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难以违天命吗?”
“过往种种果真不可改易?”
此时此刻,朱雄心中波澜起伏。
倘若一切皆循历史轨道,将来必生靖难,皆为此必然进程。
“你在思索何事?竟如此出神?”
见朱雄神情呆滞,朱元璋带着笑意开口探问。
“无,没什么。”
“不过是讶异太子这般迅疾便启程巡查。”朱雄赶忙应道。
“如非你大婚,他早该动身了。”朱元璋笑呵呵言道。
“皇上与太子恩情似海深重,臣朱雄铭记在心,永不敢忘。”朱雄立刻恭敬答道。
“话说回来。”
“先前你被问了许多事宜。”
“唯独儿时往事未曾细聊,给朕述说一二如何?”朱元璋话题一转,带着兴致问道。
对这突如其来的疑问,朱雄略显困惑,不知为何提及童年。
但未再多想:“八岁前的琐事竟都遗忘了缘由不明,仅八岁之后记忆清晰,生活平淡无奇,祖母常带我四处游玩,哪怕地域狭小,却过得安然喜乐,衣食无忧。”
回忆起幼年时光伴随祖母左右,朱雄脸上泛起温柔回忆的笑容。
虽父母早早离世,
但在祖母照拂下,朱雄从不曾觉着有何欠缺。
“那你对双亲又有何种念想?”朱元璋按捺不住追问道。
“还能有何感想?”
“他们并非遗弃于我,而是受乱世所累逝去。
尽管未能寻得遗体让他们魂归故里,然我心里永远敬重感激,感谢他们赋予生命之恩。”朱雄态度坦诚回答。
“好娃儿,真正的好孩子啊。”
“若你父母知晓你的懂事明理,必定甚感欣慰。”朱元璋眼神满是赞许慈爱。
“皇上,”
“您今日如此紧急宣召,可是有要事相商么?”
朱雄回过神来疑惑询问。
若无紧要之事,皇帝也不会这般仓促召集自己。
“朱雄,”
“朕经反复思量。”
“打算为你提供另一种机遇。”
说着,朱元璋神情变得庄重起来,手中展开一份圣旨。
“臣朱雄接旨。”
朱雄忙站起,单膝跪地领旨。
“朕欲留你在京城任职,官阶再升两级,调入兵部出任侍郎一职,你以为如何?”朱元璋笑眯眯开口。
“哎?”
一听此言,朱雄顿时愣住。
连晋两阶,留居京城且授以兵部侍郎职务,此乃莫大荣宠。
不论何人恐怕都难以抗拒这种诱惑,尤对武将而言,摆脱沙场厮杀凶险变为朝中高官。
“你若应允,等到太子返回,朕定还有惊喜相赠。”
看着朱雄一脸震惊状,朱元璋再次说道,显然这份惊喜另有奥秘隐藏。
这等优渥条件实则无人可拒。
而唯一的例外就是朱雄了。
留在京都的确能享受平静的生活,然而这样做,他就会错失提升实力最为关键的机会。
别人害怕战场,而他恰恰相反,他向往战场,渴望在杀敌中立功。
唯有如此,他才能迅速成长,赢得更丰厚的回报。
若选择留守京都,凭借现有的灵石数量,能不能晋升到20级都成问题。
“皇上——”
“我能否婉拒呢?”朱雄抬起头来,表情庄重地注视着朱元璋。
听罢此言,朱元璋惊讶万分:“你竟有推辞之意?”
这实在大出朱元璋意料之外,他对朱雄为何要拒绝丝毫猜不出理由。
“何故?”朱元璋不解,官升两级、留居京都,这对很多戍边将领先都是梦寐以求的事。
只要你接受这道圣旨,就可长住京城,与妙锦相伴,这不是你希望的生活吗?”
“诚然,在京都很闲适,可以与妙锦朝夕相处是我所期待。
但我憧憬的是在沙场厮杀的场景,与手下的将士们并肩作战的热血。”在抵达京城前,我就向全军承诺将继续率领他们上阵杀敌、扞卫国家。”
“我决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朱雄语重心长地说。
提升经验固然重要,而在沙场上与袍泽共抗强敌更是他的志向。
在军营里他能和士兵们真诚相对、促膝畅谈;然而在这应天府内他做不到这样的坦诚。
那些表面上对他百依百顺、礼数周到的人,背地里可能却算计着他。
相比军中的坦率,他对这朝堂上的复杂人际关系实则反感。
或许,
这就是一个平民出身者对宫廷权谋的自然反应,不随波逐流正是他的特质。
对此,
朱元璋无话可说,脸上的惊讶之情愈发浓厚了。
当决定让朱雄留守京都的时候,怎么也没料到他会拒绝。
毕竟避免参与战场争斗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啊!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让疼爱的孙子继续涉足险境,他自己曾亲身经历战场种种残酷。
一旦自己的孙子有个意外,他无法承受又一次痛苦的打击了。
好容易寻回的唯一孙子,真不舍得再让他离家奔赴疆场了。
“你难道不明白战场之上处处凶险,稍有闪失便会有性命之虞?”朱元璋语气无力。
面对朱雄,他已经没有一丝以皇权压迫的想法。
在内心深处始终有着挥之不去愧疚之心对着孙子。
“我是深知其中险难的,但这非做不可!身为大明男儿,报效国家、保家卫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是我理当担负的责任!”朱雄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即使命丧战场我也毫无遗憾!”
看着孙子这般坚定倔强的态度,朱元璋徒呼奈何!
原先打算先把朱雄安顿在京城里,待朱标回来之时让他们父子祖孙相认。
进而开始精心培育其各种治国技能,使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王孙。
谁承想如今朱雄竟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毫不犹豫离开应天走向属于自己的道路。
“你真的决定了么?还要前往那边陲之地驻防?”朱元璋再次郑重确认。
“臣心如磐石!”在边疆,我依旧可以保家卫国。”朱雄毫不动摇地表态。
“也罢也罢...”朱元璋摆摆手,原本紧握手中的一封任命书此刻也被他重新放下——
皇帝下了圣旨后又将其收回可是稀奇,不过唯此次独一份而已。
这一幕令人惊愕不已。
王景弘震惊不已。
朱雄心里也满是惊讶。
“皇上居然把已经拟好的圣旨撤回了,从开国到现在,这种事还从未发生过呢。”
“莫非,朱将军真的与皇上有血脉之亲?”
王景弘心中微微一震,似乎联想到了某些可能性。
他用余光瞟着朱雄,想起了那个曾经在皇宫里自由自在玩耍、深受万千宠爱的嫡长孙。
在王景弘的目光里,儿时那个稚嫩的身影渐渐和眼前的朱雄重叠了起来。
“难怪……难怪啊。”
“自从朱将军入宫之后,皇上对他的恩宠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样的待遇可不是普通臣子能享受到的,难怪皇上当时会突然问我,朱雄是否像他。”王景弘心中暗自思忖。
至此,他终于完全明白了一切。
但很快,
他又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之中。
知道了这么大一件事,朱元璋会怎么对待自己?
越是思考这些问题,他就越发感到惶恐不安。
涉及到皇族的事宜,
知晓得太多往往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老朱竟然就这么轻易地点头同意了?”朱雄此时也满是诧异。
结合自己对老朱的性格认知以及对历史的了解,若老朱一旦决意,那便几乎是不可更改的。
除了逝去的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之外,没人能够说服他。
“你知不知道留在京城里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你还这么年轻,十七岁就已是兵部侍郎,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只要你在那个位置上熬个两年,并取得一定的功劳,我就能提拔你当兵部尚书,官居二品啊。”
朱元璋似乎还有点不死心,继续劝说着朱雄。
“皇上。”
“十七岁的指挥使已是很难得了。”
“而且,在下更希望通过立下真实的战功来求取晋升。”朱雄微笑着答道,眼中透着坚定的自信。
“北疆眼下一片太平,仅有些许小问题,又哪有让你建功立业的机会。”朱元璋摇头叹息道。
“可是皇上,在下认为。”
“大宁即将不久后就会爆发战事。”朱雄断言道。
“大宁要开战了?”
朱元璋的表情瞬间转变,随即一笑:“小子,你以为我会看不透这天下的局势么?”
“大宁几年前虽然还有一些依附北元的部落,但他们都已臣服于我大明,并且纳入到我大明管辖之下,成为三卫之地。”
“再除去他们之外,不过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部落罢了,如建州女真等。”
“大明刚刚大获全胜于北方边境,大大震慑住了那些周边外族,他们岂敢再轻举妄动?”显然,
朱元璋根本不相信大宁会发生战争,也不觉得现在会有任何战事。
毕竟这场胜利之后,整个大明朝的士气高涨,民众也倍感自豪。
境外的那些异族们,他们敢来挑衅吗?
“在下敢肯定,大宁绝对会发生战争,并且挑起战端的必定是由皇上亲自划定的朵颜三卫。”朱雄同样语气笃定。
“哈哈。”
“小子,既然你如此有信心,敢不敢和我打一个赌?”
朱元璋眼珠一转,立马来了兴致。
“请教皇上,打算如何赌法?”朱雄稍作迟疑,然后询问道。
“既然你如此肯定大宁会爆发战争,还是朵颜三卫引发的战争。”
“那我就笃定大宁绝不会有任何战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