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点30。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
方燃早就将文具收入透明文具袋,几乎是第一个起身,没有丝毫眷恋地阔步出了教室。
高考前夜脑子灵光一闪终于想起了199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满分150。
作文题就占了60分。
这道‘脑洞大开’的作文题科幻风十足。
可以说是打了全国考生一个措手不及。
已经准备好范文。
再凭借前世二十多年的信息积累。
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素材都要远远超过当年。
作文题拿满分不可能。
但应该能拿下55分。
再差也不会低于50分。
其它题目做得也很顺利。
高考第一门的语文算是来了个开门红。
混杂在众多考生当中向校门走去,方燃听到一片吐槽,都在骂怎么出了这么一道作文题。
他耸了耸双眉。
普遍考得不如人意。
而自己考得不错。
无疑是被中海财经大学录取的系数提高了不少。
出了逸仙中学。
方燃骑自行车回家。
欧玉玲早就做好了饭菜,也提前跟丈夫打了招呼,等方燃回来不要问考得怎么样。
方大民当然是知道。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他坐在小卖部里面翘首以盼,当看到方燃骑车回来,从儿子下车而后上楼,通过脚步就能知道考得怎么样。
往常期末考试考砸了。
这臭小子脚步会很凝重走得慢慢吞吞。
要是健步如飞就考得可以。
“上楼像是飞一样,应该考得不错!”方大民从兜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点上,美滋滋地吸了一口。
有好消息自然要跟老伴分享。
方大民在厨房偷偷地告诉了欧玉玲。
欧玉玲自然是十分开心。
中午这顿饭家里的气氛轻松又带着一丝欢庆。
饭后小睡半小时。
下午,方燃依旧是独自一人去往考场。
有了语文的开门红。
方燃的心态自然轻松不少。
数学是文科生拉开差距最大的科目。
经过一周恶补,又有夏小雪巧妙泄题,但方燃数学基础太差,心里难免有些忐忑。
可随着试卷发下。
用了5分多钟算出第一道选择题。
方燃逐渐找到感觉。
凭借夏小雪给出的解题思路,以及所需要的公式,一一去套,越套越熟练越套越兴奋。
这妞不会是将1999年高考文科数学卷全都回忆起了吧?
原本数学在方燃眼中是一头凶神恶煞的拦路虎,现在觉得是一头病恹恹的瘦虎。
但不管是拦路虎还是瘦虎都是虎。
当考试铃声响起。
方燃最后一道大题都只是写了几个解题步骤。
知道估分的重要性。
草稿纸拿走。
等估分的时候可以很精确。
虽然不知到底考了多少分,但肯定比前世的77要高很多。
出了教室,方燃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只觉得无比轻松,心里忍不住吟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月8日考英语和历史。
方燃最强的优势科目就是这两门,英语、历史考得很顺利,还没拿到标准答案,预估双双不会低于140。
7月9日最后一门政治。
当考试结束铃声响起。
方燃出了教室就往外奔。
趁着记忆犹新。
赶紧找到英语老师刘萍拿标准答案估分。
时下的高考流程是估分之后很快就填志愿。
而不是等知道分数再填志愿。
估分出现偏差对于填报志愿影响极大。
在逸仙中学校外,方燃找到英语老师刘萍,拿到标准答案的卷子,不跟同学们讨论,也没有回家直接进了附近一家快餐店。
点了一份砂锅饭就从政治开始进行估分。
当最后一门科目估分完毕。
方燃看着草稿纸上面的各科分数,英语148、历史143、语文136、政治129、数学103,合计659!
这个总数比夏小雪要求的630高了29!
砂锅饭已经吃完了,方燃生怕哪里估算有误,准备再估一次,转头对老板说:“再来一份砂锅饭。”
“不用再点了,慢慢估分吧,高考是大事马虎不得。”店老板笑呵呵地道。
他这个店开在逸仙中学附近小十年了。
每年高考结束。
都会有学生马上跑来店里要一份砂锅饭然后估分。
而且这些学生估分之后都特别兴奋。
总结出规律。
急着估分的都是优秀学生。
以后多半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说不定未来哪天要办事恰好就遇上了咧。
方燃说了声谢谢,马上再次估分,第二次估分有点误差,总分656。
比第一次估分少3分。
这也意味着真的考出了个高分!
重生高考前夕,只有一周就高考,经过地狱周的恶补,最终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方燃两眼发红鼻子发酸,闷了好久才将激荡的情绪平复。
可惜。
没有手机。
否则一定给夏小雪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半个小时后。
方燃骑车进到厂职工家属小区,一眼就看到老爸坐在柜台后面,而老妈则是跟邻居聊天。
已经跟爸妈打过招呼。
估分之后再回家。
方大民可算是看到方燃回来了,腾地站起身,快步出了小卖部,眼巴巴地看着儿子。
欧玉玲也急忙迎上。
因为紧张,两口子连半句话都说不出。
方燃也不卖关子,笑着道:“爸,妈,我估分是656,误差上下不会超过10分。”
“多……多少?”方大民很费劲地咽下一口唾液。
方燃又重复一遍。
欧玉玲开心极了,想夸赞儿子真棒,可一开口却‘呜’的哭了出来,又慌忙捂住嘴。
方大民上前就给方燃一个熊抱,双手拍着他的背,连连夸赞:“好,好,太好了,有出息了!”
松开方燃,眼角湿润的方大民笑着说:“方燃啊,辛苦了,快上楼休息,晚上吃顿大餐。”
方燃莞尔一笑。
点了点头。
方大民强拉着要陪儿子上楼的欧玉玲,让妻子看着小卖部,他则是从烟柜里摸出一包好烟揣兜里。
然后在职工家属区里逛。
哪里人多往哪里凑。
“小胡,你儿子估分多少?539?我家方燃估分656!”
“来来来,李哥抽支烟,哎哟,我家方燃这次考得勉勉强强啦,估分不过是656。”
“王姐王姐,你女儿估分多少?613?哦,我家方燃好一点点,估分656。”
等到太阳西斜。
差不多整个厂里都知道方燃估分656。
而方大民早已说得喉咙沙哑。
兜里的好烟也分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