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姜维谭就召集了县丞熊松和县尉袁昶深这两个邙县二把手,开始规划征徭役的事宜。
“二位大人,本官初来乍到,对邙县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你们觉得,徭役应该怎么个征法。”
熊松思考了下道:“姜大人,以下官来看,和以往的规矩一样,征徭役即可。”
“熊大人说的不错,就按照规矩办事。”袁昶深也赞同道。
姜维谭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们一眼,这些人还真是狡猾,觉得他是傻子不成。
“那为何你们当初,不请示知府大人,按照规矩办事。”姜维谭直接说了了出来。
见姜大人还追着此事不放,熊松只能道:“姜大人,下官等人名不正言不顺,办不好此事。曾经也请示过知府大人,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姜维谭没有再说什么,何况这次还有邙县富户捐赠的银两,他打算拿出一部分来。
“那就这么办吧,发告示再派捕快,告诉那群百姓这次服徭役,官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袁昶深有些诧异,原以为昨日不过是姜大人敛财的借口,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大人您心怀仁善,邙县有了您,是百姓之福。有了补贴,想来百姓会卖力干活的。”
姜维谭语气很平淡的回复他,“袁县尉你过奖了,这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袁昶深有些好奇,“大人,这说法是……”
“此事不提也罢。”姜维谭不想提起这件事。
二人识趣也不再多问,熊松接着又道:“姜大人,下官这儿还有一件事需要提前说一下。”
“熊大人,你说吧,本官听着。”
熊松也直接说了,“是这样的,因为发不出多少月俸,所以县衙捕快有点少,真要做点什么事,这么点人是不够的。所以,下官觉得衙门需要多请一些人手。”
“县衙内还有多少银两。”听到这个消息姜维潭皱眉道。
熊松将县衙的情况告诉他,“姜大人,能动用的银两,只有三千两银子,目前这样的情况,勉强能维持半年。”
“县衙账房就这么点银子?”姜维谭有点不相信。
袁昶深对此也非常清楚,“是的姜大人,这些年县衙收的银子不多。因此,县衙账目也有点困难。”
“墨原,将薛秀才叫来!”姜维谭随口吩咐道。
“是,大人!”
没一会儿,薛谦之到了门外看到里面的三位大人都在,深呼一口气走了进去。
“学生薛谦之,拜见姜大人,熊大人,袁大人!”
袁昶深和熊松二人,都一眼认出来是昨日宴席的那个秀才。出现在此没什么意外,倒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姜维谭居然会这么短时间内启用此人。
姜维谭微微颔首道:“嗯,免礼,账目你可整理清楚了?”
薛谦之微微低头回道:“回大人,学生已经整理清楚了。总共银两有两万六千九百两,粮食五千八百三十五石。”
对于这个数字,姜维谭不是很满意,没想到聚集的银子竟然这么少,总共还不到三万两。
姜维谭直接说道:“熊大人,银子目前不缺,既然如此需要人手,那就下发告示招募人手,捕快的月俸应该也不高。”
“捕快的每个月的俸禄,二两银子足已。”
“既然如此,那就招人吧!”姜维谭就这么点银子,他现在手里有银子。
熊松对此有些犹豫,“可县衙的银子怕是不够……”
姜维谭直接打断他的话,“昨日乡绅捐不少银子,本官会专门拨一笔银子,现在要紧的事,就是办好徭役。招募捕快此事,就交给熊大人你处理了。”
“是,下官一定会办妥此事。”熊松见大人这么说,就一口答应下来。
“那就有劳熊大人了!”姜维谭客套了一句。
熊松闻言笑了笑,“这是下官职责所在,大人您客气了。”
随后又对袁昶深道:“袁大人,那一桩凶杀案,就由你负责,必须尽快将案子破了,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维护邙县的治安,免得让百姓人心惶惶的。”
“姜大人,下官只能说尽力而为。”袁昶深不敢一口答应。
姜维谭闻言有些不满,“什么叫尽力而为,你是邙县县尉,此事你必须办好,这是你袁大人的职责所在。”
袁昶深完全没有辩解的借口,只得硬着头皮道:“下官定当全力以赴,早日侦破此案,给邙县的百姓一个交代。”
姜维谭脸色稍缓,说道:“本县知道此案或许有些棘手这桩凶杀案让人心惶惶。若不能尽快破案,只怕会引发更多的不安,所以,只能辛苦袁大人了。”
袁昶深低头称是,“姜大人,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回去重新梳理案情,调动所有人手,争取早日找出凶手。”
姜维谭点了点头,说道:“很好,袁大人如果有什么困难,需要本官的帮忙,可以随时来找本官。”
“多谢大人!”
“二位大人,那就开始行动吧!”姜维谭也不再废话。
这里到处都透着穷酸,他成为县令只能是尽快改进。
起码县衙他要住的舒坦,邙县的城墙也要完整,官道能够平坦干净,这些都是妥妥的政绩。
没多久就将人手招募齐全,县衙就将征徭役的告示给贴了出去。
不少百姓们不识字,想知道这里头写了什么。
不少人伸着脑袋看着告示,一个字都不认识。
“这上头写了什么,可有认识字的老爷!”
姜维谭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百姓,心中也泛起一丝无奈。他深知百姓们确实已经疲惫不堪,但修路之事又迫在眉睫。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但是这路若不修,咱们邙县就难以发展,日后依旧贫困。这次的徭役,我会尽量减轻大家的负担,并且会给予更多的补偿。”
然而,百姓们似乎并不买账,依旧吵吵嚷嚷。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时,一位年轻的书生站了出来,他拱手向姜维谭说道:“大人,修路之事虽好,但百姓们如今力竭,不如先暂停,待来年农闲之时再行商议。”
姜维谭皱了皱眉,说道:“农闲之时再修,恐会耽误发展时机。”
书生又道:“大人,若此时强行征徭,恐会引得民怨沸腾,于大人治理邙县不利。”
姜维谭沉默片刻,说道:“容我再思量思量。”
回到县衙,姜维谭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百姓们的反对不无道理,但修路之事又不能搁置。
这时,新上任的捕快头目前来献计:“大人,不如我们先招募一些工匠,支付工钱让他们先行修路,百姓们则可自愿参与,给予一定的报酬。”
姜维谭眼睛一亮:“此计可行,你速速去办。”
捕快头目领命而去。不久,招募工匠修路的告示贴出,一些外地的工匠听闻有工钱可拿,纷纷前来。
百姓们见此情形,心中的抵触情绪稍有缓和。部分家中较为宽裕的百姓,也在报酬的吸引下,自愿参与到修路中来。
修路工程缓缓推进,姜维谭时常到工地视察。
这一日,工地突然发生了事故,一段刚修好的路面坍塌,砸伤了几名工匠和百姓。
姜维谭得知后,心急如焚地赶到现场,立刻组织救人。
“快,先把伤者抬走医治!”姜维谭大声指挥着。
经过一番忙碌,伤者被送往医馆。姜维谭调查事故原因,发现是所用的石料质量不过关。
“严查此事,务必找出责任人!”姜维谭怒声道。
经过追查,原来是负责采购石料的官员贪污受贿,购买了劣质石料。
姜维谭毫不留情,将涉事官员严惩。
此事过后,姜维谭加强了对修路工程的监管,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在众人的努力下,道路终于逐渐修成。
路修好后,邙县的商贸逐渐繁荣起来。外地的商人纷纷前来,带来了各种商品和商机。
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对姜维谭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敬佩和感激。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商业的繁荣,一些不法商人开始以次充好,坑骗百姓。
姜维谭再次行动起来,组织人手打击不法商人,维护市场秩序。
“胆敢在我邙县行不法之事,定不轻饶!”姜维谭的声音在市场中回荡。
在姜维谭不辞辛苦的治理下,邙县也越来越繁荣,让邙县百姓富裕起来,这里成为了周边地区的富庶之地。