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时间,一晃而过。
聚贤楼的后院,今日格外热闹。
黄曼曼带着黄小石,赶着借来的板车,上面堆满了用干净油纸仔细包好的一摞摞年糕。
三百份!
整整齐齐,码放得像小山一样。
阳光下,那白玉似的年糕,仿佛都透着一股子诱人的米香。
孙老板背着手,在后院踱步,脸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焦急。
当看到黄曼曼和小石推着车进来时,他眼睛骤然一亮,几步就迎了上去。
“哎呀!黄家妹子!你可真是准时啊!”
孙老板搓着手,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惊喜和放松。
“老哥我这几天,这心啊,就跟那油锅里的蚂蚱似的,七上八下的!”
他凑近了看那车上的年糕,一股浓郁纯正的米香扑鼻而来。
“好!好啊!这成色,这香味!地道!”
黄曼曼微微一笑,抹了把额角的细汗。
“孙老板放心,说好的事情,就一定办到。”
她指挥着小石,小心翼翼地把年糕往下搬。
“对了,孙老板,这年糕量大,存放得注意些。”
黄曼曼不藏私,直接开口指点。
“得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用湿布盖着,这样能保持几天的软糯。”
“要是天热,或者想放更久,就得……”
她又细细说了几种土法子,都是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孙老板听得连连点头,看向黄曼曼的眼神,欣赏之色更浓。
“妹子你不仅手艺好,心眼儿也好使!还懂这么多门道!”
恰好,聚贤楼的掌勺王师傅出来透气,看到这阵仗,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哟,孙老板,这就是你说的那顶顶好的年糕?”
孙老板得意地拿起一块,递给王师傅。
“尝尝!”
王师傅接过,入手温润,质感细腻,掰开看,内里均匀洁白,没有一丝杂色。
放入口中一嚼,软糯弹牙,米香十足,回味还有一丝甘甜。
“嘶——”王师傅倒吸一口气,眼睛瞪得溜圆。
“好东西!真真是好东西!”
他做了几十年菜,什么样的食材没见过?但这年糕,确实让他惊艳了。
“口感纯正,没有半点涩味,这……这真是只用了糯米就做成的?”王师傅不敢置信地看向黄曼曼。
黄曼曼笑而不语,只点了点头。
孙老板看着王师傅的反应,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哈哈!王师傅都说好,那指定是错不了!”
他拍着胸脯对黄曼曼道:“妹子,以后咱们聚贤楼的年糕,就全靠你了!这买卖,老哥我认定了!”
黄曼曼心中一松,第一笔大单,算是稳了。
从聚贤楼出来,黄曼曼又推着小车,去了镇上摆摊的老地方。
只是今日,车上的年糕,明显少了许多。
她只准备了四十份。
“今天怎么这么少?”有熟客过来,好奇地问道。
黄曼曼笑着解释:“家里接了酒楼的大单子,实在忙不过来,以后这小摊,就少卖一些了。”
来买年糕的,依然大多是那些穿着体面料子的小少爷们。
经过上次钱芳芳一闹,加上白时忠那摊子明显味道差了一截,家长们也看明白了,这黄家姑娘是个有本事的,也不再过来纠缠着问东问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干脆利落。
黄曼曼看着这些孩子吃得香甜,心里却盘算着另一件事。
她看向一直默默站在旁边,帮忙递东西的母亲黄翠莲。
黄翠莲的眼神,比刚醒来时清亮了不少,虽然还是有些呆呆的,但不再是全然的空洞。
她会下意识地学着黄曼曼的样子,把油纸叠好,把铜板收进钱袋。
动作很慢,很笨拙,但她在努力。
“娘,”黄曼曼柔声开口,“以后这小摊,让你来看着卖,好不好?”
黄翠莲愣了一下,看向黄曼曼,眼神里有些茫然,又有些跃跃欲试。
“我……我行吗?”
“行的,娘,很简单的,就收钱,递东西。”黄曼曼鼓励道。
“再说了,你都干了这么些天了,怕啥?”
她想让母亲多接触人,多动动脑子,这对她的恢复有好处。
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让她重新融入生活的方式。
不远处的街角,杨富贵正跟一个相熟的脚行老板说着话,时不时往这边看一眼。
自从黄曼曼开始在镇上做生意,只要他得空,都会跟着一起来。
他不放心她们娘几个,也顺便在镇上打听有没有临时的短工可以做。
一个家的顶梁柱,总想着多挣一分是一分。
日头渐渐西斜,收了摊,一家人往村里走。
黄曼曼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田埂,看着那些因为荒年而显得有些萧瑟的土地,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如同破土的春笋,疯狂地滋长起来!
年糕生意是好,聚贤楼的单子也稳定。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是小打小闹。
她手里最大的底牌,不是什么年糕方子,不是系统赋予的石墩!
而是她脑子里,关于那抗旱、耐瘠、产量尚可的野生稻的知识!
是她从末世带来的,对粮食最深刻的敬畏!
民以食为天!
这世道,什么最重要?
粮食!
如果能将野生稻的种植方法推广开来,让这村里,甚至更多的人,都能在荒年里多种上一份口粮……
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那才是能改变命运,甚至……改变这个时代格局的大事!
黄曼曼的心,瞬间被一股滚烫的豪情填满!
她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一家的小日子。
她骨子里,有末世幸存者的坚韧,更有穿越而来,想要改变现状的雄心!
她要教村民种野生稻!
这也是系统所希望的。
她要在这片土地上,干一票大的!
这,才是她黄曼曼,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意义!
干系天下百姓的大事!
想到这里,黄曼曼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眼神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