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这是东宫,送来的荷包!”
若雪扫了一眼,托盘上的那个,砖红色金线绣芙蓉花荷包,道:“
放下吧!”
玉兰将荷包,放在若雪的眼前,她便退下了。
若雪伸手,打开荷包,里面是一条手帕,包着十二颗“金豆”。
阳光轻轻的透过窗纱,温柔的,洒在若雪的身上。
若雪提笔,在账本上,写下“南明太子所赐,荷包一个,金珠十二颗”。
放下手里的笔,若雪用小戥子,称了一下,十二颗金珠的份量,重四钱八分。
书案前,若雪看着账本,道:“
‘忘尘谷’里的作物,也能出个二百两银子!
这一路上,我也不至于,被他人拿捏住!”
午后,内务府的管事内官,将陪侍若雪,前往邺城的,随行人员名单,送了过来。
后院的秋千上,若雪看着手里的字纸,问一旁的内官,道:“
这为首的苏荷,可是皇后娘娘身边的,那个‘苏女官’?”
骄阳下,内官干笑了一声,躬身答道:“
禀公主,是她!”
若雪的目光,温柔的落在字纸上,后面,更有崔玉、二红、萍萍。
其他人名,若雪没什么印象,可能是见过,也可能没打过照面。
次日,早饭前,崔玉、二红、萍萍,这三人便赶了过来,帮着腊梅、玉兰,给若雪搬行李。
屋里,若雪看着地上的大箱子,嗟叹道:“
这都是,大家送本公主的,衣裳和铺盖,我自己是没什么东西的!”
隔了几句话的工夫,崔玉瞅着房里,没有其他人了,便走上前来,在若雪的身旁,轻轻的,说了一句话,道:“
公主,您的母妃,在进宫之前,便已经嫁人!”
若雪蹙眉,扭头看向崔玉,脱口而出,道:“
真的吗?”
崔玉点头,肯定的说道:“嗯!
公主,这事儿,宫里的‘老人儿’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
这是陛下,故意为之!”
她还要往下说,院门口便闪身进来一个人。
若雪、崔玉,二人站在前院的堂屋里,闻声便往窗户上,看了一眼。
进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苏荷。
堂屋里的若雪、崔玉,连忙掩住口,不言语了。
另有,两个年老的嬷嬷,跟着苏荷,也进了院子。
若雪瞧着那两个嬷嬷,咂嘴道:“
我对她们,有点印象,都是在‘坤宁宫’当差的!”
半个时辰后,若雪来至养心殿,向“南帝”告别。
大殿上,太子、二皇子等皇嗣们都在。
宁贵妃面色红润,神态从容的,领着后宫的几个妃嫔,站在东侧。
若雪,向“南帝”行礼问安后,他走下丹墀,站在若雪的面前,脸上慈笑道:“
雪儿,你长大了,如今,你都能为父皇分忧!”
他哽咽了一下,大有悲慽不忍的神色。
若雪见状,忙乖巧的笑道:“
父皇,您别难过!
儿臣,曾经在大楚生活多年,对他们的饮食、气候、习俗、律法,都略知一二!”
话音刚落,“南帝”便眼圈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