
祝新柔呆了一瞬,只觉得娘亲今日更好看。
“娘,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
宋婉君拿着酒盏侧首想了一想,“不知道,要看新柔开不开心。”
祝新柔茫然,等到婢女给她洗了手,又擦去嘴角油渍。
宋婉君这才让女儿走到近前,她悄悄说了一番话,最后道,“成不成,都看新柔自己的想法。”
祝新柔走出了包厢,走下楼梯,直至撞到一个穿着道袍的人时,她都犹如在梦中。
楼下的人看见方道子撞了一个小姑娘,一时间都出来看,就听到祝新柔开口背了道德经中的内容。
她坐在地上,吐字清晰,眼神却是迷茫,像是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又像是被大事冲击一时间心神震动。
当然,三岁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神震动,这反倒更像是得了仙家点化。
祝新柔背完,却又给出了两句解释,正是刚刚方道子在房中询问众人,却无人能解的题目。
众人更加惊异,酒楼中的人听到消息都来看。
有些人就忍不住多问了两句,祝新柔竟然都能回答!
众人面面相觑,震惊之下,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方道子连道了三声好,“这般天资,乃是我生平第一次见!”
有了方道子的话,再加上这里的都是读书人,一时间这件事就传遍了本地。
有说这人是神童,也有人说她梦中得了神仙传授。
倒是没人怀疑这是自导自演,因为——祝新柔才三岁!
这是大人们想就能完成的事情吗?
祝新柔听得外人的讨论,震惊道,“我生下来就有异香?天生还飘了祥云?”
春月忍着笑,“小姐,不是天上,是室内。”
“这有什么区别啊?”
“小姐,室内飘云彩,所以当年定康府的人才没看见这个异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