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内苑,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姜贵妃身着华丽的宫装,正一脸愁容地坐在软榻之上。她那美丽的容颜此刻被忧虑所笼罩。她膝下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倒是不用担心和亲公主的事,只是——
\"泽儿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呢?后天可就是陛下的万寿节了啊!\" 姜贵妃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急与不安。
一旁伺候的宫女秋红赶忙上前,轻声宽慰:\"娘娘莫要太过忧心,此次是四皇子亲自前去南洲接人,想必七皇子定会跟四皇子一起回来的。\"
然而,姜贵妃心中的焦虑并未因此减轻半分。她轻轻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唉,秋红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泽儿那孩子的性子,向来任性妄为,若是他当真不愿回来,也是极有可能之事。\" 想起自己那个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小儿子,姜贵妃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一般,焦急难安。
秋红见姜贵妃如此愁苦,眼中深处不自觉地流露出浓浓的担忧之色,但她仍强颜欢笑,继续安抚道:\"娘娘放心吧,咱们七皇子定然也是想念娘娘您的呀。况且,离万寿节还有两日时间呢,说不定殿下这会儿已经在京城城门口了。\"
尽管秋红所言句句在理,但姜贵妃心中的忧虑并未因此减少半分。她那高悬的心就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牵扯着,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然落地。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流逝,万寿节正步步逼近,然而泽王却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半点音讯传来。每过一日,姜贵妃内心的焦虑便增添一分,如今更是到了坐立难安的地步。
她深知若泽儿未能如期归来参加万寿节,陛下定然会心生不满,甚至可能会怪罪于他。毕竟,此次万寿节乃是宫中盛事,各方使臣皆已纷纷抵达京城,唯独作为陛下亲生子的泽儿迟迟未现身影。届时,宫廷内外难免会有诸多闲言碎语,各种猜测与指责恐怕也会接踵而至。
这般思量之下,姜贵妃原本娇艳动人、光彩照人的面容不知不觉间竟憔悴了许多。那曾经如凝脂般细腻的肌肤仿佛失去了光泽,眼角眉梢处也悄然爬上了几缕细纹,就连那双明亮如星的眼眸此刻亦显得黯淡无光。昔日的风华绝代似乎正在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疲惫和忧愁。
索性,后宫之中正因为和亲公主的事议论纷纷,倒也没多少人关注到泽王还未回京的事情。
各宫妃嫔们得知和亲公主之事后,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四处奔波忙碌起来。她们或是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让自家女儿避开这场和亲,又或者想尽办法把其他妃嫔的女儿推出去顶替这个位置。一时间,宫廷内人心惶惶,流言蜚语四起。
而在那冷冷清清、阴森恐怖的冷宫之中,一个昔日备受冷落的妃子偶然间听到了关于和亲的消息。尽管她深知自己如今身处困境,但内心深处对自由和荣耀的渴望却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于是乎,这位妃子不顾一切地行动起来,她费尽心思地亲手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糕点,并托付可靠之人悄悄地将其送到了皇帝陛下的面前。随糕点附上的还有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信中详细描述了她所育之女的种种优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定能胜任和亲公主一职,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宁。
要知道,长宁帝膝下子女众多,他对于任何一个女儿都未曾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之情。而那位冷宫妃子之所以会被打入冷宫,正是因为曾经暗中谋害过当时深受宠爱的淑妃。现如今,她妄图借着自己女儿的婚事来改变命运,重新走出冷宫这座牢笼。然而,冷宫中的日子实在太过艰难,这里的妃子们几乎没有几个能够保持完好无损的身心状态。大多数人早已精神失常,变得疯疯癫癫;即便那些尚未完全崩溃的妃子,也难以忍受这种饥寒交迫且时常遭受打骂欺凌的悲惨生活。
与此同时,得势正盛的丽妃则凭借着近来皇上对她的宠爱,竟然胆大包天地在御花园拦下了长宁帝。只见她泪眼汪汪,娇柔可怜地向皇帝哭诉道:“陛下啊!臣妾的女儿尚且年幼无知,若是让她远嫁到异国他乡,必然会受尽苦楚折磨,请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皇后娘娘神色凝重地端坐在自己宫殿内的主位之上,目光威严而急切地扫过下方站着的心腹们。她紧紧握着手中的丝帕,语气坚定地说道:“此事本宫绝对不能容忍!本宫的女儿怎能被送去和亲?”
这位尊贵的皇后膝下育有一女,正值青春妙龄,乃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然而,由于皇后一心想为女儿挑选一个既深得女儿欢心,又能对太子有所助益的大臣之子作为夫婿,所以这门亲事一直拖延至今尚未敲定。可谁曾料到,如今这和亲之事突如其来,而那和亲公主的人选竟然极有可能就是她这位身份显赫、备受宠爱的嫡出公主。想到此处,皇后心中不由得焦虑万分。
“诸位,你们快些为本宫想想办法啊!”皇后心急如焚地催促道,眼中满是忧虑和不安。在场的心腹们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沉默不语,显然也是对此事感到棘手无比。毕竟,和亲一事关乎两国邦交,并非轻易能够改变的。但他们深知皇后此刻的心情,自然不敢怠慢,纷纷绞尽脑汁思索应对之策。
另一边,北炎国使臣住在驿馆并未闲着,暗中派人打听各位公主的情况。他知道这场和亲背后是两国政治的博弈,必须要达成目的才行。而在后宫的暗斗仍在持续升温,各宫手段频出,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紧张又微妙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