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材料确定上限
清晨的阳光洒在导弹艇的甲板上,泛出清冷的金属光泽。叶宇轩团队的成员们早已在甲板上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切割好的碳纤维材料样品固定在各种测试设备上。这些样品是从导弹艇的关键部位取下的,它们承载着团队对导弹艇防护性能的期待,也可能揭示出导弹艇在面对敌人攻击时的脆弱之处。
小金站在一台先进的拉伸试验机前,眼神专注而坚定。他仔细地检查着仪器的各项参数,确保其处于最佳状态。这台拉伸试验机是团队专门从国外引进的,其精度和稳定性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小金轻轻按下启动按钮,试验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开始对样品施加拉力。随着拉力的逐渐增大,样品的纤维开始微微变形,发出细微的 “嘎吱” 声。
叶宇轩站在一旁,紧紧地盯着试验机的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样品的受力数据和变形情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答案。“注意观察,记录好每一个数据。” 叶宇轩对小金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小金点了点头,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显示屏。他手中拿着笔,快速地记录着数据,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随着拉力的不断增大,样品的变形越来越明显,最终,“啪” 的一声,样品断裂开来,试验机也随之停止了工作。
叶宇轩拿起断裂的样品,仔细地观察着断面。他的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情。“看来,这种碳纤维材料的拉伸强度确实有限。在面对高强度的炮火攻击时,很容易就会被破坏。” 叶宇轩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担忧。
接下来,团队成员们又对样品进行了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多项测试。每一项测试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力求得到最准确的数据。在压缩强度测试中,样品被放置在一台大型的压力机下,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样品开始出现变形和破裂的迹象。在弯曲强度测试中,样品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夹具上,然后被施加弯曲力,直到样品断裂。在冲击韧性测试中,一个高速运动的冲击锤狠狠地撞击在样品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团队成员们终于得到了完整的数据。他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仔细地分析着这些数据。叶宇轩在纸上绘制着图表,将各项测试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现有的碳纤维材料在抵抗炮火攻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上限。如果敌人的武器威力再强大一些,我们的导弹艇可能就无法承受了。” 叶宇轩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忧虑。
团队成员们听了叶宇轩的话,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防护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导弹艇的生存能力,也关系到他们在未来战斗中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找到一种更强大的防护材料,他们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四处探寻初获线索
在确定了现有碳纤维材料的防护上限后,叶宇轩团队开始四处寻找新的防护材料。他们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激发了内心的斗志。
小金主动承担起了外出寻找线索的任务。他背着行囊,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走访了一家又一家的科研机构、材料供应商和生产企业。每到一处,他都会详细地询问关于新型防护材料的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在一次出差中,小金偶然来到了一家大型的碳纤维生产企业。这家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碳纤维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小金走进企业的展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碳纤维产品,从航空航天用的高性能碳纤维到体育器材用的普通碳纤维,应有尽有。
小金找到企业的技术人员,向他们请教关于碳纤维等级和性能的问题。技术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等级碳纤维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我们这里生产的碳纤维等级从 t200 到 t800 都有,等级越高,强度和模量就越高。” 技术人员说道,“不过,目前市场上量产的最高等级是 t800,再高等级的碳纤维还处于研发阶段,成本也非常高。”
小金听了,心中一动。他想到了导弹艇的防护问题,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更高等级的碳纤维,或许就能提升导弹艇的防护性能。“那有没有可能将 t800 级别的碳纤维应用到我们的导弹艇上呢?” 小金问道。
技术人员摇了摇头,说道:“t800 级别的碳纤维虽然性能比 t300 有了很大提升,但价格也非常昂贵。而且,将其应用到导弹艇上,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比如加工工艺、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等。”
小金虽然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了更多关于碳纤维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在离开企业之前,小金向技术人员要了一些资料,包括不同等级碳纤维的性能参数和应用案例。
回到导弹艇上,小金将自己的发现和资料分享给了团队成员。大家围坐在一起,仔细地研究着这些资料,讨论着更换更高级碳纤维的可能性。“虽然 t800 级别的碳纤维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尝试去解决。毕竟,这是提升导弹艇防护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小金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叶宇轩点了点头,说道:“小金的发现很有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要想办法克服。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研究 t800 级碳纤维的相关技术,看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团队成员们开始分工合作。有的人负责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 t800 级碳纤维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案例;有的人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联系,寻求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还有的人则对导弹艇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防护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t800 级碳纤维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如何将新的防护材料与导弹艇的原有结构完美结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难题吓倒,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他们组织了多次技术研讨会,邀请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找到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深入研究锁定目标
叶宇轩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了各种资料和文件。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查阅着关于碳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 t200 虽然是目前量产最高等级的碳纤维之一,但与导弹艇现有的碳纤维材料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这让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寻找着新的希望。
就在叶宇轩陷入困境时,顾言希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本最新的材料科学杂志,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叶宇轩,你快看看这个!” 顾言希将杂志递给叶宇轩,说道。
叶宇轩接过杂志,看到上面一篇关于新型碳纤维材料的报道。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一家实验室成功研制出 t1000 碳纤维的消息,这种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都比 t800 有了大幅提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碳纤维之一。叶宇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
“这简直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叶宇轩兴奋地说道,“如果我们能得到这种 t1000 碳纤维的样品,就有可能解决导弹艇的防护问题。”
顾言希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必须尽快行动,想办法与这家实验室取得联系,获取样品。”
于是,叶宇轩和顾言希立刻开始行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找到了这家实验室所属公司的联系方式。叶宇轩亲自打电话给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市场部经理表示,t1000 碳纤维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一般不会对外提供样品。
叶宇轩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向市场部经理详细介绍了导弹艇的情况以及 t1000 碳纤维对提升导弹艇防护性能的重要性。经过一番沟通和协商,市场部经理终于被叶宇轩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安排他们与公司的老板见面,进一步商讨合作事宜。
叶宇轩和顾言希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了前往公司的旅程。一路上,他们都在讨论着与老板见面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他们深知,这次见面对于导弹艇的未来至关重要,必须全力以赴。
到达公司后,他们在市场部经理的带领下,见到了公司的老板。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眼神犀利,给人一种精明能干的感觉。叶宇轩向老板再次阐述了他们的需求和合作意向,希望能够购买一些 t1000 碳纤维的样品。
老板听了叶宇轩的话后,沉思片刻,说道:“t1000 碳纤维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还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成本非常高。如果你们想要购买样品,价格肯定不低。而且,我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你们使用这种材料进行研究的成果,必须归我们公司所有。”
叶宇轩听了老板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他明白老板的要求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如果研究成果归公司所有,那么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受到很多束缚。
“老板,您的条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 叶宇轩说道,“t1000 碳纤维对我们来说确实非常重要,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研发计划和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在保证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老板点了点头,说道:“我理解你们的想法。这样吧,你们先回去考虑一下,如果有诚意合作,再联系我。”
叶宇轩和顾言希离开了公司,心情有些沉重。他们知道,这次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在回去的路上,他们继续讨论着应对之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为导弹艇的防护升级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