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浮州医学院教职员工中有10人报名,目前接到了复试通知的人有4人、正式录取通知的一人、已经有1人收到了不予录取的通知,其他的人还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外科的汪梦龙和生理教研室沈老师是第一批去上海医学院参加面试的考生。
汪梦龙老师属于第一个接到正式录取通知的,同事同学们闻讯都聚集在学校大门口,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的主观努力是可以实现理想、可以达到的目标、的确是事在人为!
沈老师是属于第一个接到“不予录取通知”的。
他是一个老中专毕业生,报考年龄已经是最后一年了;他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居然是“非专业因素”。
他的专业成绩位列第一,那位指导教授在运动中被曾经的学生批斗过。
面试的时候,沈老师的专业问题回答的也非常好。
这位心有余悸的指导教授还是试探性地问道:“我脱离专业环境已经十年之久。我的业务水平不高,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位书呆子孙老师,平日里教课时那是一个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此时却茫然不解冒然回答:“没有关系啊,上海医学院有这么多着名教授、图书馆里有那么多专业书籍,我自己看书也行啊”。
闻言,那位教授脸色大变,不再提出任何问题,面试就夭折不再进行下去了。
孙老师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次考研自己肯定完蛋了,而且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机会也丢失了。
得知这种情况的老师学生,无不为之跌足叹息,真是要抱憾终身了。
外科的余际舟老师、还在焦急地等待通知,内心的焦急可想而知。
忆江南站在他的身边,给他打气:“能坚持到底的人,一定是胜利者”!余老师感激地点点头“谢谢鼓励”。
张国梁兴高采烈地来找忆江南:“《红楼梦》的票子、买到了,去看吧”!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巅峰之作、历来在民间流传着对《四大名着》的一些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男不看水浒、女不看红楼”。
1962年云集了我国越剧界的着名演员、最终成功搬上了舞台和银幕;当年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文化大革命中它被打成了《一棵大毒草》,1978年它重新放映,受到欢迎的程度,到了不可想象的狂热地步。
人们疯狂了一般地想要先睹为快,千方百计各显神通要弄到这场电影的一张票。
看过电影的人可以到处炫耀、人人都在谈论《红楼梦》、绝大部分的人起码都是看过2遍以上、最多的人看过8遍、看过5、6、7遍的人不在少数。
听说有人为了先睹为快、专门坐火车去北京看红楼梦;就是因为北京排片全国最早、等到上海放映时再赶回上海每场必看。
影片在正常的放映时间内根本就安排不过来,于是开出了早上3点钟的早场和晚上12点以后的夜场。
就连妇产科那位60岁最慈祥爱热闹的曾医生、她也兴致勃勃地赶过3点的早场和12点的晚场多达4次之多;每次都为剧中的林黛玉流下同情的眼泪。
在未婚的青年男女当中,《红楼梦》的吸引力更加无法抗拒;他们在向往自己的未来幸福时,很容易就把自己带进了剧中。
他们常常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自诩、更有那看过红楼梦之后疯狂自杀者把他们的性命都奉献给了《红楼梦》......
忆江南、帅小雅、周淑芬手里紧紧捏着那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手的电影票。
紧跟在张国梁的身后,好不容易闯过拥堵的无票人群、出了一身大汗才挤进了电影院……忆江南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费劲地去看一场电影。
内科见习半个月,每人分配了5张床位、包括写病历、开医嘱、开处方、每次查房以后的病程记录、要学会视、触、叩、听的手法检查病人身体;
内科带教老师余蜀光还经常组织对疑难病例讨论、再结合书本知识复习《诊断学基础》:整天忙的不亦乐乎,大家都觉得收获极大、虽苦虽累却都乐在其中。
随着见习时间的流逝,同学们在晚饭后散步时间内,开始考虑即将到来的暑假期间能干些什么了。
有人想去广州、有人想去上海、有人想去南京……
赵冬梅下放时,认识了一位上海知青,关系特别好,她就打算与那位知青姐姐一起去上海玩;饶立夏会与哥哥一道在上海相聚;忆江南还在去不去广州等待消息。
这一天晚上,在妇产科门诊室内复习功课的其他人都已经离去,只剩下饶立夏和忆江南两人刚刚讨论完一个病案。
她收拾好了自己的书本笔记正准备离开,饶立夏却犹豫再三,提议再坐一会。
他突然说起了“你们班上有几个人、经常去霍书记那里汇报你的问题,你知道吗?”
忆江南一笑:“大概是哪几个人,我知道的”。
“书记在一班和二班的有些同学里面、包括对赵冬梅、对我都谈论过你,你知道吗?”
“也许他在搞调查研究吧?”忆江南还在笑。
“这次下来、书记对我和赵冬梅还有其他同学交代了任务,要我们注意你的言行举止,是否在背后议论他人,犯了自由主义……
下来之前,有好几次我们都看到了书记和倪子祥避开他人讲了你一些什么事情……还对内科外科带队的两位余老师交了底,要注意观察你这个人……这样下去,你怎么工作?”
饶立夏十分担心的说着。
这是因为前两天,三位副班长在一块讨论年级学生干部当中、被人非议质疑攻击存在“人言可畏”问题。
饶立夏觉得忆江南根本不是一个鸡肠小肚眼的人,反而是她的光明磊落内心强大,还帮助了自己做出分析和应对策略;实在按捺不住才会打抱不平对忆江南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的。
原本他也认为书记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忆江南、才交代的任务。
不知道还有住女生同一宿舍的祝钰容、也接到了要“监视”忆江南的任务;那个乐观单纯的女孩子起初是吓了一跳,再通过对忆江南同吃同住一个月的时间,完全与江南打成了一片。
她反倒打抱不平了,实在没忍住、这才告诉了副班长饶立夏。
忆江南这会可是笑不出来了,书记竟会如临大敌对付自己,这倒有些出乎意外了。
看来,书记偏听偏信居然到了如此严重地步,她对此还是估计不足的。
自己做事光明磊落,她并不担心有什么把柄落人口舌。
但是她担心倪子祥,这人惟上是从,耳朵根软、奉行中庸之道的他恐怕是很难顶得住这种流言蜚语压力……看来,自己和倪子祥两人都不可避免必须接受这场严峻考验了。
难怪他会在信中提到:“为什么对你抱有看法的人日益越多......希望你能团结大多数、不要过多地议论他人”,这完全是在转述霍书记的原话啊!
倪子祥的个人阅历非常简单,根本没有能力分析“领导的不良印象”,何况这位霍书记对忆江南的印象已经坏到了需要派人“监视”、要“调查”忆江南的地步。
当年还在读初中或小学的红卫兵小将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把“阶级斗争”玩的滚瓜烂熟,他们现在已经长大了、什么“清君侧”“挑拨关系”之类的手段、还是很有办法对付某些她们看不惯的“对立面”的。
饶立夏和忆江南现在都有对立面、而且都被对立面攻击;赵冬梅年纪最小,只是有人取笑她在“谈恋爱”但那个声音还不算很大。
饶立夏是工作学习上抓不出问题,就从生活作风方面受到攻击、说他对某某女生怎么样。
忆江南则是工作学习生活没抓住问题,就攻击她不能团结人……反正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谎话重复了一千遍就是真理”,直接搞到你不信也会信的程度。
忆江南很庆幸自己对感情的压抑和克制,“内心翻江倒海、表面若无其事冷若冰霜”,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上被人真的抓住小辫子,那现在的自己还能安然若素吗?
忆江南庆幸自己这段时间采取的“紧急避让低调冷处理”的办法,面对这种局面下一步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